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娇娇 《海外英语》2014,(5):263-264
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多是从简单地从语言层面进行分析,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些学者开始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挖掘表层语言下人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生产体验,这种研究方法的变个性变化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认知语言学展现了人类认识和语言上具有共性的一面,为"可译性"及其解决途径提供了依据。该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研究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过程,根据分析提出"文化负载词"可译,并分情况讨论其译法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性,这是我们进行英汉语序对比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修饰语顺序上有共性也有相异性。这既可为人类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左证,也为解释人类共有的认知机制尤其是语言上所映射的人类认知选择及先后和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机制提供了认识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人类语言"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和谐语序与语言类型的对应关系是:SVO型——被领有者(中心名词)+领有者(领属语),SOV型——领有者(领属语)+被领有者(中心名词)。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探讨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中领有者和被领有者在语序上的共性和个性,并从语序和谐性和认知心理角度,对领有者和被领有者的语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隐喻研究注重在修辞学方面的研究,现代隐喻研究已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从符号学、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多角度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更是当今隐喻学研究的重心。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汉英两种文化在认知和构建时间上的方式异同对其共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从认知角度关注语言。其中,空间介词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然而,对空间介词渐变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章主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来尝试分析空间介词的渐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林璐 《考试周刊》2008,(7):187-18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列举了时间顺序象似原则在英语成对语语序方面的体现.英语中,有些成对语语序基本上象似于人类观察的自然现象的顺序;人类认识事物的经验线性顺序以及认知事件的因果/条件衍推等顺序,旨在揭示时间顺序象似原则在语言符号中普遍存在的规律,从而使学习者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现象和规则背后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颜色词作为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该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非基本颜色词在构成方式和隐喻意义的异同,旨在加深人们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因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体现,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突破了如何运用语言能力和实现语言能力的籓篱,使传统的隐喻理论得到了重大的发展。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Glen Phillips的诗歌,指出Glen Phillips诗歌中的隐喻其实是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体验,是诗人用灵心慧眼对一些基本概念隐喻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理论语言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该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动因原理,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多项定语的语序规律,两的共性证明了表层的句法结构往往可以找到认知-语义上的理据。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传统的语言现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围城>中英版本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相同和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发掘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该类结构均由“主词+介词+修饰语”构成,遵循从射体到界标的语序;汉语的则均由“修饰语+的+主词”构成,遵循从界标到射体的视角,语序相反.英汉内向结构是不同的意象,其构建的视角不同.这种视角差异是由英汉语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英语母语者多采用“核心突破式”认知方式,而汉语母语者则采用“外围剥离式”的认知方式来构建意象.英汉语内向结构对射体和界标选定的一致性体现了语言的共性,而语序的差异是英汉语使用者认知方式逆向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对外汉语教学要以真实语料库为语言事实材料,从认知方式的高度来解释语言差异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认知语言学主要从语言的角度研究人脑中的概念或根据语言分析推测思维中的概念的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语言学习中的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隐喻概念等,对于促进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了隐喻的认知特性。通过对隐喻认知过程和人类认知规律的研究,文章认为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并分析了应用于英语学习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隐喻研究只限于在修辞学上的研究,而现代隐喻研究已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从符号学、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语言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去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更是当今隐喻学研究的重心.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表达时间的隐喻,这些时间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源于人类相同的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松崎  刘亮 《考试周刊》2011,(69):31-32
"量"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量"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量词是一种新的趋势。本文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主要探讨认知转喻理论在汉英名量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的本质现象,是一种认知手段,反映语言与现实及人类认知的相互关系。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隐喻对理解复杂、抽象的金融市场语言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利用汉语语料对金融市场语言的隐喻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语言、认知、语用三个视角分析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包括在普通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中。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隐喻源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则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顺序性和处理语言的关联原则。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隐喻,有必要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共同探讨隐喻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作为修辞格之一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语言学者致力于借助认知科学,竭力推导和阐释隐喻的真实内涵。作为认知现象一种的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分析,将对揭示语言运转在本质与语义特征方面、语言教学等其他语言研究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模糊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中的意义理解作了探究;发现在隐喻意义的理解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将对同一隐喻产生不同的理解。这表明,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具有意义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20.
黄海燕 《英语辅导》2010,(3):162-165
空间,是语言中基本的本体范畴,常用介词来表达。空间介词可以帮助了解人类对空间的共同体验。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空间介词UP,研究其意象图式及其隐喻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