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先教哪种游泳姿势好?国际和国内目前对先教哪种游泳姿势为好,有不同看法.蛙泳动作对称,容易形成协调的配合,呼吸也比较容易掌握,一般学习三——四次、每次一小时半至二小时,基本上就能学会;再继续练习几次,很快就能游100米,甚至更多的距离,以后再通过长游练习,动作会逐渐得到完善和正确.而爬游动作虽然简单,但不太容易形成完整动作的协调配合,呼吸又较难掌握,经3——4次练习后,虽也能达到基本学会,但要进行长  相似文献   

2.
温宇红 《游泳》2011,(3):68
应该说,先学哪种泳姿是因人而宜的,学习游泳的目的不同,人群不同,先学的姿势也可以不同。1.先学蛙泳蛙泳的特点是呼吸简单,通过抬头和低头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多年游泳教学实践,认为初学者一般先学习蛙泳姿势比较好,而在蛙游教学中,腿部动作又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滕云 《游泳季刊》2007,(3):41-42
蛙泳是最广泛被运用的游泳姿势,蛙泳较其他泳式浮力好、平衡好,易于长游和身体锻炼,因此初学者大多数都首先学蛙泳。但蛙泳手腿和配合动作复杂,尤其是腿部动作难掌握,所以蛙泳教学应特别注意方法的选择、设计和组合,方法得当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蛙泳技术动作的特点,蛙泳技  相似文献   

5.
在对游泳初学者的教学中,蛙泳的呼吸可谓是个难点。一些学生学了一段时间,手、腿及两者之间的配合已基本达到了动作要求,但呼吸技术总掌握不好,不是感到头抬不起来,就是头抬起来还来不及呼吸又沉到了水里。而一般学游泳的时间总是比较紧,所以学习结束时,很多学生只是学了一个蛙泳的动作架子,还谈不上真正会游蛙泳。针对这种情况,下面对游泳初学者中蛙泳呼吸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初学游泳者“熟悉水性”后转入技术学习阶段时,究竟先学哪一种姿势好,是目前游泳教学范畴内的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各体育院系游泳课的教学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先从蛙泳入手。人们普遍认为蛙泳是游泳的基础,对初学者来说容易掌握。然而,对本系85、86、87、89级女生和部分男生,以及函授班的学生和儿童短期游泳学习班等的教学实践证  相似文献   

7.
王嘉辉 《精武》2012,(18):27-27,29
本文通过对游泳初学者,在学习蛙泳的过程中,学生对游泳知识的缺乏了解,加上各人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等问题,造成的在学习蛙泳的时候,腿部动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纠正方珐,希望在游泳教学中能起到借鉴作用。对教学质量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5,(1):14-15
针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普通高校女生初级游泳班,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先教仰泳,还是先教蛙泳。根据实验的教学效果及技术动作结构、生理、心理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普通高校女生游泳"入门班",应先采用仰泳姿势教学为佳。  相似文献   

9.
问与答     
李松楠 《游泳》2011,(6):I0015-I0015
小时候经常在江河里游泳,姿势不太正确。现在偶尔参加公开水域比赛,游了一半之后,总觉得划水不动,越来越-陧。我今年39岁了,应该如何训练才能更快?我的孩子今年9岁,在培训班学的蛙泳,会游但是速度不快,经常一停一停的。眼下我想教他自由泳,担心教不好,想问问编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蛙泳如何改?谢谢。  相似文献   

10.
一、蛙泳教学训练在整个游泳教学训练顺序中的位置先教蛙泳的优点足动作结构方法比较简单,打腿、臂划水动作的节奏不是太强,配合起来比较容易,容易使初学者体会到浮力,减小心理恐惧,而且蛙泳是仰泳和蝶泳的基础,弱点是蛙泳的呼吸动作较难掌握,初学者很难一时游得时间长、距离远。一旦掌握基本动作,初学者就能迅速长游,很快掌握踩水,弱点是技术结构复杂、动作方向较多,腿的动作不易掌握,动作的不准确、配合不协调将使初学者下肢下沉。二、蛙泳教学训练的顺序一般对蛙泳的教学顺序是腿  相似文献   

11.
游泳教学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我国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而在游泳教学中确定以哪种泳式作为初学者的第一泳式,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长期以来,对儿童少年游泳教学中泳式顺序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作为普及之用,应先教学生蛙泳,然后再教其他泳式;也有人认为为了培养游泳运动员应先从自由泳教起,随后再教仰泳、蝶泳,最后教蛙泳。他们认为自由泳、仰泳、蝶泳动作相似,能很快学会四种泳式;还有人提出以仰泳为第一种游泳教学泳式,其理由是能使初学者在不考虑呼吸问题时,学会这一泳式,同时他们还认为仰泳与爬泳、蝶泳在动作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技能相互  相似文献   

12.
轩小军 《游泳》2008,(4):49-50
在对初学者游泳教学中,蛙泳是最常见最先教的泳式,其理由是学会蛙泳便可长游,且呼吸简单,游起来轻松。但由于蛙泳腿部动作复杂,划臂动作幅度较难控制,且臂腿配合节奏不易掌握等,又是最难教最难学的泳式。在蛙泳教学中,我们还受到游泳池水深度的影响,深水区教学与浅水区教学在教学程序和方法上就有很大区别,深水区教学通常采用“绳索牵拉助力法”和“深水浮具法:但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都要受到一些约束和限制,同时也给不断探索简便、有效的教学方法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在基层游泳训练中,普遍认为蛙泳在四种游泳姿势中是技术动作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泳势。因此,蛙泳的技术难点越来越受到许多教练员的重视。在每堂训练课的蛙泳训练中,由于常出现不规范的蹬腿动作,而  相似文献   

14.
黄非非 《游泳》2000,(1):25-25
在夏季 ,游泳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方式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游泳。那么 ,在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四种姿势中 ,到底以哪一项为首选姿势才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游泳水平呢 ?带着这个问题 ,我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我发现 ,无论是一些短期游泳训练班 ,还是那些初学者 ,都愿意以蛙泳作为他们学习游泳的第一步。的确 ,从视觉效果上说 ,蛙泳比其他三种泳姿要更简单、易学 ,这种姿势虽然是以腿部的蹬夹为重要推动力 ,并且膝、踝的柔韧要求也较高 ,但毕竟是整个身体自然俯卧于水中 ,四肢相对称地运动 ,这样更便于保持其…  相似文献   

15.
友光 《游泳》2002,(2):31-32
人们很久以前就非常羡慕水生动物的游水本领 ,并想方设法去模仿它们 ,借以争得水上行动的自由。古代中国人创造的“寒鸭凫水”“扎猛子”等游泳姿势都是从水鸭等动物那里学来的。现代竞技游泳中的许多动作和姿势 ,例如蛙泳、蝶泳和自由泳等 ,也都是受动物的启示 ,并结合人体结构的特点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蛙泳是最古老的游泳技术之一。它是人们模仿青蛙的游水姿势和动作而发明的。人们很早就知道 ,青蛙游水时用其强有力的后腿做蹬水动作 ,并且有一种非常漂亮的快速滑水姿势。于是 ,人们便以青蛙游水动作创造了竞技游泳中的蛙泳姿势。在此…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蛙泳游得轻松自如、游速较快。而另有一些人游得十分费劲,却游不快。这有技术上的原因,亦有其它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蛙泳游速呢? 一、掌握正确蹬腿技术蛙泳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蹬腿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蛙泳的游速。有些人常常因对蛙泳蹬腿技术概念不清,而导致了错误的蹬腿技术。通常,我们把蹬腿技术动作简单地分为——收腿、翻脚及蹬腿。其中,正确  相似文献   

17.
蛙泳教学技术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越楠 《游泳》2002,(1):9-10
蛙泳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泳姿势。它实用性强 ,姿势优美 ,可以在水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练习并锻炼身体。就蛙泳的技术动作而言 ,腿部动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人体在水中的前进速度和水中的正确姿势。解决了腿部技术动作 ,就能保证手臂、呼吸配合等动作的顺利完成。腿部技术是整个动作的基础 ,手臂和头部配合技术又是蛙泳技术的关键。因此 ,蛙泳技术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如下。一、蛙泳腿部技术动作的教学1.使练习者了解蛙泳腿正确的收腿、翻脚掌的位置、蹬夹腿的路线与方向以及一套完整动作的节奏。为此 ,可以大…  相似文献   

18.
<正>蛙游是最古老、最实用的一种泳姿。由于动作省力,呼吸简单,因而很受游泳爱好者的青睐。笔者通过多年游泳教学的经验,根据初学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学习蛙泳的计划,学生按照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练习,能够初步掌握蛙泳的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9.
翻开竞技游泳的历史,其四种姿势,没有哪一种像蛙泳那样,经过多次变革。蛙泳之所以叫蛙泳,就是因为它是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姿势,是一种古老的游泳姿势。早在1875年蛙泳还未成为一种竞技游泳技术以前,美国著名运动员维伯大卫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就是采用宽蹬夹水的蛙泳技术。 后来,人们为了提高蛙泳的技术,就加长了两臂划水路线,两腿收向腹部再向后做蹬腿动  相似文献   

20.
<正>游泳运动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随着夏季的到来,游泳已成为人们锻炼身体、丰富生活、增进友谊、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大、中、小学已将游泳纳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之中。游泳运动姿势(竞技)包括:蛙泳、爬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等四种。蛙泳是人们比较熟悉和运用比较多的一种姿势。而自由泳则是深受广大学生和游泳爱好者喜欢的泳姿。它动作舒展大方、较易掌握,而且泳速较快。下面介绍学习自由泳技术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