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当代众多中国的文学者之中,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着诸多的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莫言作品中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文中主要以莫言的作品为例,对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龙 《新闻前哨》2014,(8):49-5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获得国际认可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进行有效传播的典范.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向世界宣布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登顶“诺奖”奖台的第一人,标志着中国作家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最欢欣鼓舞的事情。由于其影响力大、权威性高,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为世人所看重,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作家为这一文学世界最高荣誉赋予了太多的梦想和期待。莫言的获奖,对中国人来说,是圆了一个梦想,我们终于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莫言的获奖,更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发展进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     
正2012年10月,莫言位于山东高密的老宅子虽然被纷至沓来的访客拔了萝卜苗,但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文学,乃至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由此也或将换来当地大面积栽种红高粱的无谓之举。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舆论的追捧下,莫言仍然看似面相木讷,但其作品洛阳纸贵,不仅给中国文学,也给中国出版打了一剂"鸡血"。莫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中国作家群体与世界接轨的成功。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一种让西方认可和愉悦的话  相似文献   

5.
谢婷 《报刊之友》2013,(9):45-46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网络上、电视上各种关于莫言的报道扑面而来,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近两个月以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解读分析大众媒介的新闻框架报道对文学生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众媒介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件报道中,报道内容娱乐化,大量对“消费莫言”进行渲染和报道。媒介在报道以莫言为实例的新闻中,应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6.
张立红 《出版广角》2012,(12):31-35
在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被中国人关注,谣言一年胜似一年的2012年年底,莫言的获奖,可以说挽救了中国根基不牢的文学摩天大厦,不仅再次使得已经非常火热的2012年文学市场迸发火山之势,更会给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文学带来持久良性的推动和拉动。  相似文献   

7.
由小国瑞典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西方一个小小的奖项,中国人的“诺奖”梦只能显示文坛中人的“诺奖”焦虑症.即便莫言获奖也不能拯救文学,人们对莫言获奖与否的关注,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文学的轻视.  相似文献   

8.
名家谈莫言     
莫言在文坛孜孜砣砣耕耘三十年,终于获得被国人视为"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最初的"欣喜与惶恐"之后,却经验着不曾有过的压力. 诺贝尔文学奖,是对莫言文学成就,尤其是其文学的全球影响力的确证,可喜可贺.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性质,正如莫言所言,是一个出自评委的奖励,而不是文学最高成就的代名词;莫言水平的当代中国作家,肯定不只他一个.如果国人由此在尊敬莫言及文学的同时,获奖的情结能够稍微减少,对文学本身及人的精神追求的关注稍微增多,那么,将是文学的幸事,也是中国的幸事.倘若因此真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大得不得了,足以傲视左右,那将留下笑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12年10月11日,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无疑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瑞典时间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举世瞩目的一个答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10月12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以及莫言全部作品版权方的所属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莫言文集的新闻发布会,祝贺莫言获奖,并公布了最新最全的莫言文集相关出版情况。随着莫言获奖的消息确定,关于莫言作品的归属问题立刻也成为  相似文献   

10.
拉美文学对我国文学艺术有着深远影响,先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起大落后,80年代初又以《百年孤独》为标志,再次掀起拉美文学翻译出版及传播热潮.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及文化地位变迁,拉美文学逐渐淡出中国文坛.随着深受拉美文学及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一代作家获得中国文坛话语权,特别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拉美文学重回中国读者视线.  相似文献   

11.
毕冉 《出版广角》2016,(7):41-43
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的主要翻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作为翻译者的成功典范,为中国文学在翻译领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研究契机.毋庸置疑,对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之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2.
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是在10月11日公布的,但整个10月Top10文学类榜单中,有6个榜位被莫言作品占据,回想一下莫言得奖时的轰动效应,10月榜单中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毫无悬念. 在中国,莫言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他是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也凭借着《檀香刑》获得茅盾文学奖.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在文学爱好者中拥有不少拥趸者.但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却让莫言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不论文学还是非文学爱好者,都蜂拥至书店,一时间,存货不多的莫言图书处处卖断货,出版社忙着加印,渠道商忙着进货.  相似文献   

13.
李杰 《报林求索》2012,(12):90-91
<正>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让莫言一下子跃升为中国最赚钱的作家之一。在他被捧上天,被疯狂消费和娱乐化之后,应慎思"莫言热"背后的泡沫。不久前,2012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得益于"诺奖效应",莫言以2150万元的版税收入高居第二。两个月前,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引发全民关注。无论各地实体书店抑或网上书城,莫言的书一度售罄,在出版商连夜加印后,还是可以看到读者们排队购书的盛况。据了解,莫言作品以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销售风头最劲。《蛙》和《丰乳肥臀》单本的印量约为60万册,《檀香刑》《生死疲劳》和《红高粱家族》都突破30万册。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时候,莫言作品  相似文献   

14.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于他本人和中国文学都是一件大喜事。也许将来.莫言构筑的那个叫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将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一样成为无数读者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15.
禾刀 《声屏世界》2013,(2):72-72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作品,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经为中国电影奉献过优秀的文学剧本……这段时间的几个重大文化事件。似乎都在阐明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性。文学真就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吗?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籍的作家,终于和诺贝尔文学奖有了亲密接触。这几天来,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是广播还是电视,莫言的名字铺天盖地。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从来没有一位作家,在短时间内受到如此密切的关注。上海的媒体在报道时,还不忘透露一句,莫言有16本著作的版权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仿佛这样说可以和诺奖更亲近一点。确实,诺奖颁给莫言,不仅使莫言个人的知名度极大提升,更能引起世界对中国文学、中  相似文献   

17.
一群农民、乡村医生、代课教师、小店主,在经历了众多坎坷、曲折、贫穷、衰老之后,仍在努力让文学守住心灵中最后的高贵"哇噻,莫言!"听到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走在街上的梅道文忍不住高兴劲儿,立刻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他的朋友贾志礼,在家里愣是怔了好几秒,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两人都是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的农民作家。在定远,有这么一帮农民作家,除  相似文献   

18.
兴起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潮流无疑是20世纪世界文坛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一潮流不仅在拉美掀起了"文学爆炸"的态势,并因此而诞生了马尔克斯、略萨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也开枝散叶,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活动.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联已广为人知,不必赘言.此番莫言的获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演绎和发展.那么,一种文学风格或者话语叙述模式何以拥有如此惊人的魅力?莫言获奖的内在逻辑在哪里?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2012年10月11日晚,瑞典文学院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诺贝尔奖,不仅是专业学术领域的认可,更是一种普世的权威尊重。尽管诺奖评选史上,也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诟病,但依然不能动摇诺贝尔奖在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地位。文学实力不仅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在国家形象构建上,起到更为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2,(12):54-59
说莫言978-7-205-07522-4王安忆等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01 80.00元本书是文学爱好者读懂莫言的一把金钥匙。书中收录陈思和、王安忆、吴俊、孙郁、张清华、王尧等专家学者及作家的文章,详细评点了莫言的代表作品。另收有莫言的部分文章及演讲、谈话等,道出了他对文学创作等方面问题的见解。这些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新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