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5年10月24日,北京语言大学刘珣教授应邀在暨南大学华学院作了题为“对外汉语教材教法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学术报告。首先,他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地位,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又是世界的事业,中国要担负起世界汉语教学的带头人的责任;对外汉语教学、华教学归根到底是语言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的结合,教学是本学科的本体,对教学理论的研究是学科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汉语语法研究必须结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注重句法的语义分析,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吸取灵感;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从汉语语法研究中吸取营养,而且在引入语法本体研究成果时必须化繁为简、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祁晨娜 《考试周刊》2013,(71):166-167
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最先接触且最常接触的词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为基本点,从量词本体研究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开展"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调查研究,从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方面系统调研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各方的反馈意见.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计对应策略和学习要求来进一步完善"微课"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字母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分内外两个方面说明把字母词语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对外汉语字母词语教学的特点和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并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指出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字母词语研究,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浑沌学理论在语言研究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增强了对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的解释力,也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浑沌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一,"蝴蝶效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第二,"线性和非线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浑沌学理论与语言研究的结合,也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24至25日,云南省语言学会高校语言教学研究会在曲靖师范学院举行了“云南省语言学研究精英论坛·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在云南省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背景下召开的。本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总体质量较高,涉及内容有点有面:点是指围绕面向东南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面是指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法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本体对比研究等。研讨会采取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整体气氛活跃。在分组讨论阶段,参会代表进一步深入讨论了以下问题:1)对外汉…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要与介绍中华文化相结合"以来,文化教学研究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概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大纲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的研制等三个主要方面对三十年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对后来学者的继续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语体是语言运用的交际功能变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培养学习者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各种语体的能力。本文通过检索大量的文献期刊,对过去二十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体研究的现状进行考察并提出思考和展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研究应借鉴语体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以期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认识和实证研究仍很薄弱,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回顾,澄清一些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模糊认识,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范围、方法和意义等问题做出初步回答,对开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作为母语教学的汉语文教学和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的差异,并对两者的适应性改进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把“汉语文”更名为“汉语”反映出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由“文”到“语”,从分析、理解、感悟到汉语的实际应用,打开了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大门,明确了第二语言教学与母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性质、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教学对象已有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has put China in a position where it now accounts for one-third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twice as much as America. The large-sca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has attracted attentionfrom businesses and investors worldwide [Morrison (2006). Chinas economic condition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With the continuing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more and mor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re learning Chinese in order to conduct business and access China's huge markets. Correspondingly,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Chinese speakers is being matched by an increase in availabl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jobs globally. This has led many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to conside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either in China or overseas.This study is 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king about languag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Chinese while pursuing a doctorate program at a major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are qualitative in nature, consisting of self-observations and journal writing. Narrative inquiry serves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this study and was adopted as a tool for data analysis. The analysis focused on how the author, as a teaching assistant from Taiwan, dealt with issu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how he drew on pedag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The author's experience with students in the East As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Department with their different assumptions and motivation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edagogies in class. Elements lik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learning style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夏在中国北京和德国格尔墨斯海姆市召开了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和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研讨会。这两次会议的讨论热点和与会论文的研究内容从四个方面集中反映了21世纪国际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动向和发展前景:第一,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正在成为海峡两岸学者共同为之努力的事业;第二,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在研究兴趣上正在走向国际化,在理论应用上正在实现本土化;第三,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要根据汉语特点结合多学科的方法来进行,这正在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第四,海内外汉语教学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与国内汉语教材和师资的供需错位。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传统上采用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母语与外语这种二元方式来划分教学类型,而近年来兴起的“继承语”理论则认为继承语习得与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均不相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提出继承语教学、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分模式。本文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对汉语教学的类型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华文教学就是汉语继承语教学,狭义的华文教学具有既不等同于汉语第一语言教学也不等同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提出针对汉语继承语学习者应采取相应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教学是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汉字又往往是学习者最大的障碍。汉字教学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阻碍整个汉语教学进程。进行汉字教学,要充分认识汉字的特点,掌握教学规律,可以采用先分后合,字词结合的方法,同时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理论结构规律,重视对比,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从语貌描写、特征概括和障碍分析入手,对以华裔学生为特定对象的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策略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论述了华教育学科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以英语还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其中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负迁移的形成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甚至过度相似性或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借助或照搬第一语言的知识而造成的,在此,笔者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及思维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实际教学中各个平面的负迁移现象,包括语义、语法结构、语用等各层面上的负迁移。根据分析结果,笔者提出具体教学中避免负迁移产生的相关对策:(1)重视第一、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2)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从汉字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汉字教学为出发点,通过对汉语教学本位问题的缘起、发展及其影响的历史回顾与理性思考,探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当遵循汉字、语素和词汇并重的基本原则,建立有别于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word-based and character-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It also makes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rational reflection of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base stud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he writer thinks tha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we should follow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hinese characters,morphemes and vocabularies and set up a model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相似文献   

20.
王译晗 《科教导刊》2021,(2):140-141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对外汉语的教学特点,通过文献查阅、实践调查等方式探究传统历史文化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历史文化应用的现状分析与不足,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编制教材、设置课程、教学模式、时间活动和教师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