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观众参观时间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观众对展览的关注程度。本文利用跟踪观察法调查了2014—2019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生态厅的观众有效参观时间以及展板和多媒体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观众有效参观时间总体偏短,且在不同人群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展区差异明显。在影响观众有效参观时间的重要因素中,标本大小和标本珍稀度是关键因素。观众对展板和多媒体的利用率均较低。为提高观众有效参观时间,建议为观众提供讲解、合理分配展品、适当延长展线、展板和多媒体要少而精且内容应及时更新等。  相似文献   

2.
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指前来博物馆参观并接受博物馆服务的所有人民。目标观众(target visitor)是指博物馆期望来馆参观的人,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的重要对象。研究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对于自然博物馆展览设计、展示方式及教育成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及访谈方法,得出自然博物馆的目标观众是学生及亲手家庭,潜在观众为教师。从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的参观行为、参观过程及参观效果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目标观众的取向提出自然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教育活动等工作上应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兴趣、期望。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博物馆为提升全民素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馆员在教育活动设计或者展览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观众的参观需求以及参观偏好。因此,为了体现“以观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作者从“观众”的视角,对一次博物馆的参观体验进行观察和反思。本次探索发现,由于观众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面对同一件展品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种差异性提醒博物馆馆员在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观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偏好。并且,这种参观视角的多样性也为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观众研究逐渐成为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作为博物馆运行评估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准确地获得观众意见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常态化工作。当前,关于家庭观众的行为和特点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在案例的丰富性、问题意识和研究深度上仍有所欠缺。本研究以常州博物馆所属少儿自然博物馆为案例,采用跟踪观察及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目的地选择(即家庭观众如何选择博物馆或展览)、展项或活动的使用、亲子关系在参观学习中的互动性(行为与表现)以及博物馆空间的影响等四个议题做了分析,所得结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比较价值。  相似文献   

5.
观众在博物馆中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评量等问题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观众对话作为参观学习的体现,是探究博物馆学习过程的重要材料。基于此,苏·艾伦采用社会文化视角,透过参观过程中的观众对话寻找学习的证据。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绍该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方法论框架、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陈列是博物馆工作有目的行为的产物,博物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势必影响到陈列的价值取向和目的。作指出,我国博物馆工作在组织陈列时表现出三种价值取向,即“突出物价值”、“突出知识价值”和“关注观众需求”。不同价值取向对陈列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有明显影响,并影响到观众参观行为、参观体验、陈列效益和博物馆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博物馆教育历来就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从诞生起就肩负着"开发民智、救国图强"的使命。如今,博物馆在发展,博物馆教育也在发展,博物馆基本职能之中"社会教育"的重点就是为青少年观众做好参观服务。目前,社会公众早已肯定了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对于青少年而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存在以及免费开放的落实更是对他们的德育发展影响深远。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在服务成人观众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和学习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观众做好参观服务,并为之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蒋文孝 《中国博物馆》2000,(2):54-56,77
秦俑博物馆近年来作为遗址博物馆做了一些有益的新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一,秦俑博物馆在发掘二号坑时,改变了以往等发掘彻底完毕后再放观众进来参观的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摈弃昔日发掘结束后参观的旧习,代之以一种全新的、独特的展出形式、即边发掘边参观,让观众身临其境,目睹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的原始面貌,打破心中对考古工作的神密感,从而对考古工作有一个亲身的体会和了解,而且加深了对文物及文物环境的了解。对博物馆来讲,可以及早收回投资。现在,博物馆事业不景气,盖一座保护大厅动辄几百万、上千万,这钱从何…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观众参观博物馆也是在参观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参观动机是推动观众进行参观的直接原因,它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起到了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而且它直接影响参观活动的效果,因而研究和分析观众的参观动机,并试图寻求应对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博物馆而言,宣教和陈列工作对观众的参观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宣教作为博物馆形象的第一窗口,是影响观众参观动机中外部诱因的第一要素,只有明晰观众的参观动机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宣教工作富有生命力,实现馆方同参观者双赢的目的,进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这里发布的调查结果是国家物局课题“关于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中观众调查部分最终成果的简报。此前已经在《中国物报》上发表了之一:“六一节,你去看博物馆吗?”和之二:“当代大学生眼中的博物馆”。本分为三个部分:一、2004-2005年度中国博物馆参观的基本构成,二、与参观相关的观众行为分析,三、博物馆及其展览信息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场馆是家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场域,而家庭也被列为场馆教育的核心面向。针对场馆究竟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问题,本研究从场馆教育者的专业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和加拿大场馆开展家庭教育的情况,寻求跨文化的经验借鉴。通过对场馆的教育理解和期待、家庭与场馆的教育动机以及家庭行为与场馆支持三个方面的深度比较,研究显示中加场馆开展家庭教育的特点各有侧重。无论优势,还是缺陷,都有共识和差异。在取长补短的意义上,我国场馆和家庭分别获得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经蓄势积淀、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资源丰富,研学旅行市场需求旺盛,但在高校博物馆研学课程建设和研学配套资源供给方面存在欠缺,影响高校博物馆高质量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本文从立足独特馆藏资源、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加强研学课程开发、优化研学配套资源供给等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化策略,以期打造高质量的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充分释放高校博物馆的教育潜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我国数字博物馆发展进程和数字博物馆概念的讨论进行简短的回顾,之后深化对数字博物馆内容定位、服务机制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包括网站建设形式、信息的组织标准、网站的可扩展性、网站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对象和综合管理模式。然后对10个数字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和比较,对国内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电信类博物馆是以电信行业发展为主题,收藏、保管、展览、研究电信文物的专门机构。本文将我国现有的电信类博物馆按隶属单位、展示内容、展示逻辑和馆舍建筑等几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梳理。目前电信类博物馆在参观途径、观众构成、展陈、藏品、社教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除客观因素外,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博物馆缺乏清晰的办馆目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载体,博物馆课程是影响博物馆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博物馆课程研究集中于课程特点及实施意义、课程实施的现实问题、开发模式与优化路径等方面;国外博物馆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馆校合作开发等领域。国内外关于博物馆课程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内容、方法和结论上具有共性特质,但是在研究阶段、主题聚焦程度、分析范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国内外博物馆课程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主旨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研究内容更加注重探索博物馆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建议未来博物馆课程研究要细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理论深度,依据新时代我国博物馆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和高质量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迫切性开展本土化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博物馆说明牌:一种解说方法》(第二版)一书作者信息及主要内容,分析该书对我国博物馆人的启发。其中说明牌范围的扩展与内容的精简、主体理念在撰写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观众研究与评估为说明牌撰写及设计提供有力支撑等方面的借鉴意义尤为突出,西方博物馆界百年来观众研究和评估工作的发展为本书作者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值得国内博物馆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提出了各层级指标的计算方法。为验证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利用2019年全国科技馆运行数据,对省级、地市级、县级科技馆分别进行评估测算,整体得分符合正态分布。通过对各级科技馆的整体分布、指标得分及不同规模得分情况进行细化分析,总结科技馆发展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受众直接沟通的媒介,虽然小众,但传播内容真实形象、纵观古今,传播方式倡导多感官认知和身体交互,由此在学习、社交和崇拜三方面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媒介优势。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的这些潜在优势尚未完全释放,究其根源在于专业化程度不高。为此,需要更新认识论以弥补理论和实践的断裂;在整体论视阈下通过关联需求和重组业务提升专业化水平;基于观众立场廓清博物馆学科并提出中国方案。促使博物馆经由专业化发挥其独特的媒介潜能,从根本上帮助破解国人全面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