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那些取得较高成就的人——例如公司经理、奥运会运动员和国家领导人——寿命相对较长,比普通人平均最多活4年。勤奋和认真也是获得长寿的金钥匙,虽然这意味着工作压力要超过普通人。科学家是对此前20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勤奋、认真的生活态度可以增寿”这一结论的,  相似文献   

2.
从“围观模型”看交流困境——微博社会网络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微博,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将微博中人与人的关系量化,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得出直观模型——微博“围观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微博整体网的基本特点:名人间交流频繁,形成小圈子;普通人置于圈外“围观”,与名人交流的愿望实质上无法实现;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很有限。“围观模型”这一概念虽用来描述这一虚拟网络的特征,却也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网络关系特点,体现了人们交流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作家,她太正常太冷静,太过循规蹈矩、有条不紊,她不激情不忧郁不天才。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人,她无可挑剔,是普通人修为的完美楷模,是正常人勤奋生活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这组报道非常成功,报道可读性强、关注度高、影响面广。 这是一次人文精神的宣扬。其重要作用就是提升人的内心,使人变得高尚、阳光、有境界。我们绝大多数是普通人,是道德上需要不断完善的普通人。这组报道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弘扬了人性的光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这个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普通人——这一点上,他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是一样的——怎样成就为一位伟大而功垂千古的巨人的呢?固然,以前颂扬毛泽东的书籍是多如牛毛的,但多是罩着一层“神”的光彩,人们需要更客观地了解毛泽东,从而更科学地思索当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无论是从其研究著述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王春林都称得上是有其一席之位的批评家。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勤奋的程度,他那一篇篇雪花飞似的评论文章以及等身的著作便是最好的证明。贺绍俊称他为“一头认真的批评‘大象’”,孟繁华称他为“文学批评前线的战士”,然而这“战士”绝不仅骁勇,而且更善战。  相似文献   

7.
伊一,作为浙江卫视女主持人,自出道以来凭着一股韧劲和勤奋劲,在主持的舞台上,总是给观众活泼、清新的感觉,现已成为年度综艺最具潜力女主持。因极其擅长舞蹈,被观众称为“最会跳舞的综艺女主持”。她酷爱跳舞,因为身在中国蓝的缘故,被誉为“旋舞之蓝”。曾听一位前辈说过:人在迷茫的时候,坚持和勤奋是通向成功的两把钥匙,伊一则用坚持、勤奋这两把钥匙打开了自己的成功之门。身为一位湖南妹子,她敢想敢干,身上有着一股不怕输的精神,正如自己所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本期就为大家展现这样一位美丽、执着、坚强的节目主持人——伊一。  相似文献   

8.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以下简称“百佳”)评选活动至今已进行两届了。“百佳”评选活动,对表彰先进,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无疑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宣传典型,便于互相学习,笔者将“百佳”的事迹和经验,摘其精华,归纳成下述几个问题,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精品出自勤奋和敬业。天道酬勤;勤奋出精品;热爱是成功之母。这是“百佳”共同的切身感受。所有“百佳”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不是把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简单的工作和谋生职业来看待,而是作为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他们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勤奋和敬业精神,他们视事业如  相似文献   

9.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3,(10):M0001-M0001
2013年的春天,我受邀参观北京沙河附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技站,第一次“认识”了两个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的美国人寒春和阳早。这是我在这个世纪唯一一次“亲身接触”具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灵魂。两个人放弃美国第一流的科技职位——包括原子弹的研制来到中国,为普通人做最普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有了新闻写作的基础上,勤奋,同样也是最好的老师.我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勤奋产生热爱.因此,我说勤奋是热爱之父.尤其我们基层通讯员,杂事多,环境乱,还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如果一懒散,那就谈不上“采访、写作”了.从历史到现在,从古今中外一百个搞写作的人,就有一百个人是勤奋的.只有勤奋了,写多了,尝到了写稿的乐趣,自然而然,热爱也就随之而来.有名言“天才出于勤奋”.我也体会出一句俗话:“勤奋出效率、勤奋出高产”.  相似文献   

11.
写典型人物,特别是像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大典型”,是每一个记者梦寐以求的事,可惜只有少数人能获此机遇;换一个视角,把笔触伸向普通人,也许会获得意外的惊喜。这一点,从《大众日报》“普通人的故事”专栏先后获山东、中国新闻奖好专栏奖的事实中,已得到证明。笔者在该专栏发过几篇文章,有的经过编辑精心润色,还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现在就如何写好普通人的故事,谈点粗浅的看法。细心选材——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该专栏要求所写人物一定是工作、生活在一线的普通群众,其身份如农  相似文献   

12.
作为出版人,没有什么比出了好书、受到读者欢迎和肯定更高兴的了。《现代经济辞典》出版以后,我社参与该辞典编校工作的同志就沉浸在辛勤劳动六年之后的喜悦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这本辞典反映了国际和国内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最新变化,填补了经济工作和经济研究基础工具方面的一项空白”。(《一项喜人的成果》《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经济专业研究生)在认真地阅读该辞典后,认为“这是一部全面反映现代经济学各个学科基础知识、内容权威的工具书”,“希望这部辞典成为出版社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新闻宣传是我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然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一定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对人、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关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重视每一个人的生存意义,充分体现无产阶级新闻思想中的人关怀。  相似文献   

14.
李曲 《新闻界》2004,(4):64-65
这两年,一个名词——新闻线人,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这些人通常是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普通人,主动将自己遇上的趣闻、事件第一时间通报给媒体,大大提升了媒介对新闻“活鱼”的“拦截率”。《北京晨报》一位记者曾做过统计,北京主流综合性都市报热线版的新闻有80%来自线人的报料。  相似文献   

15.
普通人的时问按照白天黑夜计算,但废墟下的人是按小时甚至分秒计算。两个普通志愿者意识到这一点.决定在夜里进入一座“死城”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信息     
人民日报方成、朱育莲、田流、陈柏生和王金凤经人民日报编委会研究、申报,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去年12月5日,报社向这5位同志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在颁证仪式上,社长高狄、总编辑邵华泽向这5位同志表示祝贺和敬意。高狄说,优先改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带有导向性的重要决策。他希望在人民日报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政治,勤奋钻研业务,你追我赶,争作又红又专的党报工作者的良好风  相似文献   

17.
走进镇江市丹徒区法院的“兰台”——档案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别样风景:查档人在档案查询信息系统终端认真查阅电子卷宗;档案人员对各类卷宗进行检索整理;审判人员调阅诉讼卷宗分析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8.
阚乃庆  万依 《视听界》2009,(4):79-80
平民娱乐时代,电视前所未有地放下了身段,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从电视“土豆”变成荧屏“达人”,在电视节目中一展风采。但是这一热潮的出现并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恰恰是新一轮问题的萌发——电视在满足平民娱乐的同时,毕竟还是一种“SHOW”,在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满足之外,究竟靠什么内容传递给“沉默的大多数”——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9.
(1)新闻性。首先我们所选择的人物必须具备新闻性,也就是新闻价值,可以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报道,传递给受众某种信息。(2)典型性。我们选择的人物必须是具备了时代意义的典型。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通过“这一个”,看到诸如此类的“这一群”。(3)趣味性。普通人缺乏社会名流所具有的影响力.郎平下厨房做菜可以成为一条新闻.人家也愿意看.普通人做菜,即使记者再有生花妙笔,也难以让人真正感兴趣.所以写普通人的生活,就一定要写出“趣味”来。一是“新”,人物新、事件新、观念新、做法新。写作的笔法也要新;二是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就是找故事,从普通人的身上寻找故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他的《找故事的艺术》一书中如是阐述道。实践证明,往往用讲述发生在人物身上故事的方法,能让枯燥乏味的经济报道显得生动。2008年,一个从“普通人的身上寻找故事”的专栏——“普通人的经济生活”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好专栏”一等奖的荣誉,这个荣誉的获得,既是对该专栏开办6年来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经济专栏“平民化、故事化”编排手法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