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7,(7):2-3
我国林业科学家经过研究揭示了沙漠化发生规律。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降低了能量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导致了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的大面积发生。绿洲地区上游来水不足和区内对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发生的主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浅析鄂尔多斯高原沙质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沙质荒漠化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其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结果,其中也不乏人类活动的破坏。实施荒漠化防治,关系重大,应根据本区自然地理特征、环境地质背景及其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荒漠化防治规划。以“天人合一”之思想,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沙漠及荒漠化的面积,已占据地球陆地面积的1/3,且还以每年6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据统计1999年我国沙漠及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0多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27.32%,已远远超过全国现有的耕地面积。沙漠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通常人们将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沙质地带称为沙漠。荒漠化是干旱地区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相互作用下生态破坏的产物。发生沙漠化区域的环境退化,首先反映为土地生物的生产量急剧下降,以致最后完全丧失土地滋生的潜力而变为不毛之地。荒漠化范围的扩大,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全世…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5):896-902
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_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具有轻度荒漠化敏感的土地比重均超过60%;跃进灌区不具有荒漠化敏感性的土地比重达58.28%,环境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轻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5.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即为荒漠化,辽宁省西北部荒漠化主要类型为沙质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零星为土地盐渍化,防治措施就是对于北部半干旱风积沙地防治区,实施封沙、育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利用先进技术固定流动沙丘。实行限制放牧、轮牧,局部地区禁牧政策。采取合理的人为恢复措施,如节水灌溉、覆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技术方法以使天然植被逐渐恢复;南部冲积平原防治区以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科学确定农、林、牧各业比例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宏  孙保平 《资源科学》1999,21(5):71-75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镏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予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神经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钻孔颗粒筛分结果、猛犸象化石的埋藏及分布、冰后湖等现象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更新世时期处于寒冷的冰缘气候条件下,降雨充沛、水草丰美,不利于荒漠化现象的形成,在全新世适宜时期形成荒漠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刘静波 《科教文汇》2005,(8):i0003-i0004
我们所处的世界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发生着急剧的变动,可以说是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在这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最显著的莫过于经济全球化。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只要步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就不是一个可以自由取舍的问题了。这种历史的机制就根植于我们的生存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并进。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波动状态,社会治安控制的难度也会加大,这是新时期治安控制面临的基本社会环境。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决定了社会治安必须要坚持适度控制原则。要实现社会治安适度控制,必须要实施社会治安控制目标由静态指标向动态平衡转变、控制手段从消极管卡向积极疏导转变、控制模式由静态控制向动静结合以动为主转变、控制着力点由事后惩罚向事前预防转变。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应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钻孔颗粒筛分结果、猛犸象化石的埋藏及分布、冰后湖等现象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更新世时期处于寒冷的冰缘气候条件下,降雨充沛、水草丰美,不利于荒漠化现象的形成,在全新世适宜时期形成荒漠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草原土地荒漠化目前处于强烈发展阶段,其发展与自然环境变迁及人类活动有关,其中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关键因素。荒漠化给呼伦贝尔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因影响第一亚欧大陆桥组成部分———滨洲铁路的安全运营而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及保障亚欧大陆桥畅通。  相似文献   

14.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中国1/4以上的土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540亿元。调查显示,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范围,即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范围总面积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4.6%。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  相似文献   

15.
绿洲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洲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定量化的研究二者的互相作用将有助于绿洲区荒漠化防治模式的建立和该区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民勤绿洲区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把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流的FEFLOW软件结合,利用AreNiew GIS处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与所建立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模型相联系,模拟了绿洲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很好的模拟土地利用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作用,如保持民勤绿洲内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模式,则民勤绿洲内部的地下水埋深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这将导致绿洲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6.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6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目前,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已经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约9亿人受到荒漠化的摧残影响和威胁。全世界每年因荒漠化而遭受的损失达4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安利 《百科知识》2012,(12):28-29
正6月17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是指降雨量非常少(一般年均降雨量低于250毫米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地表生物存在和活动稀少的地区。按照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沙漠(沙质荒漠的简称,是分布最多的一种荒漠类型)、岩漠(又称石漠、戈壁)、泥漠、盐漠、水漠、冰漠等多种地质类型。以下就是按面积排名的世界九大荒漠。  相似文献   

18.
据森林资源调查统计,陕西省目前的森林覆盖面积不足全省土地面积的20%,大多数林区的森林贮蓄量已经到了临界点。大量的滥伐滥垦,不仅使森林资源锐减,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荒漠化面积的扩大,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已直接影响到我省经薪和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9.
甘肃疏勒河流环境因子变异对荒漠化态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因子的变异性对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该文以疏勒河流为例,应用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对该流域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异程序及对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气象因子和人为因子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变异性,主要气象因子年降水量和风沙活动指标自80年代以来,均在波动中呈小幅减小趋势,而区域人口、耕地面积则一直在持续增长。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异,区域土地荒漠化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其中,人口、耕地面积与荒漠化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气象因子中,年均风速、沙暴日数与荒漠化具正相关,降水量与荒漠化相关性较复杂。分析认为,在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发展态势与人为因子的关系较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更为直接和显著。  相似文献   

20.
白云鄂博地区以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砂质荒漠化土地增长速度快,荒漠化实际上是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又无法通过内部的自我组织和反馈机制使系统迅速得到恢复,从而导致了整个土地系统的荒漠化.主要表现在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次生盐渍化日益发展等方面,从而使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质量差、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近两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供尘源地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已成了四大沙尘源地之一.白云鄂博地区形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类是自然地质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完全受自然因素控制和约束;另一类是在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而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程度受到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而两者都与其生成的地质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