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已有的人生似乎都是在为教育学找魂,将有的人生还将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教育学之魂培育成长的根基、这一根基已经被我的导师叶澜先生铸造成型,我需做之事,是将其植入人类的科学体系里,看看这个“新”魂能够唤起些什么,带来些什么也许能带来的还是我的思想之物,想象之物,但我隐约看到这个被我带出的“教育科学的世界”,已然沐浴在曙光的橙红之色中。  相似文献   

2.
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新”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简单的图及图形组合。使学生从形及物,从物及事,从事及理,逐层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例如,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得到什么事物?学生们有的把它想象成了一块花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台收音机,使它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块麦田,使它有了生命;有的把它想像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竞争的场景……我又画“…”线,学生说“想到心电图、海浪、山头……”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边被巨浪打入海底,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学是学科教育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学科教育学,在北京和大连已开过两次专门的讨论会,我因忙于别的工作,没能前去参加。会后,周发增同志送我一本《学科教育学初探》的书,是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在我看到这本书以前,我的《历史教育学》已经交付河北教育出版社,到1989年年底,这本书正式出版了。原打算写成50万字的,因编辑部的要求,压缩成31万字。由于篇幅所限,当时想到并应写入该书的一些问题也没能写进去。现在从我写《历史教育学》的一些想法和看了别人写的有关学科教育学的论文之后  相似文献   

4.
一、学校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期待新的理论建设 1.历史教育学无疑要对历史教育理论有所建树。我一再强调这个“学”的体系至今存在较大的疏漏。理由之一,是指历史教育学仪有“教育学”的外衣,而少学科的骨骼;理由之二,是指历史教育学还未深刻触及学科本质的问题。因此,我们能发现,在历史学科教育“学”中,比较实际扩展的东西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内容,实际深入的东西依然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经验。一言以蔽之,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去“论”历史教学,都是针对“怎样教”的问题。其实质是讲“教授学”的一般道理,如今不过是借用现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做部分的包装而已。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师范教育中,教育学是每个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学好教育学能使师范生对教育这种社会活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准确的、完整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更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师范生能否真正学习和掌握好教育学,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工作的好坏.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师范生对学习教育学并不很感兴趣,有的甚至认为“不学教育学照样当教师”.因此,极有必要对教育学教学进行反省,努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面镜子———解读《中国古代私学发展诸问题研究》王本陆私立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它缺乏系统的研究,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以致于当前许多人反把它看作新东西。最近,我国第一位布依族教育学博士吴霓先生出版了国内第一部...  相似文献   

7.
张克州 《考试周刊》2012,(93):163-163
赵亚夫先生倡导历史教育学研究要有学术性,相应地也必须做好历史教育学研究方面的文献和目录工作,我整理了2012年以来的最新历史教育学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人们以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其科学性问题。陈桂生先生采用逻辑与历史的方法,通过对教育学现象的历史透视与分析,将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转换为什么样的教育知识为最高知识形式的问题,并把通过研究所获得的有关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应用于教育学体系的建构,形成理论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两种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周洪宇先生惠赠他刚出版的大著《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从10本样书中优先送我一本,使我在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前夕及早看到,令人兴奋与感激!  相似文献   

10.
洛日 《师道》2006,(4):32-33
因为看到一篇有关拥抱的文章,我给学生出了“回家拥抱父母”的作业,不是强制性的,希望他们都能做。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的高兴有的羞涩,有的故作不在乎却掩饰不住神情里的喜悦。听了他们的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错,孩子都这么大了!然而,孩子们也才这么大!  相似文献   

11.
人才学的诞生,给教育学带来了新的推动力。这是很值得庆贺的。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有关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对教育学起了促进作用。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不仅使教育学获得一个方面的新的基础,而且使教育学有可能采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给了教育学以决定性的影响,引起教育学的科学变革。今天,人才学的诞生,它对教育学的影响也将是很大的,它将使教育学列入研究人才的科学的系统之中,将对教育学工作者的思想方法发生深刻的作用,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本“人格教育”之书 十五年前,正逢两个世纪交接之时,我看到了赵亚夫先生写的一篇论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发展趋势的文章,心中产生了很深的震撼,于是,给赵先生写了一封信。我没有料想到,很快,亚夫先生给我寄来了邮件:一本他的专著《中学历史教育学》和一封短信,让我惊喜至极,受用至今。亚夫先生在信末说:“历史教育要有大的起色,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相似文献   

13.
敖卓回 《师道》2004,(7):38-38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  相似文献   

14.
卢俊 《现代语文》2006,(10):67-68
坛巨匠巴金先生已离我们而去。在纪念巴金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起他晚年所提倡的“说真话,讲实话”的教诲。巴老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用真性情昂首走过他的101个春秋。他的这种精神不由得使我想起今天年轻的语教师,他们在接受时尚生活洗礼时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体温”,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仅仅是教参的冷眼、应试教育的酷刑,他们在解读教材时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巴老的“说真话,讲实话”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有的甚至懒于和本对话,借助各式教辅资料上演各种虚假的“语戏”。  相似文献   

15.
周洪宇先生惠赠他刚出版的大著《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从10本样书中优先送我一本,使我在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前夕及早看到,令人兴奋与感激!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世界飞速发展也遇重大挑战,地球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繁,战争动乱不止,人类需要自救,正是迫切需要生活教育学说的时候!这种迫切性,与时俱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充满着表现欲望,甚至台上发挥得比台下好,他们渴望显示自己也许还并不成熟的技能;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缺乏表现欲望,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出版的《教育学》大约不下200部。但有新意的却不多 ,都没有摆脱旧的体系和模式。虽然有的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但体系仍然是旧的 ,还是因循原来的四大块 ,感到与热火朝天的教育现实不相称。最近读到袁振国教授主编的《当代教育学》 ,顿感面目一新。新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主要在立意新、体系新、内容新这三个方面。首先引起我思考的是 ,作为一本教科书的《教育学》 ,想给学生些什么 ?我想 ,教科书有两类 :一类是知识性的 ,主要教给学生知识 ,让他们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例如许多自然科学的课本 ;另一类是观念性的 ,主要教给…  相似文献   

19.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以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为基础,以爱心待学生,对其精心培养、循循善诱,就能使他们茁壮成长,就能与他们友好相处。具体做法如下:一、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技巧,改变批评方式,合理引导,区别对待 班主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现代的通讯工具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疏远,总是感觉生活中少了些人情味。有的时候只感觉自考是自己惟一有人情味的朋友,我喜欢郭敬明文集里的一段话:“我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烂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最终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当我处于某种逆境中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的微笑,给我希望与温暖的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