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张爱民 《云南教育》2003,(10):37-38
语言是构成语文教材的基本要素。“文章不是无情物”,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机械拼凑,而是由丰富的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语言技巧构成的汩汩清流。然而,要想使学生具体地感受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语言技巧,须引导他们深入语言内层,揣度深思,发挥想像,构筑心理视像,从而彰显语言魅力,使抽象的符号化的文字变成立体的、丰腴的画面,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观察想像,展示语言形象形象是指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潜含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之…  相似文献   

2.
“文章不是无情物”,由语言组合而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工匠式的拼凑,而是汇聚着丰富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语言技巧等之泉的汩汩清流。然而,要想使学生具体地感受语言形象,真切地感受语言情感、语言内涵,真正地感受语言技巧,必须引导他们深入语言内层,揣度深思,发挥想象,构筑心理视像,从而彰显语言魅力,使语言变成立体的、丰腴的画面、情境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3.
张爱民 《辽宁教育》2003,(11):43-44
一、学生角色与作者角色的变更 文章是作者生活与情感、知识与经验、志趣与理想等交融后的产物,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为此,文章中往往有不少语言文字、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聚焦点,蕴涵丰富,语义深刻,学生很难从视觉上、听觉上,从感官上、心灵上,给自己以“真正”的撞击。只有相机引导学生适时变换思维角色,置身课文描述的情境,抓住聚焦点进行思维的放飞,才能在相互的讨论、迁移中,与作者想在一起,深刻地感受语言的内蕴,理解语言的意义。阅读《挑山工》,一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篇之作,无论是文字的推敲、情感的表达,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把学生带人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得以再现“形象”、激起情感、领悟义理。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审美共鸣?我们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诱发技巧。  相似文献   

5.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语言文字,而后经过形象再造,使文章刻画的形象呈现在头脑中。这样学生就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境界,领会到文中语句的精妙,领略到文章的情趣,真正达到“物我同在”、“人我同在”、“我在情境中”。受到这种情景的触动,必然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仅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共鸣。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地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或借助想象,创造语言潜在的形象;或运用想象构筑语言暗示的形象,可以促使学生感受课文情境、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7.
对课文中具有丰富形象内涵的词语,教者应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展开合理想象,使词语变成活的画面,化作活的情境,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有位教师在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为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在困难面前坚强的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角色与作者角色的变更 文章是作者生活与情感、知识与经验、志趣与理想等交融后的产物,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为此,文章中往往有不少语言文字、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聚焦点,蕴涵丰富,语义深刻,学生很难从视觉上、听觉上,从感官上、心灵上,给自己以"真正"的撞击.只有相机引导学生适时变换思维角色,置身课文描述的情境,抓住聚焦点进行思维的放飞,才能在相互的讨论、迁移中,与作者想在一起,深刻地感受语言的内蕴,理解语言的意义.阅读<挑山工>,一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的: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促使学生把全部心智投入其中,可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情感因素,引导通过语言情境的想象和感受、语言能力形成的同时,得到境的感受、情的诱发、理的启迪.为提高朗读效果,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声语言的"表现技巧"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学生"自读感悟"的一种辅助手段.朗读训练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真情感参与,尽量地将语言表达的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揣摩.  相似文献   

10.
贾佩德 《学周刊C版》2015,(6):120-121
阅读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思维活跃,不受约束,形象思维占主导这一优势。抓住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情感是关键。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  相似文献   

11.
小语课文,或叙事,或状物,或写景,这些类型的课文,大多借助形象表情达意。要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须引导学生透视语言,感悟语言情境,体会情感;运用语言,描述生活情境,表达情感。为此,在阅读教学中,须把握语言、形象、情感的整体联系,以形象作为连接读写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话写作中合理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表述更生动,形象描述更具体,情感表达更真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成语,透视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感;凭借文本,走进成语世界,感受成语魅力,可使阅读教学更精彩。一、显化:感受成语的形象画面课文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去透过课文表面的语言形式,进入到语言的意境中去,深刻地感受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情感。在具体的文学类文本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审美想象力。(一)诵读出情境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总是通过读来触摸文字、熟悉文本、习得语言的。当代著名学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丰富的形象内涵。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词语变成一幅幅生活画面、一个个生活情境,感受语言,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中具有丰富形象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展开合理想象,使词语或句子变成活的画面、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中受到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认识长于感性,侧重于形象思维.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如果过多地进行理性分析,那是违背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在阅读语言材料,首先获取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语言形象,进而才来考虑语言形象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及其表达方法.可见小学生阅读,最感兴趣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丰满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相似文献   

17.
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可见的图像,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田,可以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并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情自景生的目的。本文即对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敏锐和丰富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展开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照生活中理解语言的形象美、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在想象体验中感悟语言的情感美,这样才能敏锐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郭秀勤  王浩 《成才之路》2011,(36):33-33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形象感人、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如诗如画的记叙文、诗歌。因此,教师应借助语言文字和图片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审美世界,从而对语言文字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这对吸收美的语言,升华高尚情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0):26-27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使我们的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角色,那么,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就能得到语言情境、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感悟,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生活情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一、课堂表演的多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表演要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