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声制造者》是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作者理查德·鲍尔斯被誉为具有丰富科学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他在这部小说中显示了深刻的生态思想。从自然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回声制造者》,展现以沙丘鹤为代表的大自然的神性和美感,论述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对抗、融合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反映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史诗。在《愤怒的葡萄》中,作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与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揭示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关爱和互惠的伦理价值,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仍然具有时代意义。本文主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了《愤怒的葡萄》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文明观的丰富与完善,也说明了生态建设的刻不容缓。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时,我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了宝贵的思想价值,为人类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作用。本文试从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出发,阐述生态文明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一致性,进而论述"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中,以《华夏集》中《长干行》的翻译为例,具体阐释庞德翻译《华夏集》的心理认知过程与图式构建过程,以期对庞德的译文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理论家、翻译家。他翻译并出版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最大成就都收集在《神州集》中。通过翻译,他把中国古典文化带进西方现代文化之中的同时,还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本文以《神州集》为个案,试图探讨庞德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三百”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本文就《诗经》中有关歌颂人民对本民族的热爱、奋起反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诗章进行了有重点的论述。《载驰》中的许穆夫人的形象,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在文艺形象的长廊中,一个创造时间最早、展示时间最长的女爱国者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所表现的爱国主义主题,是我国两千多年来文艺创作的一个传统主题。本文所提及的一些篇章,均可谓是《诗经》中爱国主义诗章的优秀代表,确系中国文学史上爱国主义诗歌的开篇和源头,影响是深远的,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7.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自开始创作以来,就在其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其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与焦虑。在其早期作品中,麦克尤恩讨论了核战争的威胁并对父权制思想进行了挑战;《时间中的孩子》将气候变暖这一话题引入叙事之中,同时继续了对父权制的批判,被誉为"绿色寓言";其新作《日光》以环境危机为背景,对生态问题和人性进行了思考,引起了读者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里有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主要体现在言论和思想的《论语》中。在环境形势严峻、环境问题处处告急的今天,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中借鉴其尊重自然、“弋不射宿”的资源节用观,让教育担负起传承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丰富的象征意义,完美表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同时,《老人与海》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探究《老人与海》中复杂而矛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苏联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生态思想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本文以《鱼王》以及短篇小说《世界末日》为例,阐释其生态思想中的泛神论色彩和末世论倾向,分析俄罗斯文学中生态思想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要求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中庸这一概念始见于《论语》,在《论语》中仅出现一次,但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却贯穿于孔子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文艺思想都体现出这种辩证的思想方法的光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庄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2.
蒙泰格尼曾经说过:"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现代家庭都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危机,尤其是婆媳关系。来自农村的婆婆与来自城市的媳妇的组合,是中国许多家庭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中,城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也会不定时地爆发冲突。六六的《双面胶》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东北婆婆和一个上海媳妇之间的家庭悲剧。本文分别从男权和现代思想的矛盾、两代人的代沟以及主人公的个性等方面,分析《双面胶》中的婆媳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三浦绫子的创作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冰点》是其基督教主题作品的代表作,体现出基督教思想与文学性的巧妙融合,同时也表现出作家创作时的选择性。文章从叙事学层面,对其在人物、心理描写两方面的选择性创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诗经》中所蕴涵的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探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于某些经典的审美解读,而《诗经》产生于3000多年前,是我国先民对于“天人之和”的审美诉求,其核心内涵是“与天地同和”之“志”。《诗经》的古典生态存在论思想体现在包含生态人文内涵的风体诗、反映初民本真爱情的“桑间濮上”诗、建立在古代生态平等之上的比兴手法与对于生于斯养于斯之家园怀念的“怀归”诗等方面,由此表现出我国古典生态存在论美学思想所特有的“诗体”、“诗意”与“诗法”,说明《诗经》在建设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5.
《猴鸟的故事》是一个蕴含着生态整体主义的藏族寓言故事,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笔者结合故事的内容,用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从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创建美好家园的自然生态视角对故事内容进行生态剖析,并从宗教及社会生活环境阐释了藏民族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控制自然、改变自然甚至创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而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工业化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高兹通过对"经济理性"的分析,提出了经济理性批判思想。对于高兹经济理性批判思想的解读,有利于让人们认识到偏重发展经济而忽视自然、道德和人的因素,必将导致生态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甚至是社会危机,因而有利于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道德理性、交往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态批评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分析莱辛的生态思想,希望能唤起读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从多个角度加深对莱辛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库尔特·冯内古特秉承着生态责任感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注入了生态关怀,给予读者生态预警。本文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冯内古特的作品《冠军午餐》和《猫的摇篮》中的后现代生态思想,促使读者深入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手段的异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态意识,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马纳瓦卡"系列作品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统治与征服的生态伦理危机,批判了危机背后的强权意识形态,强调建立人类不同性别、种族和阶级平等发展的新型生态伦理社会.从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出发,解读了劳伦斯作品中描写和揭示的现代社会中加拿大妇女的生活和心态,并对作品中一系列女主人公的命运和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此在回顾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辩式思考。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随着对世界的改造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对立观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其蕴含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