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战略性的图书整合营销传播将读者置于中心地位,提升读者体验既是营销目标也是营销关键.目前,图书网络营销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社交网络营销、移动微营销等,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图书营销不断探索创新营销方式,各种营销方式不断整合,共同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社交营销的本质是利用社交关系的营销。社交媒体普及,社交营销逐渐出现了社交媒体营销、社交网络营销等。社交媒体用户黏性高,定位明确。粉丝经济、种草、KOL和KOC等关键词出现。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姜笑君  关靖  孙旭 《新闻传播》2023,(23):27-32
在信息化时代,农民群体的数字媒介素养对乡村振兴产生着巨大影响。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辽宁农民群体的社交媒体接触、组织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公司助力乡村公益项目的情况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辽宁农民群体社交媒体使用现状、网络营销现状与影响因素,发现辽宁农民群体的智能手机拥有率很高、对各类社交媒体接触频繁、微信是最重要的信息沟通平台、部分农民开展了网络营销。但因对社交平台的政策了解有限、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力不足、现代化物流系统不健全等,辽宁农民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主要停留在初级的信息交流层面,网络营销的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农民群体的媒介素养,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需协同配合,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帮助他们弥合“信息沟”,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网络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本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进入中国之后,实施了一系列精彩的网络营销案例,其为优衣库进入中国市场、占领市场份额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本文选取了优衣库在中国的典型网络营销案例进行分析,包括企业网站营销、SNS社交网络营销、APP移动应用营销,为中国服装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元忠 《大观周刊》2011,(19):19-19,18
网络营销中最重要也最本质的是组织和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如果没有信息交换,那么交易也就是无本之源。如今出现了专门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即社交网络。大部分的社会网络是基于Internet提供各种有趣的手段,这些功能可能包括即时通讯,资料分享,电子邮件,博客等。在中国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平台是社交网络的最佳实践者,他们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并作出了本土化的改善,为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提供了新的战场。本文将分析微博这一新的网络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营销年度盛典金秋绽放。2012年9月6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主办,比特网承办的2012·金网奖·暨第四届网络营销高峰论坛盛大开幕。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新民,电通集团全球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兼高级策划总监片山直子,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曦及蓝色光标公关关系机构联席总裁熊剑,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副总裁郑志昊等数十位重磅嘉宾悉数到场并发表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7.
"出版网络营销"是编辑出版专业培养出版网络营销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探讨了"出版网络营销"课程的定位及课程目标,并提出了"三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项目导向"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期解决"出版网络营销"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市场需求不符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Web2.0时代,微博毫无疑问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交网络产品,即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决定其必将开启新的网络营销时代,尤其是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随着实体书店销售网络的衰颓,网络营销是亟需的新的营销领域。本文主要对出版企业进行微博营销的意义、策略和微博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在短时间内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由于微信具有定位精准、互动性强和全媒体功能便于分享的优点,微信营销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当下企业网络营销的宠儿。本文总结了微信营销的特点及微信营销的优势,分析企业在微信平台营销的网络营销策略,以期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微信平台。  相似文献   

10.
动机视角下社交媒体网络用户链接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沉浸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从动机视角探索中国特定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网络链接的内外部动机因素,构建“动机—链接意向—链接行为”模型,并基于460条现实世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实现需要、沉浸需要、主观规范对社交网络用户链接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自尊需要和社交需要对其的影响则不显著。外部动机中的主观规范对社交网络链接行为意向影响最大,但总体上内部动机的影响大于外部动机。该研究结论对于基于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学术推广和网络营销优化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巴宁  马纯锋 《传媒》2018,(3):50-52
"圈子"是人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社交媒体中人际关系格局的现实依托.社交媒体中的"圈子"以社交媒体为平台依托,使拥有共同价值诉求和情感认同的人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交群体.不同于现实人际关系格局中的"圈子",社交媒体中的"圈子"属于非正式的组织形式,平台流动性决定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具有临时性和相对闭合性.客观审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圈子"的逻辑生成与运行模式,而且有助于人们快速建构起强关系与弱关系环环相扣的虚拟社交网络.基于此,笔者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入手对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社交媒体"圈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信"拍一拍"的"拟在场"新功能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与讨论,这一看似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弱提醒功能在社交网络中扮演了缓解当代年轻群体社交焦虑的角色,在拉近当代人的社交距离中起到了强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社会差序结构关系的重构."拍一拍"后缀的出现以娱乐化的手段抚平了现代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深入社交的焦虑,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当今社会日益紧张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3.
周芳 《传媒》2021,(22):59-61
传统广播与社交的关系演进中,在凸显时间即时性与仪式感的"内嵌"关系上,广播内容可以实现社交元素的嵌入,如传统点歌交友、话题互动、婚恋相亲等.到了"外嵌"关系上,广播与社交媒体进行连接,强调空间上的覆盖与可得.未来,广播与社交将继续深度"互嵌",并通过跨媒介联动带来声音社交的更多可能.此外,在广播发展过程中,积极拥抱互联网社交思维和新媒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广播需以社交为"切口",从内容嵌入到渠道嵌入再到日常生活场景嵌入,搭建具有聚合力和强大传播力的社交平台,不断夯实自身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交平台是人们生产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媒介,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集群行为是社会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现如今,"理性吃瓜"一词的高频出现,反映了网民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展现了新的社交媒体集群行为方式以及"后"集群行为过程中网民自我理性建设的尝试,对稳定社会结构、维护社会关系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2万亿元,网络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社交媒体平台兴起,产生大量信息,哪些信息具备文件属性应被归档保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应尽快界定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范围。提出界定社交媒体文件归档范围的重要性;列举英、美、澳三国关于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范围和相关政策;对"海洋中国"上推送的所有信息一一进行梳理,统计相关数据;从信息性质、信息内容、信息形成方式和信息形式四个维度对推送过的全部信息进行分类;结合国外归档经验和研究实践从以上四个维度分别界定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范围;阐述其他需要归档的相关文件类别。  相似文献   

17.
任艺菲 《青年记者》2016,(32):82-83
目前,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是新媒体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美国社交媒体Snapchat作为一个上线仅五年的创新型社交网站,已经拥有一亿多名注册用户,并于2015年推出了"发现"(Discover)功能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本文对该功能的连接逻辑进行平台战略层面上的可行性分析,以此为其他社交媒体从理论层面提供一个可参照的盈利模板.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的出现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催生了在社交媒体中的社交阅读,这是社会化阅读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新体现.社会化阅读的技术条件、阅读环境及其所蕴含的可能性深刻影响着阅读体验,本文引入可供性理论,以微信订阅号"在看"为例探析社交阅读相较于纸质阅读的突破以及移动互联时代社交阅读的探索.互联网创造的可供性使得社交阅读在场景、文本、主体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社交媒体将关系渗透至阅读,探索出了相异于平台类社会化阅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们打开各种网站,陆陆续续出现许多App社交软件,对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这究竟是好的现象还是坏的现象呢?尤其一些短视频App的出现更是成了很多大学生进行社交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例如抖音短视频App等社交软件的诞生究竟对大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外又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邓云岚 《新闻传播》2012,(6):159+161
微博营销属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种,是利用微博平台来进行企业销售管理、公共关系处理以及客户服务维护和开拓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基于微博简短式记载、即时式发布、平等式交流、裂变式传播等突出特点,使得微博营销较之传统的网络营销乃至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营销都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由于目前国内对微博营销的理论及实践探讨还比较匮乏,因此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根据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寻求其内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其下一步发展的创新策略思路。这在微博营销方兴未艾的当下,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