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从教育决策、教育执行和教育监督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教育决策是根本,既要符合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又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现实和教育需求。教育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则是落实教育决策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教育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的形成。教育决策、教育执行和教育监督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甚至期间有着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教育需求的相互博弈。现实中教育决策的执行往往偏离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这与教育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哲学教育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全人教育,此即所谓博文教育、博雅教育,与技能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相对应。哲学教育就其本性而言,是公民教育的最高形态,就其形式而言,是通过对话教育实现的。于今,在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的双重作用下,教育的大众化和实利化倾向日益深重。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教育回到古典,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的理念由此复兴,而作为公民教育和对话教育的哲学教育也因此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教育援疆是教育公平表现和存在的重要方面,它重在解决新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配置不健全的现状。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方面,它在教育援疆和相关的教育政策中都有提倡、贯彻、实践。针对新疆教育的实际和教育援疆的现状,文章提出通过加强教育公平理论体系、提升教育公平政策的研制和实践、加深教育系统公平的层级和类型三方面开展教育援疆,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转型是教育在外部和内部条件共同作用下.以教育目的为核心的教育诸要素在不同的教育形态之间所发生的质变的过程和结果,或在同一教育形态内部所发生部分质变的过程和结果。教育转型不同于教育变迁、教育变革、教育改革、教育革命、教育发展等,它是教育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教育性质、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具有结构性和整体性、异质性和冲突性、情境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陈莲花 《甘肃教育》2014,(15):21-21
正教育是知识传播、应用、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培养民族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都肩负着特殊使命。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本身就必须创新。教育创新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重点是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之一。实施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6.
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教育质量内涵新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凤春 《教育研究》2005,(2):45-49,67
教育质量特性是与教育消费者要求有关的教育的固有特性,教育质量特性是理解和把握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质量特性需要通过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全方位来体现,对于不同的教育消费者,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其具体内容包括功能性、文明性、舒适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7.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贯穿在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中,全面体现在中小学生守则的基本要求里,并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启蒙和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价值探讨是教育价值研究的延续和拓展。"价值"及"教育价值"的要义和特性构成社区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前提,它包括教育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属性、教育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结果、教育的价值评价和价值规范。社区教育价值研究建立在教育价值理论和社区教育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它包括社区教育价值的分类、选择、认识和创造,以及价值观引导社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投入,是指教育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和。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为直接教育投入和间接教育投入、社会教育投入和个人教育投入、宏观教育投入和微观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效率,是指单位教育投入的教育产出。根据全社会教育系统、一个地区教育系统和一个学校的不同评价范围,可分为宏观教育经济效率、中观教育经济效率和微观教育经济效率。一般我们讲的教育经济效率,主要指微观教育经济效率。对微观教育经济效率的计量,要考虑微观教育投入。微观教育投入,是一个学校所花费的全部教育投入,通常包括一般教育经费开支、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法,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试图作一较为全面的归纳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文真题的阅读文本文质俱佳,可以作为高三语文教学的课文使用。为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坚持进行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为内容的世界观教育,以人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人生态度教育和人生道路教育为内容的人生观教育,以阶级观教育、国家观教育和法制观教育为内容的政治观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内容的文化观教育,以大德教育、公德教育和私德教育为内容的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够明确、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够丰富、教育途径和教育载体不够有效、教育原则和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教育实效性欠佳。教育主体意识欠缺、教育客体认知障碍、现实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影响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下面,笔者就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理性教育智慧是教师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并且这种认识活动是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其样态为教育意识、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教育意识分为外物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表现为外部和内部教育世界的教育知识,分别由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来把握。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指教师获得教育知识并超越教育知识,并在教育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这一过程体现为教师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教育中,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地联系与融合是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因素。首先,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不断走向通识化、综合化和复合化。其次,应该注意到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结合的时代性、文化性和特殊性,提升工程教育的内涵和品质。再次,以通才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抓手,在工程教育中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联系与融合;通过借鉴STS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工程教育中得到更好地结合。最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与工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属性推动着工程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通过传递人类知识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有所开创、有所提高和有所发展。它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体制、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教育与知识有着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要创新教育必然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知识资源做支撑。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可以为创新教育提供新思维、新视角、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材料,并由此提升教育的功能,改善教育的品质,拓展教育的新领域,开创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 ,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起源、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教育信息化的范围、教育信息化的层次、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及规划、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和教育信息化的意义等 10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7.
己任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自觉担当起对自己、父母、他人、民族、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做自己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这是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的理解。一、己任教育内涵解读己任教育是自我担当的责任教育,它寓于责任教育、理想教育、自我教育、法制教育和公民教育之中。1.己任教育与责任教育己任教育和责任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体两面,二者是融为一体、互为里表的。己任教育是责任教育的实现部分。就其范围而言,责任教育远远大于己任教育。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是己任,把责任内化为自己行为的教育,才是己任教育。2.己任教育与理想教育己任教育涉及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理想教育是包括生活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必须以己任教育的完成程度和实现的幅度为基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己任教育是理想教育的基石和平台,理想教育又是己任教育的推动力。3.己任教育与自我教育从教育的主体性来说,己任教育与自我教育处在同一个界面,它们都是以自己为主体,自愿地内化、自觉地接受、主动地转化外界所赋予的任务和使命,在没有外在强迫的条件下,进行灵魂世界的自我整合、自我...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自信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主体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理想教育、权利和义务教育、目标需求教育、性格特征教育、耐挫力教育等七个方面论述了自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专题讲座、课堂渗透、课外活动、人文环境和心理咨询等五种进行自信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区域教育发展评价涉及教育规模和结构、教育发展基础及条件制约、教育体系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教育质量、教育贡献率、区域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区域教育工作情况等方面,既是一个价值判断和立场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和技术问题。区域教育发展评价的逻辑起点,是基于教育需求的教育供给状况,这与学校发展评价、某一类型层次教育发展评价存在重大差异。确定区域教育发展评价的分析框架,主要应根据不同评价目标和用途,对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筛选,进而形成评价方案。在有关区域教育发展成就、问题的具体评价中,应充分实现多重评价、多元评价的综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教育经营、教育配置、教育贸易、教育市场、教育消费和教育服务是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前沿,这是基于教育产权的逻辑起点对教育产品进行的思考。教育产品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发展过程中都是处于基础性地位。从逻辑角度看,教育产品在整个教育产权研究对象中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的东西,是最简单的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