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脍炙人口。他的诗富于民间歌谣特色,这是同他自幼受民间文学的熏陶分不开的。在革命实践中,他采用民歌体进行宣传鼓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夏明翰同志二三事河南翁德伟《革命烈士诗二首》(五年制第八册)中《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1900年出生于湖南衡阳一名门望族,“五四”时期,领导衡阳学生运动,后背家远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1年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入党,先后任中共湖南、湖北省委委员等...  相似文献   

3.
受尽醋刑身子难挪动。忽听得铁门一声响,紧接着传来脚步声。夏明翰微睁双眼仔细瞧,原来是,贼叛徒宋若林来到狱中。只见他西装革履戴礼帽,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镜。他趾高气扬走过来,点头哈腰叫了一声:“夏先生,这里的条件实在差,多有慢待甚是不恭。”夏明翰怒目而视不搭话  相似文献   

4.
夏明翰同志的独立人格是非常鲜明的,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对生命抱有正确的态度,对志向无比坚定和对真理执着信仰,对未来的热切期盼三方面.其中对生命抱有正确态度又表现在对生活的态度,对母亲妻儿的态度和对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崇高的精神品质激励着后人,大钊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钊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一往无前、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格风范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多篇红色经典作品.作品向后人传达了革命先辈的思想和精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值得学生仔细品读.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经典作品的教育价值,从了解背景、仔细品味、融入生活等角度入手,探讨解读红色经典作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悦 《湖北教育》2005,(6):40-40
本刊讯日前,本社《小学生天地》小记者俱乐部请来88岁的老红军程勇同志为部分小记者做了“红军爷爷话传统,革命精神励后人”的报告。会上程勇同志以生动的事例带领小记者们走进了红色的年代。这次报告会揭开了“讲传统、励后人”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先烈王孝锡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卓越活动家和创建人之一,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也是甘肃第一个青年社的倡导和第一个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人。他的革命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革命气节,永远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他火热的革命热情和血写的革命诗篇,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夏明翰出生于1900年,祖籍湖南。他的祖父曾任江南候补道员,父亲是清朝资政大夫。夏明翰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过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和全国农协的秘书长。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在汉口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  相似文献   

10.
王晓  由建立 《考试周刊》2008,(25):210-211
涅恰耶夫是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一位非常独特的革命者,他的事迹引起时人和后人的极大关注.西方学者主要从俄国19世纪革命激进主义发展史、心理学和恐怖主义三个角度对涅恰耶夫进行研究.涅恰耶夫的革命精神、非道德革命手段、密谋的革命方式及极权型人格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阐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非常艰难的历史条件下,与党内以王明为首的"左"倾错误路线斗争情况的同时,分析了毛泽东的斗争精神及其显著特点、形成的内在动力及对中国革命命运的影响。进而指出研究和学习毛泽东的斗争精神,无论是对总结历史还是面对现实及展望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体育精神是中央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央苏区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体育为民、集团精神、锻炼筋骨、艰苦创业、军民同赛等。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体育精神,对加强体育强国和体育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照金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西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一起,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斗争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东方巨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展现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不断发展的革命现实的统一,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  相似文献   

15.
考察“革命传统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发生的嬗变、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发展为“自主创新”;“艰苦奋斗”转变为“艰苦创业”;砸烂旧世界的革命精神嬗变为创造新世界的建设精神,又和群众路线一起升华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体现的伟大的实践精神;“信仰高尚、信念坚定”的理想主义精神则落实体现为国家制度之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牛汉“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命运与痛苦,也表现了特定年代诗人的精神世界。四十年代与“文革”时期相比,牛汉诗歌创作中的主体形象的改变体现了诗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强化了生命意识,充分揭示了“文革”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艰危处境以及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反抗。  相似文献   

17.
墨家思想视域下元代水浒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思想是战国时代代表小生产者的思想,贵义利他,具有献身精神,为侠之起源。元代水浒戏由于时代与作者原因,梁山英雄带有墨家思想元素,富有墨侠精神;明代水浒戏则不然,梁山英雄被塑造成了忠臣义士,儒家观念浓厚,与元代水浒戏相比,侠义性质大变。  相似文献   

18.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与中国革命实践、与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和活动紧密相连的。大别山地区28年的革命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存在。我们应从实践路径开展大别山精神研究,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整体研究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侠"这一精神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起源发展源远流长,而唐代是中国最为鼎盛和恢宏的一个时代,同时,唐代亦是侠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传奇小说更是这时代风貌与侠义精神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梳理出唐传奇中"侠"这一主题,将其与后世武侠小说遥相呼应,以期钩沉出"侠"主题小说的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