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语文"属于高等院校通识课程模块中的一门课程,专门为中文专业之外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本文前部分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优势问题,后面重点陈述笔者对"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思路与有关实践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完善人格、改善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但过重的"应试""实用"导向,使大学语文教育逐渐走向"边缘化"。本文主要研究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和发展"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大学语文在各高等院校中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语文"和"教做人"要同步进行,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感悟得到加强,具备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最终达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普遍文化底蕴薄弱,人文素养缺失。大学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之一。但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诸多困惑,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探索改革路径,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现状都处于尴尬境地,大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全方位配合。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教改的终极目标——培养健全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应该是这样一门课程:在中小学极度重视其工具性的基础上完成其人文性的转化,实现其感受美、欣赏美,体悟人生、涵养性情,激发创造力、培养想象力的功能,以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但现实中大学语文课由于目标定位的不准确,致使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在教学和教改过程中各行其道,致使课程逐渐偏离了轨道,最终走上了"人生"的边缘。只有准确界定其根本目标才是指向大学语文的"复兴"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探索,"大学语文"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共涉及125个专业类和专业,其中有106个专业类和专业设置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一情况说明当前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高度认可。在《国标》中,明确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有9个专业类和专业,对"大学语文"均定位为通识教育课程。而其他的专业类和专业,则没有明确说明是否开设"大学语文"课。在当下通识教育目标不清、内涵宽泛笼统的学术背景下,对大学语文准确定位,实现大学语文在通识教育冲击下的坚守,至关重要。大学语文应在通识教育中寻找自己的"坐标"。其学科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立足于大学语文作为母语高等教育的特质,坚持语文是形式训练学科。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医德人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可是在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授课存在着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就《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医精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加强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语文"课堂是引导大学生阅读中华经典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也是引导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与了解自我的有效平台。"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大学生品格素质与人文素质方面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可以说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中的处境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旨在提高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现在却成为了"鸡肋",不仅很多学生不重视,连很多学校也忽视这门课程。大学语文到底应该如何走出困境?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式和考试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语文的现状以及如何改变现在这种尴尬处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按教学内容划分,<大学语文>可分为"三体一翼",文学史知识、语言文字知识、古代文学作品知识是课程的三个主体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知识是课程的一个翼体部分;按教学方法划分,<大学语文>的教学可分成系统讲授和互动式研讨两个不同阶段进行."三体一翼两段"的教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环节切入,就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错误思想严重扰乱社会和谐稳定,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高校语文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语文学科定位不明确、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等问题日益凸显。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好地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之中,就要准确把握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提升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在综合考虑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学生学情和大学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创建导学感悟式、互动探究式、专题化组合式等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便在有限的学时中充分实现大学语文课程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是要全面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对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全面提升他们运用祖国语言交流的能力与水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等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上,存在脱离体育院校学生的实际过深过难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加强针对性,提炼选编哲理性和思想性强的经典案例进入大学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立足于独立学院,以学生的态度和意愿为出发点,对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境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以达到推动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进入"读屏"时代,以纸质阅读为主的传统大学语文课程,势必需面对着一些新的课题.首先是短阅读带来的冲击.篇幅短、时间短、浮光掠影,是读屏的特点.这种阅读一旦形成习惯,对于大学语文"长阅读"、"深阅读"的阅读要求就会产生冲击.其次是文字阅读的减少.读屏是多媒体式阅读,文字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而大学语文课的宗旨恰恰是训练大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运用和审美.再次,移动互联网也为阅读和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所以如何扬长避短,把大学语文打造成高品质的汉语高等教育课程,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前大学语文功能的论争,无论是对其理论建树还是教学实践,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然而,就大学语文中蕴含何种功能与特性,意见与分歧仍然存在.在此从大学语文的"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文化性"、"母语性"等特性出发,遵循"基点-融合-拓展"的路径,从文本阅读与实践、个体生命的人文体悟、文化诗学的空间建构等三个层面去论述其教学功能的指向.  相似文献   

20.
高职《大学语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还是传播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效手段,也是融合校企文化重要的课程载体,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观照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改革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