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余霞 《职大学报》2013,(2):76-79,110
王粲《登楼赋》高居历代名赋选录第一位,在中国辞赋史上具有无可争议的经典地位。《登楼赋》表现了以王粲为代表的汉末士人彷徨而又有所向往的纠结心绪,以完美清新的艺术表现代表了汉末抒情小赋的高超成就,引领了一代辞赋发展的新趋向。其"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本身的创造因素,共同促成了《登楼赋》不可移易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传流久远,历代作者多有沾概,生于汉季的曹植也深受影响。曹植的辞赋中体现了道家文化全性葆真的人生态度及尚大求真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3.
姜诗先生辞赋的当代品格的基本蕴涵,首先而且主要表现为作品的现实感与时代性。还表现为它具有完美的外在艺术形式。而高尚的人格、生活的积淀、丰厚的学养与创新的精神则是"姜赋"当代品格生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个性和共性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对范畴,用这对辩证统一范畴去分析体育、审视体育,就能够正确看待人们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5.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纲领。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章中,白居易讲过这样一些话: 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  相似文献   

6.
汉代经学式微之后,以老庄哲学为体的魏晋玄学思潮兴起.玄学的盛行,使人们精神为之解放.士人崇尚自然、赏会山川,品藻人物、挥尘谈玄,其艺术审美取向就是"尚韵".尚韵书风是其心迹外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经典范型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方得以进入清人的批评视野.随着清朝不同时期诗歌观念与阐释范式的流变,持不同立场的批评者或给"诚斋体"诗贴上宋诗糟粕的标签,或推重其为性灵诗、白话诗的经典.正是在以唐音宋调为标准范式的古典诗歌审美标准凝定以后,"诫斋体"的特质及其创变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9.
竞技篮球运动的艺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艺术角度看,竞技篮球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以经过组织、美化了的运动员技术动作和战术行为作为艺术表现手段,运用运动员在场上的创造性活动为画面,来满足观众欣赏需求以及表达一定情感的艺术。其中,"艺术家"就是比赛场上的运动员,"艺术作品"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各种技战术表现,"欣赏者"则是观看比赛的观众。同时作为艺术,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具备特殊的形象性、审美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在审美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特点,而且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其艺术化审美形式将朝着"快"、"狠"、比赛悬殊缩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道德意志自由本体能否"呈现",人对此本体是否具有"智的直觉",是20世纪新儒学理论代表牟宗三与康德对判的中心论题,也是牟宗三新儒学核心之心体论拱心石.这一争论聚焦于心体是否可能以"当下顿现"取代对未来的信仰.牟氏的心体圆顿缺乏实践中介而终究落实于心体自身的审美境界感,并以更为自觉、强烈的现代性时间观批判重构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牟氏道德哲学及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现代性意义实质是美学性的.牟宗三哲学的美学性质是超出牟氏儒家伦理本位情结并被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与中国美学史均忽视的一大课题.牟氏坚持道德心体超出审美境界的本体"呈现"与"直觉",实际突破了通常囿于艺术形式美与情趣生活美的美学视域而凸显出作为伦理行动的美.牟氏的道德理想主义心体论复现并发展了作为中国儒家美学深层代表的伦理行动美,而中国美学研究长期以道家美学及艺术学研究为主干.牟氏围绕伦理审美境界对心体意向宏大而精微的研究,客观上为20世纪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并成就了一种根基于中国传统的元美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掌握侧踹腿技术的运动规律,提高动作质量,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三维摄像解析法,对我国四名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旨在找出侧踹腿技术的差异性和共同特征,总结出高质量完成这一动作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散打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饮食民俗一般具有人类共通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多层面地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辨识体育学跨学科、多学科、超学科的共性与差异着手,指出三者本质区别在于交叉性、整体性和共通性,应力避研究范式的层级论和广义跨学科概念这两个理解误区,改善研究者和制度安排这两个主要制约因素的发展环境,提出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概念,明晰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分支学科间的交叉建构关系,简述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4.
自《诗经》以来,“香”就已经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典型的意象,人们运用这一意象来暗喻美好的情感,象征美好的事物和高洁的品格,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宋词中的“香”这一意象出现频率很高,宋人在自己词作中大量运用“香”意象来表情达意,其实与宋人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宋人普遍有焚香的习俗和追求高雅的享乐情趣,这是香这一名物能够得到宋人青睐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戴震在其思考中表达了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的反抗以及对个体生命深切的关怀,本文试图通过对"以情挈情"的分析,去感受与揭示处于"前近代"中的儒者在面对道德上自我主宰与政治上个人绝对不受侵犯的纠缠时所作的应对。  相似文献   

16.
儒家民本思想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都看重“民”的地位和作用,都重民心,都做到了“利民”。但是,儒家民本思想本身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阶级狭隘性,在目的、性质和对待人民态度方面又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有着根本性区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便在吸收借鉴儒家民本思想精华部分的过程中进行了理论上的“创造性转化”,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也是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关照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法学家将英语动词的时态解释为"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语法范畴"。"多时态"的支持者和"双时态"拥护者都试图证明时间和时态的一致性,这样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定义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将时态定义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与参照点之间的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奥古斯丁和柏格森的时间观为哲学理论,文章提出"统一时态"的观点,认为英语只有一种时态,即现在时态,它包括"现联时态"和"现距时态"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四大支柱”。“合作学习”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把它应用到体育教学模式中去,能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在充分吸收、借鉴孟子、二程以及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心学,其心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孟子.“心”具有认知功能和伦理道德属性,且“心”被陆九渊创造性地提升为道德本体,实现了认知之心与道德本体之心的高度合一.陆九渊心学中“理”的内涵与朱熹理学中“理”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又存有差异,真正原因在于其宇宙观不同.“心即理”的提出具有超出这一命题本身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抉择:“求同”乎?“求异”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大发展的同时,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得以加强。本研究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武术的近代发展实质上是“在西方体育‘立场’主宰下的中国武术革新”,是对西方体育模式的“嫁接”。西方体育的范式、西方体育新思想、新方法成为了中国武术“革新”的正当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本身的文化主体性渐趋淡化,这对于中国武术持久发展并无益处。笔者从中西体育文化“同”与“异”的视角,提出了是选择“求同”,还是选择“求异”的学术思考。最后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武术自身的价值,更多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主体性,在肯定中西体育文化“异中之异”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异中求异”的发展新路径,以此实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