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宁夏盐池县干草原牧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土壤种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牧草返青期、牧草生长发育期和牧草落粒期的种子库密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其密度分别为1286粒/m2、792粒/m2、817粒/m2,平均发芽率为38.26%,种子库中以单子叶数量居多,是双子叶数量的6.75倍;在垂直分布上以0~5cm土层中最多,占71.31%,5~10cm土层次之,10~20cm土层最少,仅占10.33%。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 1.长7cm的铁钉一根;直径小于0.21mm的漆包线3m;7cm宽纸片一张(裹在铁钉上)。 2.大头针4根;小墨水瓶盒1个;直径1.5mm,长5cm的小柴棒1根;永久磁铁1个。 3.电键1个,导线2根。 二、制法 1.用铁钉、纸片、漆包线  相似文献   

3.
二、制作材料 材料名称 规格 数量 注射器 10ml 1 汽门芯 约30cm 细铜管 φ3mm 5cm φ5mm 15cm φ9mm 15cm 塑料板 2mm 20cm×10cm 钢丝圈 φ6.5cm 1个 易拉罐 1个 塑料瓶盖 φ4cm 3个 三、制作方法 1.晶状体 取废拉杆天线一根,锯开,得到所需各种规格的细铜管。把φ5mm铜管中段钻眼,将φ3mm铜管一头磨尖,一头焊在眼上,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落球法分析了容器直径、小球下落位置、小球直径、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温度和雷诺数对液体粘滞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圆筒直径为小球直径240倍以上时,才可忽略其影响;小球应保证沿圆筒的中轴线处下落;小球直径选择为2mm~3mm之间为最佳;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设置在12cm以上为佳;对于雷诺数的高级修正忽略不计,实验温度宜选择在三亚室温~35℃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改良格里斯熏显法测定64式手枪射击残留物中亚硝酸根的分布推断射击距离。方法对格氏试剂显现射击样本中亚硝酸化合物的显色装置、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相纸、色斑处理等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系列距离(0、2、5、10、15、20、25、30、35、40、45、50、60、80、100、120、140、170、200、300、500、1000 cm)PU射击样本,建立色斑分布随距离变化图片库。结果 0、2、5 cm样品以色块为主,0 cm样本有与撕裂纹相应的橙色线条,色块随距离增大呈增大趋势;从2 cm开始,斑点分布范围随距离增大而明显增大,斑点由多而密向少而疏的趋势发展;100 cm内不同距离射击样本显色结果差别明显;100~200 cm射击样本显色斑点差异减少;200 cm外射击样本难以发现斑点。结论本法显现的色斑不扩散,清晰度高,稳定性好,相同射击距离色斑分布形态基本一致。比较检材及同质射击样本色斑分布的异同可推断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杨根分蘖能力强的特点,采集出杨根段,萌生幼苗,根段直径3~4cm萌生率最高,可达12.4株/m;用幼苗嫩枝繁殖山杨苗木,在2沙∶1土基质上扦插成活率最高,为81.3%,是山杨优良无性系的繁殖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适合在辽西地区退化刺槐林内推广的改造方式,特选择了几种方式开展了改造效果研究.以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分布、生物多样性等作为主要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层0—80 cm内退化刺槐林土壤含水量最高,超过80 cm萌蘖更新刺槐林内的土壤含水量逐渐超过退化刺槐林;各处理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中,各处理所占的比例差异不明显;重新营建的蒙古栎林、油松林内生物多样性比萌蘖更新刺槐林及退化刺槐林差,萌蘖更新刺槐林内乔木类型更加丰富.建议在退化的刺槐林内推广自然萌蘖更新的改造模式,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油蒿群落生物结皮对降水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油蒿群落固定沙地上生物结皮覆盖完好(BSC)和去除生物结皮(NBSC)情况下不同深度土层对不同降水事件的响应及整个雨季的土壤水分特征. 研究结果如下:无论降水量大小,相同深度BSC的响应时间均显著大于NBSC;在同一降水事件中,BSC的初始入渗系数和平均入渗系数均显著低于NBSC;在小降水事件时,这种阻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油蒿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上土层中,而生物结皮的发育对小于20 mm的降水事件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在研究区降水事件以小于20 mm降水为主的情况下,导致40 cm以内土壤水分恶化,久之将导致固定沙地油蒿群落的衰退;研究区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对土壤水分及植被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柳杉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89×104只/m2,共60类,分属于5门10纲25目.林窗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高于林下,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枯落物和10~15 cm层土壤动物密度林窗大于林下,0~5 cm和5~10 cm土层林下高于林窗,其中0~5 cm层差异显著(P<0.05).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林窗和林下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其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Simpson 优势度指数(C)外,其余3个指数均以林窗高于林下,表明林窗的形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固化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用颗粒流程序PFC2D对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承载性室内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各种载荷下地基土体的颗粒分布、速度、位移及接触力,确定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的破坏形式为整体剪切破坏.在固化剂配合比为4%,上部固化层厚度从30 mm增加到45 mm时,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加23%;在固化剂配合比从4%增加到5%,上部固化层厚度为30 mm时,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加51%;在固化层厚度与基础宽度的比值(简称厚宽比)相同时,地基承载力近似;在宽厚比从1.0增加到2.0,固化剂配合比为4%时,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加72%.研究表明,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承载力随上部固化层厚度和固化剂配合比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的厚宽比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体质有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以“根系”、“树干”、“树冠”为视角辩证分析“体质”与“健康”、“体质”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探讨了当前“健康促进”这一新型公共卫生理念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应用趋势,提出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这一核心内容,以期为完善体质研究学科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中碳的可利用性对土壤中微生物呼吸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表土和根层土中的可利用性碳显著限制微生物呼吸作用.在所有的培养土壤中,起始时微生物呼吸速率较高,随之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变化所致.土壤中有机质低于 1 0 %时,可以明显影响碳的可利用指数 ;大于 1 0 %以后就几乎没有影响了.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碳的可利用指数也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24hm2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为弱变异性,CV≤3.43%,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随着采样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异性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相关范围和结构性变异比例也不断增大;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有机质变异性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异相关范围显著增大,而结构性变异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人称“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无根一代的代言人”。其实上述说法.既不足以概括其创作全貌,又无法解释深层创作动机。“家族婚恋”题材的小说发展方向有二:一是越写越“窄”的“人性小说”;一个是越写越“宽”的“时代小说”。於氏则二者兼而有之,找到了个人感受与时代风尚的最佳结合点,以“家族史”的形式反映几代海外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肥措施对黔东几种土类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或粮肥轮作、间种配施化肥均能提高黄壤土类黄泥土、黄红壤土类黄红泥土和潮土类潮泥土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但以粮肥轮作、间种配施化肥的培肥效果最好。粮肥轮作、间种配施化肥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富比值。各处理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但以0-50cm土层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