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昌济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其体质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杨昌济的体质教育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其体质教育思想包含:强健国民体质的体育救国论;“教育不可不置重于体育”的教育观;德、智、体并重的“训练”“教授”“养护”之全面教育观;彰显“健康第一”、积极与消极并重的“养护论”;倡导“知行合一”的体质健康促进理念。认为,新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需借鉴杨昌济的体质教育思想,体育与健康教育并重,使体育回归以学生体质健康为本的本质功能,探索新型课程体系,推进体育教师角色转换和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代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在体育强国目标背景下,阐述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体育强国的关系,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决策、激励、管理、保障、评价与监督等五个方面的促进机制,以期丰富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现象进行分析,采用逻辑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等,认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的研究对象飘移是搁置研究对象的明确框定而实施研究的思路和行文状态,具体体现为研究对象替代、研究对象隐匿和研究对象归一。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共识基础;“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上位概念不清晰;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致因的复杂性。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出台的具有普遍约束意义的文件、法律、法规等,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作用可分为“测量政策”和“促进政策”;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内容维度来看,包括体育、教育、卫生、营养和睡眠等。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过程中,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构成,不能无视概念范畴而进行研究。在后续研究中,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应从总体描述转向特定领域。建议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术语的使用要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抽象的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而不应只是泛泛的全部包含,以至于在体育教学中无所适从。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体育的突出功能——对身体机能和结构改善的独特作用,具体反映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中,这是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应该更加强化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在教学理念、方法和实施策略上加大力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课改革应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体育课程是实施“健康第一”,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确立终身体育目标的现代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逢轻。体育课程改革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课的结构,形成整体性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体育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历史过程及现实困境,提出了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均肩负着增强体质健康、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健康教育的责任,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的历史选择和根本要求。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着思想指向被泛化、身体安全被过度强调、人文价值被忽视、主体责任缺乏监管等现实困境,导致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为此,需要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践行体教融合政策,压实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确立终身体育目标的现代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体育课程改革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课的结构,形成整体性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部分高校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的体育活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弱势的根本原因,旨在为这一特殊群体寻找一条更适合他们的健身之路、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探讨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提出精准干预是通过干预效果确定精准程度,明确了精准干预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方案更能凸显实效。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促进艰难的问题及根源,集中体现在多种认识偏差、缺乏习惯养成、干预不够系统等方面。重点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按学段特征分层、按目标定位分类、按责任主体分工的“三分融合”干预构想。进而探讨了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的有效方案研制思路与方法。旨在为更全面、系统、精准地对学生体质健康实施有效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历史必然、实然困境和应然路径。研究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肩负着增强体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责任,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的历史必然。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着思想指向被泛化、身体安全被过度强调、人文价值被忽视、主体责任缺乏监管等实然困境,导致“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为此,需要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践行体教融合政策,压实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筛选出不同目标人群体质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降低和控制影响人们体质健康的危险因素,构建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相结合的工作平台,促进全民健身计划与健康促进计划的有机结合,为政府制定健康促进干预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2005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不同人群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行为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目标人群体质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结果显示:不同人群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差别很大,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体育锻炼、工作时间和坐位活动;吸烟人群、锻炼人群的影响因素差别也较大.结论:加强体育锻炼、控制工作时间和减少坐位活动分别为这3类人群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干预项目,可有针对性地提高目标人群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2000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40岁后身体机能呈下降趋势,青少年体质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精神压力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减少,加上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休息睡眠不足,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重视并切实贯彻落实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有关规定,抓好青少年儿童体格、体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各发育敏感期的教育,从而有效增强青少年体质。中年人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长健康寿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体质、体力与健康的本质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质、体力与健康是同领域的不用概念 ,通过对概念、包含内容和评定指标的阐述和分析 ,认为体质“一分为二”就是体力与健康。体质既是人体生命运动自然性和身体运动社会性的对立统一 ,也是健康和体力的矛盾统一。健康水平是体力的基础和保证 ;只有把体力和健康结合起来观察 ,才能完整地反映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建大学生课外有氧健身俱乐部,通过多种有氧运动练习,采用体成分和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方法,研究有氧健身运动对肥胖大学生体成分和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健身运动能有效地改善肥胖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肥胖体型,增强体质和心肺系统机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视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提出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阐述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构成和组织功能构成;分析介绍了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测量)法,旨在通过描述辽宁省城乡幼儿人群的最新体质健康状况,为进一步促进其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认为:(1)城市幼儿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均值总体好于乡村幼儿。(2)城市幼儿女生的胸围、男生的平衡能力指标均值较差。此外,提出了促进城乡幼儿人群体质健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心理学的幸福角度研究了自控锻炼对癌症生存者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揭示锻炼干预癌症转归的心理机制。结果表明:自控锻炼有利于增进癌症长期生存者的生活满意度,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和主观生活质量,认为自控锻炼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受到健康状况这个中介变量的调节,即锻炼对身体和社会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到个体对生活质量的认知,使个体对自身健康的知觉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助于锻炼者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并通过身心交互作用,间接增进身体健康,改善癌症转归。  相似文献   

18.
散打选项课对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387名男大学生进行1学年的实验教学,分析了散打选项班学生的体质特征和散打运动对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在散打教学中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体质提供一定的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目的是体育教育理论研究中基础性、本质性的问题。目前,对学校体育目的界定的观点较多,这对体育课程的选择与制定影响重大。“体质派”认为体育教育目的是增强体质;“体育多目的论”认为增强体质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或不是唯一的目的,体育教育是运动教育。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翻阅大量与学校体育教育及教育目的等相关理论的文献资料。从健康与体质的辨证关系;从体育教育的社会本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及两者的辨证关系来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目的。通过研究认为体育教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为了解近十年我省农村学校女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过对全省5个地市近千名农村女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测量评价,以及180所农村中学的体育工作情况科学系统的全面分析,了解我省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