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人与自然互动的场域这一侧面,探讨人类教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前景,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动力。“自然·文化·人”多向互动与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冲突,需要提升并充实“和谐教育”的理念,使科学与人文共融,进而走向实践智慧的人生之路,让知识与智慧相互嵌入,科学与艺术结成深层的伴侣。最终达到生命、人生和生态文明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近三年,夏湾中学秉持“大爱大智,生态高效”的学校精神,将岭南文化“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髓与粤派教育“开创、坚韧、包容”的文化底色,与夏中教育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度融合,构建了以“爱与智慧”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爱与智慧”教育品牌的建设,撬动夏中顺利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转型,得到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3.
阅读《文化的边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这是一本关于艺术教育前沿理论的书籍,涉及美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诸领域,细数种种文化现象及理论之间的对话与融合,其间弥漫着一种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和开阔蕴藉的灵动智慧。我喜欢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阅读行为,不仅有与知识渊博的长者对话的融融氛围,更有与高手过招的刺激与兴奋。滕守尧先生将人类智慧分为原始智慧(野性智慧)、现实人文智慧(圣贤智慧)和神性智慧(超然智慧)三种,他力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神性智慧”,认为其核心是“对话精神”,认为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也是西方后现代文…  相似文献   

4.
追求生命智慧:让教育踏上幸福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劳动创造的果实、生活总体的平衡和人生美好的状态;智慧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幸福之源;追求生命智慧既是教育的本性,也是教育通达幸福的中介。“教育→智慧→幸福”构成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链条,这个链条不仅保障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样式,而且保持着人类文明的高度以及人性的和谐、优雅与美好。现实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弃智化”现象,严重地干扰、阻隔了人类通过教育得享幸福的可行性。由此,我们需要对教育实践进行必要的检讨、修正与改造,引导教育追求生命智慧,使其踏上通往幸福的大道。  相似文献   

5.
陈列 《教育导刊》2008,(11):11-13
智慧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智慧人”取代“知识人”成为现代教育的育人方向。然而,“知识主宰一切”的既有课堂教学文化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实践智慧成长。反思与重构课堂教学文化,促进学生智慧成长,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经典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和载体。中国文化经典已先于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1988年1月,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孔子伟大的智慧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康琮琮 《山东教育》2021,(11):21-2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与此同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与“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也对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和文化素养。因此,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渗透,提高语文学科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的存在形态,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教育是人的特有现象,伴随人类诞生而诞生——人、文化、教育是“三位一体”同位关系。学校当着力构建人与文化互融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形态。建设以真善美为意蕴的智慧文化,涵养师生渴求大真、坚守大善、笃行大美的文化品格,乃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样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概念不清,造成“智慧”名词乱用的现象,通过分析人类智能、智慧及人工智能的关系,对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范畴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智能教育是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智慧教育是面向智慧社会的新教育,智能教育是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0.
儒家人文教育理念的现代意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精神文化危机。对此,国际有识之士予以高度的关注。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惊世骇俗的呼吁,昭示当今人类回首几千年前,去追寻先哲们的智慧之路。以孔子为先驱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具有高度世俗化性质的伦理道德内涵,而且拥有丰厚的古典人文教育资源。在深刻的社会危机和精神文化危机向人类…  相似文献   

11.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开展学校特色建设,既可以积聚学校的文化力量,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局面。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学校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从彰显学校文化传统与个性的视角,坚持教育创新,适时提出创建“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和谐校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伟丽 《语文天地》2010,(12):66-67
课堂,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某种“文化活动”.感受某种“文化熏陶”。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单纯地、机械地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潜在智慧和能力,这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14.
人类即将从信息时代走向智慧时代,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高级阶段。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智慧教育研究机构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依据,将智慧教育分为理论基础、技术方案、实践应用三大方面,从发文数量、期刊分布、论文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然后梳理了智慧教育的定义,即智慧教育是充分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全面实施个性化教学、按需服务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全面培养具有高度应变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是信息化教育的高级形式。同时阐述了智慧教育的五大基本特征,即学习环境传感器丰富多样,“数据驱动”式教学无处不在,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学习普遍采用,学习资源共享共生已成常态,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等。  相似文献   

15.
考特说:“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智慧的学生。为了孩子的成功与幸福,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摘取人类智慧皇冠上的明珠。数学练习题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解答练习题需要智慧,同时,它又能够发展智慧。因此,教师出题要“精”,学生解题则要出“彩”。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也是人类理性文明与智慧文明的结晶。《数学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精神促进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数学教师应树立数学教育既是科学素养教育,也是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使人聪明之学。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开启智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全人”功能首先在于教人学习模仿,完成“类”生存方式的传承、“类”文化的习得。这是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的第一功能。但是,倘若止于此,那么人类及人类社会只能在发展的原点作周而复始的循环。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使人聪明之学。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开启智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全人”功能首先在于教人学习模仿,完成“类”生存方式的传承、“类”文化的习得。这是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的第一功能。但是,倘若止于此,那么人类及人类社会只能在发展的原点作周而复始的循环。  相似文献   

19.
郭齐家 《教育学报》2007,3(2):29-34,91
“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吸取智慧。”(《学会生存》)要求青少儿读经有利于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重新寻回中国的文化自我,这不是教育的倒退,而是培育、生成、壮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个读书的时代才是一个有文化味的时代,一个读书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底蕴的民族,一个读书的学校才是一个优秀的受教育去处。记得一个教育学者说,一所学校的品质不少见证于图书馆。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只有读书,才会引起对现实问题(教育当然在其中)的深入思考。书是用文字凝结的智慧,借用智慧的引领从而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育的目的就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本刊设置“校长必读”的栏目大致缘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