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卫东 《现代教学》2011,(7):142-142
我校从2004年起便开展了“中华古诗词诵读”教育活动,实施“节日漫游’,{交本课程;2005年10月,经过深入研究,又确定了“篆刻文化”学校教育特色课程;2006年9月,确立了研究课题“民族精神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系列的活动与研究意在开发和利用“篆刻、诗词、民俗民族节日”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已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是一所回民学校,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特色和地域特点等因素,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羊响板",开发形成了我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保护和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并形成了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传承文化。建构课程体系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本着“育人为本,传承传统文化,满足个性需求”的理念,结合校本资源,有目的、融情感、重过程地深入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使之与国家规定课程相得益彰,逐渐成为学校文化特色的一朵奇葩。深受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开发校本课程是当今课程改革和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校本课程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并铸就健康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校地处泉州永春,本身就有潜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泉州文化作为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泉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广泛性,其内容表现十分广泛。在改革开放中,泉州的经济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高。这里厂房林立,楼群如梭。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正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内逐步兴起,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温州精神”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展创业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承与发展“温州精神”的需要,而且还有着易认同、易嫁接和促进地方文化再建构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周丹 《文教资料》2008,(2):41-42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到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迫在眉睫.教育是传递、保护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课程则是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整理、组织实施达到这一目的的,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黄学科 《广西教育》2010,(19):10-10
为了传承和弘扬祖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我校将礼仪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把"文明礼貌、举止端庄、气质高雅"作为培养目标,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一对一展演”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使礼仪教育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逐渐提上日程,在此教育理念下,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学校越来越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从实际课程开发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缺乏对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导致校本课程无法充分利用起来,也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学校不仅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还要融入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以此来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我校立足实际,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内涵发展推动课程改革,以“继承与发展”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开发中草药校本课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从2002年起,我校开始尝试体验教育,构建并实施了有地域特色的“禹会丝绸坊”校本课程。通过三年的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基础。一、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目标的构建1.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华舍有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课程资源,特别是丝绸文化,为我校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杨善军 《中国教师》2014,(12):75-76
<正>传统文化具有人文性、丰富性、地方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文化,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不少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抵制,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经过思索和研讨,我校决定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乡土文化——涛雒历史文化资源,以涛雒精神教育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近年来,我校的校本教育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一课程目标的提出,使校本课程这一凸现个性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当地就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怎样利用乡土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我校实施新课程的举措之一。在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让教师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让学校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才能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才能把“根”留住。  相似文献   

13.
徐立丰 《江苏教育》2022,(27):66-67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应高度重视,开设与之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我校已开发了较为完整且跨学科的“解读‘东坡文化’的学科钥匙”校本课程群。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课程标准,我校尝试设计开发了“茶文化与地理”校本课程。一、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地理学是生活化较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要“分学科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国家课程教材实施细则”,可见,分学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条路径,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或学校已经或准备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因而有必要研制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它不仅有助于框定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结构、完善有关课程体系,还有助于该课程的实施及其效果的评价。其研制策略包括:明确理念与目标,设计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遵循逻辑体系,以及从内容与能力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载体,以综合小课题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我校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园艺文化,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为我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作为21世纪课程改革试点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根据学校办学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物资资源与非物资资源、环境资源与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开发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劳动基地教育校本课程”和“形体训练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植根于学校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省内外闻名的文化县,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文化积淀深厚,有优良的书画传统,书法名人众多。依托这一优势,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了书法艺术必修校本课程,确立了“书法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师生结伴在墨香中成长”的理念,力求使学科课程全面体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利用乡土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又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和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乡土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德育。  相似文献   

19.
我校借助校园内现存的孔庙大成殿、状元桥、古城墙遗址等,致力于开发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有效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教师外出集体活动等,使我校成为了一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一、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感受儒家文化我校德育领导小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编写了一套供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儒家名言录》。这些名言警句,脍炙人口,能读、易记,内容丰富、充满哲理。预初年级和高一学生每周在黑板一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