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纪念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考查旅行家亚历山大·封·洪堡,1860年德国建立了亚历山大·封·洪堡基金会.每年向600名外国优秀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学家提供研究奖学金,使其能有一段较长时间在德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如何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培养新一代学术带头人,是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利用外资资助到发达国家进修深造,是快速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西北工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德国洪堡基金的申请中成绩显著,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通过努力,我校先后有18名青年教师和博士生获得了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提供的研究基金,前往德国高校、研究所进行合作科研,获资助人数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目前已有7人完成合作科研归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林:1978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1982年在著名材料学家、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傅恒志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着力于材料物理的研究。1990年赴美参加首届先进航空材料国际会议并作短期访问,被特批为美国材料学会会员并获得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奖学金,先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金属学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1992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7,(11):82-85
洪堡基金会介绍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von-Humboldt-Stiftun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为促进国际研究合作而设立的非赢利基金会,是为了纪念德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考察旅行家亚  相似文献   

5.
1998年9月,获国家留学基金会的资助,我去彼得堡的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除了旁听“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和“俄罗斯境外文学”以外,便是去造访一些作家的亡灵,与他们作一次超越时空和语言屏障的对话。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修道院。  相似文献   

6.
华罗庚和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早在1947~1948年,华罗庚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时,就和冯·诺依曼(J.Von Neumann)、哥尔德斯坦(H.H.Goldstion)等人交往甚密。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深受冯·诺依曼等人的赞赏。当时,冯·诺依曼正在设计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冯让华罗庚参观实验室,并常和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这时,华罗庚的心里已经开始勾画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蓝图。  相似文献   

7.
2005年1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主任与爱尔兰科学基金会主席WilliamHarris博士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合作协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来访的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出席了签字仪式。根据该协议,双方将资助两国科学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新材料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包括双边学术研讨会、优秀科学家的互访以及两国科学家在优先领域和就重要课题所开展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德国洪堡基金会自1953年重建后的发展变化,重点阐述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背景下基金会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学术资助策略的过程,指出基金会通过策略调整加强了德国与世界的科技交流,同时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促进了德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赵长根 《科技广场》2002,(11):25-26
改革背景1.大研究中心概况原德国西部12大研究中心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核研究、环境与健康和数据处理为主,1979年12大研究中心组成了大研究中心工作联合会(AGF)。1992年结合原东德科研机构的重组改造,新成立了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地学中心和环境技术中心,并且也加入到大研究中心工作联合会中。1995年,联合会易名为德国研究中心海尔曼·冯·海姆霍茨联合会(HGF),同时还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评议会。2001年成立了注册登记的HGF。 海尔曼·冯·海姆霍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28-28
德国科学家日前通过使用去除病毒活性的慢病毒作为载体携带外来基因而后将其植入猪胚胎体内的方法,成功的培育出了体内各组织因表现植入基因特性而发出绿光的幼猪。科学家说,这一成果对于今后有目的的培养出供人体所用的移植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亚历山大·普法伊费尔与埃克哈德·沃尔夫等人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织通讯》(EMBO REPORTS)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在猪胚胎尚是单细胞阶段  相似文献   

11.
冯·诺依曼和亚伯拉罕·鲁滨逊都是20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哲学家,通过对二者思想的比较,试图找到他们在逻辑、历史以及美学因素方面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12.
在1969年7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欢呼雀跃的人群把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大街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正庆祝实现20世纪最振奋人心的成就:阿波罗-11安全返航,表明首次载人登月行动胜利完成。亨茨维尔的居民当然有理由欢呼:美国航天局的马歇尔航天中心就设在他们的城镇。世界上最卓越的火箭科学家正是在这里设计出“土星V”火箭,从而使登月变成可能的。在这些科学家当中,最才华横溢者当属57岁的德国移民韦恩赫尔·冯·布劳恩,他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想象力使美国在这场登月角逐中获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德国洪堡基金会自1953年重建后的发展变化,重点阐述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背景下基金会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学术资助策略的过程,指出基金会通过策略调整加强了德国与世界的科技交流,同时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促进了德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科学·经济·社会》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经济·社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以研究和探索科学、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我们殷切期望得到广…  相似文献   

15.
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洪堡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1959年加入国际大学协会后立即与原办联的“洛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随后又先后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波兰的华沙大学、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古巴的哈瓦那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埃及的开罗大学、日本的法政大学、西班牙的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美国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战败.欧洲现代教育之父威廉.冯.洪堡指出:教育落后,缺少创新人才是普鲁士战败的主要原因.在政府支持下,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采用“学术自由”的教育方法,很快为德国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在1933年以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德国有近百人.德国的综合国力迅速上升,成为世界强国.19世纪后期,洪堡的办学方法被引进哈佛大学,并在美国普及,美国的教育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培  相似文献   

17.
名画《蒙娜·丽莎》中的神秘微笑之谜已被一位科学家解开。这位科学家指出 ,与其说这一神秘微笑与画家的绘画技巧有关 ,倒不如说它与眼睛的错觉关系更大些。人们曾对这幅世界最著名的肖像的脸部进行过视觉内容分析 ,发现画中的蒙娜·丽莎脸上隐藏着微笑 ,这一微笑只有在不直接看她的嘴时才能观察到。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世世代代的艺术爱好者为一抹若隐若现的微笑乐此不疲 ,而这一微笑可能是达·芬奇在 1 50 2年创作该画时有意或无意画上的。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利用滤光器对这幅油画进行了分析。她所使用的滤光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如何透过微妙的化学反应,分解正确的蛋白质,来进行细胞分裂或者修补DNA.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42-42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科学院议事厅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两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三位科学家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9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中期,在研究有机材料和器件光电性能领域最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暴露了一项学术丑闻。其中一位声誉很高的年轻科学家被指控提供了有误的实验结果。对于詹·亨可·舍恩来说这意味着他的学术研究事业的终止。这对于他是个悲剧,我认为他值得社会公众些许同情和理解。类似于之前的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