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学生的材料作下水文教复杂记叙文的写法─—记一次别出心裁的作文讲评深圳市南油中学张少军高中“语文”第三册要求配合记叙文单元课文的讲读,对学生进行“复杂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这是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五湖四海...  相似文献   

2.
戏剧教学指的是有关戏剧文学(剧本)的阅读教学。剧本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戏剧表演的基础,是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学。剧本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角度、口吻描述生活,而是主要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台词)展示生活、构成内容。剧本的台词往往富于动作性——充分体现着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之间的冲突及情节的进展。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讲究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故而“集中性”是剧本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创造过程。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就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材料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对于文章的教学目的是认知,它的评价标准是:准确,即对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及篇章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等作出准确的理解和规范的表达。如《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把握鲁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深入浅出的比喻论证方法。文章的解读不太需要发散性思维或逆向思维,也不太强调创新思维,一般只需“从课文中提取意义”即可,当然,它也不排斥阅读过程中必要的想象、推理和创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为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上了一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一件小事>──记叙文写作的范例》,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一上课,我与学生们通过问答形式温习了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 师:“什么是记叙文?” 生:“记叙文就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方法的文章。” 师:“回答完全正确。那么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回答正确。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 生:“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有时也叫补叙。” 师:“好!要写好记叙文,还需要哪…  相似文献   

6.
(一) 单元学习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除了要求掌握下述“分课提示”中所列生字难字、关键词语、重点句子、修辞手法以外,着重要求领会下面几点: 一、本单元的十一篇课文,都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实,人和事是不能分开的,人得通过事来表现,事得由人来完成,所谓“人务其事”“事在人为”便是这个道理。但是,由于作者表达主题的着眼点和题材本身的特点不同,有的记叙文重点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有的记叙文主要在讲述事情的发展变化和前因后果,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单元的课文都属  相似文献   

7.
曹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以其鲜明的思想倾向、完整的戏剧结构、成熟的艺术技巧取胜,尤以其完美的戏剧语言著称。高尔基说过:“剧本(悲剧、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它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即“即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见《文学论文选》,第243,244页,人民大字出版社,1958年版)①这就要求话剧语言既要有鲜明的动作性,来展开戏剧冲突,又要富有个性化,使人物形象鲜…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有规格的优质比赛课,还是一般的观摩课、示范课。就我近几年的听课实践,唯有文言文课文门前冷落鞍马稀。依我看,并不是文言文不够经典,而是文言文太精深了。文言文课文里很难找到“容易出彩”的地方,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也就难易产生。单一、呆板的文言文知识难讲活,博大精邃的思想内容又难找到具体着落点,即使能提出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通过对词、句、段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懂得课文“写了什么”。至于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即“怎样写的”,学生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的教学,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费时,低效。那么,怎样安排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0.
李晓霞 《山东教育》2003,(21):65-66
文章的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显豁性题目。议论文、说明文和比较单一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属于显豁性题目。二是含蓄的题目。一般说来,散文和小说的题目是比较含蓄的。现结合目前的中学课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文章题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到中学作文,老师们的头脑里立即会出现“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个主打文体。中高考作文命题,争来争去,无非是“文体不限”或者“自选文体”,而评卷标准通常明确指出为“记叙文”与“议论文”,小说可以写,归到记叙文中;至于“戏剧”与“诗歌”,一般是排除在外的。  相似文献   

12.
散文阅读     
同学们觉得散文阅读难.根本原因是不清楚散文的“真面目”。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考生把握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理念的体现等都给予了宏观的指导。但具体到某个年段、某个学段、某个单元、某篇课文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将宏观的要求具体化,而语文教学难就难在这个“具体化”上。“观摩课”是对这些宏观要求具体化的较好诠释,它能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抽象的理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纪青松 《现代语文》2013,(9):159-160
近日,与邻家的一个成绩不错的小孩谈起记叙文写作的问题,这个小孩大呼“作文难”。问及难在何处,他说记叙文难就难在选材上。他告诉笔者,老师在评讲作文时,总是要提到班级作文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选材“撞车”现象。他说,老师告诉他们记叙文选材要新颖、独特,要避免与他人雷同,他们也知道,但是同学们动起笔来,写出来的内容还是大同小异,陈旧雷同。笔者常年担任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参加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阅卷工作,对记叙文选材“撞车”现象也深有感触。记得2007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目为《带着微笑出发》。应该说,对于这一作文题目,在审题上并没有设置什么障碍,其中的“微笑”是~种自信乐观健康心态的外在表现。对于这一点,考生都能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5.
冯晨 《云南教育》2008,(6):20-2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秋天的图画》是本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表现自然景物为主。“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梁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的山水画,它表现大自然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有篇多幕剧剧本课文《负荆请罪》,这个历史故事最初入选教材时是篇记叙文《将相和》,课本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领略戏剧的魅力。仗着过去教过《将相和》,我设计出了教案第一稿:简要回顾“负荆请罪”之起因;重点关注剧本第二幕“负荆请罪”之过程;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中体会廉颇悔过之“诚”,蔺相如待人之“大度”。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选读课文在课题前面用标识。多数教师上精读课文,精雕细琢,如工笔细描般入微;上略读课文,如大写意一般,精略有致;只有选读课文教学难见踪影,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就是记叙文的眼睛,是探视文章主旨的窗口。因文品题,由题悟旨是读懂读深记叙文的常用方法。读了莫顿&;#183;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将内容与文题联系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里的“走”和“一步”不只是指攀岩,而是蕴集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特殊词语。它告诉人们,只要不轻言放弃,不小视“一小步”,不小胜即骄,  相似文献   

20.
[单元概说]根据教材的编辑意图,在初中语文三个学习阶段中,本学期属于第二阶段第一学期。其教学重点是,在前一阶段培养一般语文能力基础之上,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能力,全册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进行编排。第二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组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认识,学会在阅读中体察人性、人品、人格、人情。本单元五篇课文虽然都侧重于写人,但其内容和写法则不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