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颜色词是用来描写事物颜色的词。颜色词不仅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人类文化共性。"红(red)"是汉英语言中常见的颜色词,它所具有的汉英文化的非认同性与认同性,主要源于东西方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对该词的文化意蕴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英文化差异,排除语言学习中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颜色隐喻认知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英汉两种语言颜色隐喻和翻译既呈现出共性,又因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文章通过对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对比分析,从人类对颜色的认知、英汉语颜色隐喻认知同文化的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差异等不同角度强调英汉颜色词的民族特性,旨在加深人类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和正确翻译英汉颜色词。  相似文献   

3.
"黑/白"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基本颜色词。当颜色词用于非颜色意义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基于此,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切入,对俄汉语颜色词"黑/白"由颜色域向评价域、情感域、社会域、政治域和状态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俄汉两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李琴 《文教资料》2010,(20):47-49
本文通过从认知视角分析颜色隐喻的产生与英汉语隐喻的差异,并对英汉基本颜色词认知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对比,有助于深入理解英汉基本颜色词与文化、民族心理及思维的关系,以期从异同点中找出规律,从而对翻译实践活动和跨文化交际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雪叶 《考试周刊》2012,(40):17-18
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颜色词被用于各种隐喻表达中,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颜色词在隐喻表达中也有不同的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红"进行了浅析和对比,揭示了两者的隐喻意义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陈妓娣 《考试周刊》2011,(44):37-38
本文通过认知的角度来对颜色隐喻词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和具有相同的视觉机制和神经系统,对颜色隐喻的认识必有共同之处。但是,由于思维方式、背景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的不同,依然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识之一,颜色词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颜色词通过隐喻投射在情绪、道德、政治、经济等非颜色域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现象的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以基本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对颜色词隐喻的目标语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中韩两种语言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共性和相对差异性,并探究外在的语言表达异同下的内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是利用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借助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即人们认知过程中从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但是,世界上的语言不同,各民族对世界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隐喻认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隐喻思维模式的共性,但有时也不可避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所以,汉英民族对颜色域中的红色和red的隐喻认知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文化非同性理论出发,试图探讨汉语颜色词“红”和英语颜色词“red”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傈僳族和普米族高中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同摩梭高中生比较。结果表明,傈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亮色/暗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花朵、水果色和背景色4类。普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单色/杂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彩色及红粉色4类。傈僳族、普米族和摩梭人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体现了遗传、环境、文化和教育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地理环境通过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的颜色认知。  相似文献   

11.
英汉色彩词植根于各自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本文通过对比,从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角度,探讨翻译中文化因素对颜色词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语言普遍论和语言相对论争论的三大问题为线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颜色认知进行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否会导致颜色认知的不同。结果显示,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对11 个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蓝”、“绿”词汇混用的纳西族对蓝、绿的辨识显著地比汉族困难; 彝族、白族、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与其黑、白文化相一致。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具有重要影 响,支持语言相对论。  相似文献   

13.
从红、黄、黑三色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异同。颜色词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元素,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有着鲜明的呈现。本文以红、黄、黑三个颜色词为例,列举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异同,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颜色是人们认知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颜色词的认知。分析影响文化形成的几个因素有助于我们了解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对不同文化中颜色词的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对影响文化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不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差异,基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结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来探讨在颜色词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变色"。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白”。旨在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单总结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柏林和凯家提出的“语义特征普遍性”理论,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象似规律,从而论证了人类认知的共性是英汉基本颜色词在次序、语义场、范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象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认知的共性,英汉民族在色彩词的认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对于颜色词的认知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英汉民族颜色词的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徐杰 《文教资料》2013,(31):185-187
颜色词的隐喻历来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传统的颜色词隐喻研究往往过分依赖于内心的感知,忽略了词语的自然使用状态。本文将基于英汉认知属性数据库,对一些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进行中英的对比分析。在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展现汉语和英语颜色词的隐喻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找到颜色词语隐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迥然不同,又丰富多彩的比喻和联想意义。但英汉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所以本文比较和对比了同一种颜色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的,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联想意义,并发现部分同一物体或现象,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却用不同的颜色词来比喻和描述。  相似文献   

20.
英汉基本颜色词认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69年美国的人类学家伯林和语言学凯家合《基本颜色词》以来,这本书成为半个多世纪研究颜色词的经典作品,以此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认知理论,从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取象,发生顺序和语义特征三方面探讨英汉民族对基本颜色范畴认知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论证人类语言是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