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与阅读     
随着媒体介质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传统阅读向现代阅读方式转变。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传统阅读和现代阅读的特点。媒体和读者互动、交流增加了人们的阅读兴趣。传统阅读对现代阅读也有很大影响,人们可以继承传统阅读的优点,利用最新技术达到阅读的目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吸取信息、增长知识、提高效率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现代大学生的阅读概况,总结大学生阅读的特点,基于此提出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应对措施,提出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寻求创新服务、在务实服务的基础上争取主动服务、在自主服务的基础上吸引读者参与等观点,从而实现大学生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玩转阅读--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乔好勤 《图书馆论坛》2005,25(6):102-105
随着各种现代信息媒体利用率的上扬,纸质文献的阅读率普遍下降,从长远看,对青少年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带来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校园阅读现状的分析和开展阅读活动的实践,提出高校图书馆搞活校园阅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辛 《信息系统工程》2010,(5):141-141,106
本文把健康人生与阅读联系起来进行论证,其目的是把阅读当成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功利性阅读、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浅阅读进行提升,与知识信息对阅读流变的影响进行对比,如何把阅读中学到的书海知识信息转变成能力;根据目前大学生阅读趋向与阅读路线图所反映的心路历程,主要表现在对找工作的迫切急躁心情与阅读所产生的终生溢价性来观察阅读。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时代图书馆对大学生的阅读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阅读是当今大学生人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论文阐述了网络阅读的内涵、特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不良行为以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图书馆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阅读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晋图学刊》2011,(5):69-71
图书馆是社会阅读的主要阵地,媒介形态的变革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促进了图书馆阅读的阅读载体、阅读环境、阅读服务与阅读心理变迁,这种呈现阅读方式从单一到多方式融合、阅读服务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阅读导向从以资源为主到以需求为主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促进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阅读行为内在联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阅读行为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的综合行为.大学生的认知、复习、解压、兴趣、动机等类型的信息意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确定读物、鉴别信息、整合与创造、面对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能力反映了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支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几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馆员应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内容之一。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因素,指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以及阅读心理是影响其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和旧媒体历来都是相对而言的概念。相对于甲骨和竹简,纸质媒介曾经是奇迹般的新生儿;踏入现代社会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等相继以新媒体的姿态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数字化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一个空前巨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电子图书、移动电视、户外媒体等新兴媒介如洪流般席卷全球,新旧媒体相互冲击和融合之下诞生出越来越多的新鲜玩意儿……这些不同的信息载体每天都在争夺着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虽然阅读活动的基本过程似乎并没有改变,但是作为接受良好的教育、处在拥有较高知识层面的大学生群体,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喜好与追求,使得他们阅读活动的整体解码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恬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获得知识信息、启迪心智的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手段。有关研究表明,一个现代人头脑中的知识、信息,有近80%是通过阅读的方式得到的。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周期,给人类的阅读活动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同时对图书馆工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阅读细分成为可能.图书馆现代服务模式在阅读细分时代已显得不合时宜,建立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以满足阅读细分的需求是图书馆界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英梅  郭瑞芳 《图书馆界》2014,(3):24-28,81
全媒体环境下,记录信息的载体和获得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阅读资源与大学生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阅读活动中多重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提供平台,相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大学生、图书馆和政府、高校、供应商、媒体三方面提出缓解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和摩擦性矛盾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传播知识,提升阅读效果,研究针对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差异,以实验的形式探究影响媒介阅读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通过实验,比较学习者在高背景信息水平的纸质阅读(P-book)条件、中等背景信息水平的iReader电子阅读条件和低背景信息水平的Word电子阅读条件下的不同阅读效果。[结果/结论]结果发现:P-book条件下,学习者在迁移测验、认知负荷、阅读速度、视角疲劳程度上的表现都要显著好于Word条件,在迁移测验上也显著好于iReader组。iReader组在阅读速度和认知负荷上显著好于Word组。得出结论:阅读效果同时受阅读媒介和阅读环境中的背景信息标记的影响。纸质阅读环境中的背景信息标记,能够缓解视觉疲劳,降低认知负荷,提高阅读阅读速度;但是阅读效果中的知识理解却更容易受阅读媒介的影响,纸质媒体更利用于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网络阅读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挤压着传统阅读的空间。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最大业余爱好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阅读花费上,网络阅读超过传统阅读;大学生对网络收费阅读接受度高,但对阅读内容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调查数据研究大学生读者阅读习性规律,重新定义"浅阅读"现象,论述了信息数字时代的媒介传播生态变革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文科和理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获取知识途径、阅读场所、阅读时间、阅读书籍、阅读动机及相关影响因素6个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以现代阅读学理论为指导,以时间为序,考察和梳理了古今中外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表现出的思想态度、情感反应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和历史,主要涉及阅读群体、阅读动机、阅读视野、阅读方式、阅读心理等方面,以及《红楼梦》与现代语文教育的关系、在域外的阅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文彦  袁继慧 《出版参考》2023,(3):19-22+18
从社会知识史的视角看,信息茧房其实始终伴随着知识传承与传播的过程——面对知识生产广泛分散,人类便有了聚合的诉求,同质化、浅层次、机械化聚合的结果便是信息的茧房化。从读者角度看,阅读茧房是人类在阅读超载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是从现代社会到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越来越突出的阅读症候。纸书阅读的精神特征与物质特征使其蕴藏着其他媒介阅读尚不具备的破茧力量,有着催化新媒介产品的元阅读价值。展望未来,纸书阅读或许会作为一种文化技艺长存,为置身信息宇宙的我们提供沉思的绿洲。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究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从阅读需求、阅读寻求、阅读处理与使用三个阶段,以及干扰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信息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探讨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特征,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信息过载、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为适应大学生认知心理的转变,提升国家竞争力,需要倡导大学生深度阅读.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及价值取向与大学生深度阅读具有较高契合度,为大学生深度阅读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兰台读书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回归阅读本质,倡导非功利性阅读理念;重视教师引导,注重阅读活动制度化、流程化;突出"意义构建",强调阅读跨学科,读经典学术、纸本著作;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阅读—思考—写作—表达"四位一体,指导大学生深度阅读,实现人的自我构建.这个读书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大学生阅读指导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阅读是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特征和影响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良性阅读.通过创设阅读环境,提供交流平台等引导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