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有一条“暗流”——“孤独”在涌动。康拉德运用这股“暗流”,从三个侧面——三种孤独:主人公道义上的孤独、文中不同人物的孤独、环境的孤独揭示了《吉姆爷》主题,在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还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书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有一条"暗流"--"孤独"在涌动.康拉德运用这股"暗流",从三个侧面--三种孤独:主人公道义上的孤独、文中不同人物的孤独、环境的孤独揭示了<吉姆爷>主题,在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还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书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不竭之源,许多伟大文学名著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中充满了来自于《圣经》的原型和意象。本文拟从原型理论的角度,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意象人手,探讨《吉姆爷》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圣经》中“替罪羊”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杜明业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65-67,70
选取康拉德小说《吉姆爷》之主人公吉姆身份的双重性为研究对象,从"白种人的流浪汉"圣人与魔鬼"和"主人和俘虏"三个方面揭示出吉姆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点,展现其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从后殖民的理论视角解读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特别是透过对文本中有关东方主义话语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康拉德作品中的种族优越感。同时,揭示出主人公吉姆的死预示了西方帝国文化衰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吉姆爷》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角度都堪称杰作。本文从悲剧美学入手,以主人公吉姆的悲剧命运为线索,试图对作品的悲剧艺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框架叙事"是著名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探讨了其短篇《礁湖》《卡伦》《青春》、中篇《黑暗之心》、长篇《吉姆爷》等小说中"框架叙事"模式的特点和作品主题,对康拉德"框架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看似作者(叙述主体)不介入的叙事实质上是作者为了让其小说显得真实和可靠而有意为之。这实际上却恰恰表现出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赵晓颖 《海外英语》2011,(8):337-338
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被视为英国小说史上的丰碑,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二重性问题,即在肯定一个事物的同时也肯定其反面,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共存。主人公吉姆的行为体现了一系列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忠诚与背叛、勇敢与怯懦、生存与死亡三个方面。而这些二重性则是作者本身二重性的反映,主要表现为身份的二重性、职业的二重性和政治立场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9.
康拉德的长篇小说《吉姆爷》集中体现他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它的一大特色是象征性。小说中最令人回味的是"蝴蝶"与"甲壳虫"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人性的双重性,吉姆这个典型人的人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那些对新世纪的到来评头论足的作家当中,没有一个能比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更为显赫。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个波兰孤儿,他怀着对大海深沉的爱,当了(?)十一年的远洋者,后来,他转入英国国籍,并且当上了一个商船的船长。1894年,康拉德结束了漂流生活,在陆上定居下来。他的最初的两部小说《奥尔迈耶的愚蠢》和《一个荒岛上的流浪者》有着相同的马来亚背景。但是,他的创作才能首先是通过作品《白水仙号上的黑家伙》(1897)尤其是《吉姆爷》(1900)的完成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他的语言很容易接受,堪称是语言大师;他能够营造和驾驭独特的小说氛围,并且在不幸的人的关注和同情中溶入他对心理学的见解。在小说《吉姆爷》中,当满载着朝圣者的船眼看着就要沉下去的时候,吉姆勋爵本能地跳到了其他官员所乘的一艘小船上,而实际上他们的船被救下来,拖到了海港。吉姆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他那成功的一跳正是他的失败所在;而他在危机中表现出的无能则是他突然脱离习惯标准的一种形式,也正是这种形式吸引了康拉德。懦弱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吉姆勋爵,使他感到压抑并且无可奈何,直至他的生命结束在最后的一次抵偿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高剑嵘 《文教资料》2007,(21):86-87
康拉德是一位承前启后、伟大而深刻的作家。他在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尤其他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赋予小说丰富深刻的含义。《吉姆爷》是他的最伟大小说之一,象征主义手法在此小说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从大海到丛林,再从白与黑到戒指与火光使得象征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无处不在;更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得到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论小说《吉姆爷》多视角下的人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康拉德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聂伟大的实验小说家之一,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往往把艺术创新和人物的道德发现完美的结合起来,小说《吉姆爷》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试从两个方面说明康拉德在《吉姆爷》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一)以作者作为叙述者的全知视角;(二)以故事中多个人物作为叙述者的有限视角,从而成功地从不同层面、多个视角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层次地揭示了人的天性及道德本质。  相似文献   

13.
约瑟夫·康拉德享誉20世纪英国文坛及世界文坛。他的众多小说关照到了人性的深度,提出深刻的道德问题,其代表作《吉姆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检视了人性的阴暗面,塑造了一个挫败的英雄形象—吉姆。吉姆的一生都在追逐他的英雄梦,渴望实现他的"理想自我"。本文试图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分析主人公吉姆的理想自我的形成以及最终毁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梁英君  杨跃 《文教资料》2014,(21):38-39
康拉德是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吉姆爷》既是其成名作又是其经典。本文旨在揭露小说在后殖民语境下主人公吉姆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及其无法摆脱的人性弱点,是现实主义的不朽之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延续,即自然主义的特征;以现实的笔触彰显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小人物的彷徨、焦虑和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康拉德的长篇小说《吉姆爷》中反复出现的一些意象和场景片断,意在展示印象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是为了呈现一种真实的视觉效果,使人物刻画更加深刻。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康拉德的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康拉德的代表作《吉姆爷》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第一部突出的现代主义作品。该书主人公吉姆凭借着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与现实社会抗争,在英雄主义思想破灭之后以生命的代价诠释了崇高的道德。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解说,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7.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人公吉姆因一时胆怯,铸成大错,一直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几番退避却无法走出阴影,最终以慷慨赴死实现对道义的担当。吉姆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梦想,吉姆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和社会带给他的重重压力等三个方面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孤独是康拉德小说深度刻画与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康拉德短篇小说《进步前哨》对孤独主题作了深入思考和深度表述,孤独是人类生活、思考和书写关注的永恒主题,有其不同性质、状态和形态。  相似文献   

19.
巢红方 《中国德育》2004,(10):43-43
最近,听了三年级一节语文课《三袋麦子》,再细读这篇童话故事,居然发现文中的“土地爷爷”也能成为半个好教师呢!  相似文献   

20.
《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主人公杜小康突遇家道中落,只好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从此踏上“孤独之旅”。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心灵的磨砺,他终于战胜了“孤独”,长成为小小男子汉。文章取材于农村生活,故事单纯而又美丽。文中的生活离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很遥远,有一种黑白电影时代似的淡淡怀旧和忧伤。诗化的语言、水墨画般的景致、童话般的情节、孤独的父子……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文章中,杜小康的世界里处处弥漫着“孤独”。我认为,对文中“孤独”可作如下理解:其一,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因生活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