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玉东 《江苏教育》2023,(40):91-94
<正>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做什么呢?朱永新教授给出了“三专”的答案: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从对话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看作这样的三个维度:与经典书籍对话,让自己有宽度;与自我对话,让自己有深度;与关键他人对话,让自己有高度。  相似文献   

2.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我并没有别人看得远,是不是因为巨人站在我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3.
呼君 《河北教育》2011,(1):45-45
牛顿曾经留下一句谦逊的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回想起自己近20年的从教生涯,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确实有无数厚实的肩膀托举了我今天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名言另解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如果我看得没有别人远,是不是因为巨人正站在我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5.
<正>策划人语说到"名师",我们立刻会想到和其相关的两个字——"前沿",学科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设计等往往代表着该学科领域的前沿思想。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研究名师的教学能少走很多弯路。名师的教育理念是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逐步形成的,每位名师都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探讨他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我们从  相似文献   

6.
牛顿有句名言:"我之所以能取得这微不足道的成绩,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认为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我省普通高级中学所选用的数学教材为人教A版,这套教材凝聚了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名师的心血和期望,蕴含了他们对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知.如果把这些专家、学者和一线名师比作巨人的话,我希望我们能爬上巨人的肩膀,能从他们的立场去分析教  相似文献   

7.
观课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学习方式。因此,学会观课对加快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意义非凡。笔者认为,新教师应适时切换身份,游刃有余于先行者、研究者、思考者之间。在观课前,钻进去,研习之;在观课时,融进去,品鉴之;在观课后,跳出来,升华之。如此,教师才能有效提升观课效益,实现专业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8.
当我上完“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看到学生们满足的眼神。享受着听课老师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起了牛顿先生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孜孜不倦地拜读了薛瑞萍写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书。读后,感觉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平时我所不曾看到的,触摸到了多年来我从事语文教学的软肋,也感受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小之又小。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孜孜不倦地拜读了薛瑞萍写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书。读后,感觉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平时我所不曾看到的,触摸到了多年来我从事语文教学的软肋,也感受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小之又小。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中史参》的老读者,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坚持自费订阅。从“走近名师”到“师路花雨”,诸位名师的文章每期必看,对他们的成就和思想佩服之至,故在接到齐健教授转达的任主编要我写篇专业成长文章时,大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诸位名师要么是从上大学时就立志当教师,要么是自幼就酷爱读书,要么是工作伊始就成绩斐然,所以我惭愧得很,这些方面可以说一个也不具备。有位领导曾这样点评我:从“丑小鸭”一步步蜕变成“白天鹅”。然而自我思忖,二十多年专业成长的节点是:不断的反思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儿(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生理学家)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李素艳 《物理教师》2011,(11):51-52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开普勒无疑就是他所指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教研活动的创新有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要素。笔者通过讲述一次语文主题教研活动“PK名师:我心中的语文”,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活动的改进方面提出了三点思考:追寻理想教学境界需要“传承与对抗”名师;提升自我专业水平需要伙伴教师之间的“碰撞与协作”;提升教研活动效度需要切实有效的“平台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专业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效益。近年来,在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把培养“名师”作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牵头”工程予以加强,从而使“名师”数量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呐喊从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那句“我发现了!”持续到几百年前牛顿的“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及现今振奋人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第九届浙派名师暨长三角小学英语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小学英语生活化”,活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按照教师专业成长的自然过程安排各项活动。活动包括:名师教学展示-课后现场反思-专家点评-观摩者互动答疑,让观摩者经历听课学习、激发思维、反思交流、感悟“真经”这些专业成长的必经过程。  相似文献   

18.
善于借鉴     
一 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和其他老师相比,并没有什么迥然不同之处。我之所以在教学上有所作为,就是因为我善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为载体,构建名师、教研员、青年教师的学研模式,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通过共建愿景,为共同体的成长提供精神支持;通过规范教研制度,为共同体的活动提供保障;通过“1+1名师模式”,引领共同体成员升级教育理念;通过“我与名师同课异构”的现场教研,为共同体成员搭建思维碰撞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中旬,《江苏教育》编辑部在张家港举办“苏派名师课堂展示暨苏派名师论坛”活动,特邀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我上了一堂课.开了一个讲座,并作为论坛嘉宾参加了现场访谈。自我介绍之后.成先生问我:“回顾你的成长之路.你最想说的体会是什么?”我脱口而出:“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