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手机早已不是新的沟通工具,却是目前大学生应用最广泛的新兴媒介工具,使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情况成为一个新的调查领域,笔者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接触、使用、信任、依赖等维度,研究了目前上海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行为。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APP处于尚且理性状态,多数大学生利用这些APP进行新闻信息获取、进行即时聊天交流,他们没有对这些APP产生过多依赖,并认为手机社交APP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  相似文献   

2.
宋娟 《东南传播》2012,(9):119-122
大学生群体是新兴媒介的高接触者,也是未来媒介的主体受众。本文以湖北师范学院学生为样本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和研究了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电视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了解到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电视这一新兴媒介的认知度较高、需求度高,但使用率低。同时,立足大学生手机电视用户的开发问题,探索新兴媒介满足大学生受众群体需求的方法,旨在为其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社交学院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习惯开展了一系列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手机使用习惯、使用原因、对手机功能的认知、媒介使用情况、社交习惯等内容,试图从中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特点。笔者在该项调查中,着重分析男女大学生在手机社交方面展现出的不同特点,形成性别与手机社交需求相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高晓娜 《今传媒》2016,(12):64-65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手机媒体对"90"后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联系工具,更是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伴侣".本文通过对运城学院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研究,掌握该校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手机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5.
WEB2.0技术的革新发展,使以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将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利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手机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状况,分析研究"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及相关的资料整理,旨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出现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机新媒体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在为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和享受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大学生逐渐对它产生了依赖,这对他们的身体状态、学习和生活、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十所河北省高校大学生的手机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从流量使用、浏览信息、使用时长等方面分析在课余时间、课堂时间不同时间的河北省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普通专科及普通高职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影响调查结果为依据,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对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佳奇  任玮 《新闻世界》2009,(10):141-142
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有相当高的普及率。近几年,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手机依赖即是其中一种。本文以对兰州市四所高校(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托,力求全面、客观地展示兰州市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玉 《新闻世界》2009,(1):102-104
本文以兰州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方式调查了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的观点,本文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与其截然不同的结论: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的依赖,但这种依赖是对其功能的依赖,并没有排除与外界社会的接触而患上“手机依赖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晓 《图书馆学刊》2010,32(1):97-100
提出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设计问卷对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用户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运用调查求重法的基础上计算出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及用户对其满意度值.并使用二维象限分析法,对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改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指出通过手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已非常必要,对手机信息素养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手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9年3G牌照发放以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现得活力十足,尤其是手机媒体。本文基于对南京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通过对当下手机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等情况,并根据手机媒体的特点,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以及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指出手机依赖的一些表现症状,然后以部分80后大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对手机媒介的依赖程度,同时以对部分60后和70后人群的调查为参考,集中分析他们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生微商创业现状分析 通过对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300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接触过微商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微商行为及网购方式普遍为大学生所接受.其中99.6%的学生"知道微商".对于调查卷中的"如何看待朋友圈的微商刷屏行为"问题,14%的学生觉得喜欢,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些产品;50%的学生无所谓,36%的学生表示很讨厌,会选择屏蔽朋友.对于"觉得微商所推销的产品是否可靠"问题,80%的学生认为可靠,觉得商家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要么就是朋友的朋友;还有20%的学生认为不可靠,部分人称曾经有过上当吃亏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国内手机依赖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本文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选取了2007-2017年间的747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手机依赖研究的发展脉络、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进行了挖掘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手机依赖文献数量自2007年至今一直呈增长趋势。现有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对手机过度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命名较多使用"手机依赖",但"智能手机成瘾"可能是更准确的命名。研究热点内容集中于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和应对。国内的合作研究较少,无论是作者合作还是机构合作都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手机短信息在中国呈指数式发展,成为倍受瞩目的媒介新景观。一份来自《新周刊》的调查①也显示,20-25岁的年龄群体中短信使用者比例最高,达到89.0%。而大学生正好契合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2003年3月到4月初,笔者对上海市有代表性的四所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按学校人数比例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以了解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另外,笔者还对部分复旦大学中国学生、亚洲留学生进行了深度个案访谈。大学生短信使用概况在被调查学生中,有86.0%的人使用手机,其中,有96.6%…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了一个新的媒介融合体,它包含了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上网等多种媒介功能.而手机上网是手机最常用的媒介功能,也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但关于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定量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却少之又少.笔者以及其所在的团队对合肥市6所高校的1904名学生进行了关于手机新媒体的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有1453名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上网率占到76.3%。本文将重点分析在合肥市高校学生当中手机上网的使用现状、受众评价、存在的不足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州大学城6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文章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与满足方面的新动向.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既是传播媒介,也是人际交流手段,还是学习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接受的第一媒介,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呈现分化离散特征.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当前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对网络依赖甚至表现出IAD症状,这构成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悖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遵义师范学院文理比较分明的四个系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对象展开调研,分析遵义师范学院学生的专业补偿性阅读的情况,并调查了图书馆馆藏资源配比的情况,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和促进专业补偿性阅读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郭玮 《新闻世界》2009,(7):109-110
在现代社会的五大媒介形式之中,手机媒介因为最能体现现代社会人自我独特的个性,是媒介小众化发展趋势的排头兵。为了解手机功能的分众化、小众化在现今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笔者选取了大学生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小众群体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对兰州大学的学生使用手机作为信息接收工具时的手机功能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