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各种媒体中诸多宣传疗效的医疗广告,大都采用了新闻报道形式,有些还安排在广告专题之外的新闻专题之中。事实上,“软新闻”成了传播虚假广告的载体。“软新闻”的花样很多,从采写方式来看其主要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以来,江西省的一些报纸上刊登了许多关于“抗遗忘速读记忆法”的广告。广告宣称,传授的超常记忆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其开山鼻祖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兰德·门萨教授。广告说,参加培训班的学生“一天轻松背诵50个英语单词。对于任意写的20位数字,只要看一两遍就能记牢。对于任意写的一长串英文字母,只需看两遍就可以脱口而出。每分钟阅读1500字,并能快速理解其内容的60%以上,且终身不忘”。一些培训班在自制的宣传材料中将媒体的报道悉数列上。实际上,这许多所谓的  相似文献   

3.
4.
策划是新闻界公认的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前提和途径,而党报的广告经营策划和新闻策划则是异曲同工。两的不同之处在于:新闻报道可以策划,但不能策划新闻;而广告不仅可以策划,而且也可以策划广告。也就是说,新闻只有在预知和已知事实的情况下才能策划,不能无中生有策划出新闻。而广告不仅可以策划已有的,没有的也可以策划。这就是新闻的真实性与广告的市场性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5.
对“性暗示广告”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到网络,媒体的不断升级换代使得广告宣传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呆板暗淡变为栩栩如生、逼真活泼。特别是网络旗牌广告的出现,使得广告宣传更是牢牢盯住了网络用户的眼球,从而使得网路广告战狼烟四起。一些广告传媒不惜大打性暗示广告牌,严重违反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6.
岳雨婷 《东南传播》2012,(9):100-101
"鸡尾酒效应"在声学中是指人耳的掩蔽效应,与注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广告界几个经典事例的比较分析,研究广告如何运用"鸡尾酒效应"原理引起观众的注意,分析广告引起"鸡尾酒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就此对广告企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析“大广告”时代的我国广告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代广告业发展已经30年,广告专业教育亦已25载。本文试从我们已经进入大广告时代这一时代背景出发,摒弃对我国广告教育就事论事改革创新之讨论,从较为宏观的层面认识把握我国广告教育的地位、观念、责任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广告教育的层次结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效果分析的角度,探寻"陈欧体"广告风靡一时的深层原因。同时,通过对"陈欧体"广告的细致解读,探寻与"80后""90后"沟通的全新方式,以便广告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拍,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黄琼 《新闻记者》2001,(9):48-49
7月份是广告的淡季 ,但传统的淡季未必是无热点可寻。今年7月 ,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是 :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花落谁家 ?北京能否一圆奥运梦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7月13日的莫斯科之夜 ,全国的媒体在等待那瞬息的爆发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媒体的采编部门憋足劲等待着一场新闻战的打响。由于这一新闻的意义非同寻常 ,围绕着北京申奥成功与否 ,媒体将有完全不同的新闻处理方法。所以 ,当绝大多数媒体在为“7·13之夜”的新闻战精心构思之时 ,我们却从一天天逼近的申奥脚步声中看到了一个商机———能否在打好一场申奥新闻战的同时 ,再…  相似文献   

10.
张姿 《记者摇篮》2007,(3):48-49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广告文案策划方式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和追捧。很多广告策划人士甚至把它当成了敲开“阿里巴巴”之门的法宝和制胜的秘密武器。它就是“情感诉求”式广告。  相似文献   

11.
张龙 《新闻知识》2004,(1):36-37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央视对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前所未有的报道规模和播出方式,极大满足了中国亿万观众的收视需求,强有力的拉升了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这对广告主而言,则是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的绝佳商机,长城润滑油、蒙牛乳业、农夫山泉等品牌不遗余力地在直播报道过程中,通过广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生代的社会化形态的现代广告,既肩负着传承化的使命,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星球上,中国广告要想不辱使命,必须学会观照他,在差异中寻找对话,在对话中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13.
翻开现在的报纸或者刊物,时常见到“专版”、“资讯”之类的版头,里面刊载的多为某地、某单位、某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对于诸如此类的稿件,业内人士私下叫它“有偿新闻”或“软广告”,公众场合则称之为“形象广告”。  相似文献   

14.
15.
在广告专业化进程中,真实始终作为核心伦理要求,对不同时代的失真广告予以规约指引。广告话语失真主要归因于广告活动主体的不当行为:广告主通过虚假谎言、遗漏回避、混淆歧义、夸大吹嘘等手段有意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张违背客观事实;消费者由于认识能力局限,被消费幻象迷惑,沉浸于“信息茧房”和超真实拟像中,对广告的理解产生偏差。鉴于此,在真理共识和对话伦理取径下,真实话语要求广告主与消费者充分发挥自身交往理性和交往资质,使用真实、真诚、正当、可理解的话语开展道德主体间对话,以解决失真广告的伦理冲突,达成道德共识,促动广告伦理关系向积极互动、双向动态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报纸的广告版面已经超过了新闻版面,报纸已由过去的“新闻盛筵”变成了“广告盛筵”。  相似文献   

17.
广告     
《传媒》2007,(6):74-74
2006年我国广告营业额达1573亿元;网络广告整合潮来临;“百度”因发布虚假广告遭起诉;  相似文献   

18.
19.
刘祎 《传媒观察》2012,(4):13-15
非经济广告作为一种媒体产品,同时具备媒体新闻产品与广告产品的特性。它是真实客观的诉求表达,又通过广告创意的表现形式,经过提炼、加工而呈现出来。2012年2月1日,香港媒体刊出全版"反蝗"广告,内容引发争议。本文以香港"反蝗"广告为例,分析其刊登由来、内容表达和传播效果,就媒体如何规范非经济广告的内容展开思考,使社会各方诉求更好地通过广告的形式有效表达出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