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图书翻译蓬勃发展,但是也暴露出翻译质量问题突出、翻译过程缺乏管理等问题。图书翻译是译者与出版社双方的互动流程;随着译者越来越关注翻译技术应用并借此提升翻译质量和翻译生产力,出版社应认识到AI技术背景下CAT和MT对于图书翻译能够带来辅助作用,智能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更细致地实现全流程的管理,从而帮助出版者主动应用AI技术及项目管理系统,提高图书的翻译效率和质量。这样做可以建立高质量、大规模的语料库和术语库,解决同题材图书翻译中耗时耗力的名词查证问题,让译者能够将更多精力分配到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上,可以建立更高效的图书翻译管理模式,提高翻译质量;而结合了AI的图书翻译,也将为机器翻译提供更多的优质语料,促进AI在语言技术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突出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但是译者主体性的不恰当发挥给翻译带来不利影响。翻译伦理体现在翻译个人伦理和翻译职业伦理两个层面上,其核心之一是"忠实",翻译伦理的作用体现在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上,只有坚持翻译伦理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关系,译者主体性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激起了越来越多翻译人员的关注与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更多的翻译任务为市场所需,同时译者面临的翻译任务也比以往繁重了许多,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翻译记忆技术为译者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关联理论对各种翻译实践活动有很强的阐释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同样可以用关联理论来指导。作为关联理论的核心理论,最佳关联原则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过程中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等翻译记忆技术的使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笔译工作涉及的领域愈发多样化,专业技术类文本的占比显著上升。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术语库功能的便利性在中国个人译者当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对于译者来说,翻译项目积累所得的术语汇总建设成术语库,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大价值。该论文就术语库对个人译者的价值、如何查询术语译文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译者工作效率和术语准确性的提高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李晨 《文教资料》2011,(7):29-30
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观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考量翻译中文化性别差异、语言性别差异及性别意识差异等,将会给翻译研究带来全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目前翻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正由一元转向多元,而以GTT、TRADOS、Systran等为代表的翻译工具整合了MT、CAT等功能,提供了翻译共享与交互平台,使机器翻译的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分析新形势下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翻译工具辅助下的译者思维方式及技术翻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翻译心理学是以译者为主体,主要研究其翻译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活动,如认知心理活动、审美心理活动和文化心理活动等的成因及影响,注重研究翻译过程而非翻译结果的跨学科研究。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将直接影响译品的质量。本文选取《归去来兮辞》的英译文进行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影响,旨在对《归去来兮辞》译品做出更全面的解释,填补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帮助译者规避不当翻译心理带来的误译风险。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8,(1):34-38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有优势,译者应基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和形式特点对其灵活选择。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译者应在能够保证译文准确易懂且不会引起文化误解的前提下使用语义翻译。语义翻译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直接复制原语文本的语义翻译、增加注释的语义翻译和音译加注形式的语义翻译。如果因语义翻译的使用而导致译文内容的错误,甚至带来文化冲突时,译者就必须选择交际翻译,通过使用释译、注释、增译、省译等方法,优先保证译文的易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  相似文献   

9.
翻译适应选择论观照下的辜鸿铭《论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适应/选择”为理论支撑,构筑译者的翻译生态环境,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理念,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辜鸿铭在《论语》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进而指出在古代经典的翻译中译者应该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在对翻译进行研究时,研究者通常忽视了其他学科对翻译的影响、参考语言带来的局限性及研究者本人的主观因素。译者,尤其是初学翻译者没有认识到大多数翻译理论及翻译标准的提出都受这三种背景因素的制约,结果往往被翻译标准束缚得不敢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翻译,即认识这一活动中所涉及的因素;原文作者、原文文本、原文读者、译者、译文文本、译文读者,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译者对翻译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矛盾就会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认识在翻译活动中自己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为翻译提供多元"他者"思维、促进翻译方法多元化的同时,也给众翻译者带来不小困惑。什么是翻译、翻译有无标准被一再提问,译者责任最终要归向何处再次被提上议程。译者责任是出发点,文学翻译者所处文化的伦理规范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产生影响。以"翻译伦理"和"翻译的伦理"两条准绳衡量译作及翻译活动,可对译者责任进行伦理规范的重新定位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2.
译者是翻译工作的主体,具有译者主体性.译者本身会因为对翻译目的的不同认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或翻译原则.本文主要浅谈不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异化(直译)、归化(意译)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译者是文学翻译的主体,是翻译策略的最终决策者。拟通过对萧乾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的分析,阐述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体现的个性,即在翻译选择和翻译思想上体现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实践中,语用歧义、俚俗语等的存在给译者带来很多困惑。Eugene A Nida对“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区分解决了翻译界长期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有效地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力寻求“最贴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翻译单位的分析开始,指出各自的优缺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应该选择单一的翻译单位,而应该根据情况,综合使用多种翻译单位进行翻译。文章对翻译研究是否应该纳入语言学范畴,以及翻译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长期争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两者的争执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二者摸到的仅是翻译中的两个部分,而非翻译的全貌,因此,应该搁置争议,共同为翻译活动而服务。最后,文章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认为翻译活动是按照猎取——摄入——消化吸收——遗传和变异的方式进行,其中在吸收过程中,有归化吸收和异化吸收两种,译者采取哪种吸收方式,决定译者选择的因素,译者选择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遗传和变异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等。所有的翻译探索都像盲人摸象一般,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摸到了翻译的某个部分,虽然不是翻译的全部,但它让我们知道了翻译的某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有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翻译。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翻译方式和翻译工具的革新,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技术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当前,国内外CAT教学日趋成熟,同时国内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机遇,只有准确定位,抓紧展开CAT教学,优化其培养模式,并及时分析解决CAT教学面临的问题民办高校才能...  相似文献   

17.
陈彦华 《文教资料》2008,(13):214-218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定势往往给翻译实践带来负影响.本文试结合翻译教学,分析译者思维定势的成因,并结合哲学中的释义学理论研究找出减少其负影响的若干途径,从而使译者思维结构得到改善,拓宽其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激发对文化差异进行探讨的兴趣,进而使翻译更合理、更多样化,更体现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翻译目的、文本偏向、指导理论、影响因素等的不同,学院翻译与商业翻译中的译者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学院翻译中译者主要承担翻译活动的绝对主体、文本的纯转述者和文字校对员三种角色,而在商业翻译中译者则转换为发起人/委托人的遵从者、基于受众的创造者和文本内外的协调员。译者如果能尽快了解商业翻译并及早适应这些角色转换,就有助于其成为优秀的专职商业译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翻译研究中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为背景,揭示了译者主体性过度发挥带来的隐患之一--文学文本解读空间的缩小甚至走向封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文学翻译应该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在译文中保留或重建原文的解读空间,以尊重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20.
裴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2):105-109
译者的翻译策略取向受到译者的主体性的制约。文章通过三组译例的分析发现,制约译者翻译策略取向的因素很多,容易导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某些语用意义的误译和失真。作为翻译的标准,无论是求真、求美、求似,发挥译入语和译出语的优势,还是进行翻译的再创造,译者都应该分析原作语言内容、形式、体裁后进行合理的取舍,力求作到所采纳的方法与策略趋于科学性、充分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