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科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06-1610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提出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背景、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途径、培养科学家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由于科学研究活动中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日益增多从而使得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注重科学家通过构建良好的道德自律机制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强调通过科学家本人培养科学良心来提高社会责任感;而西方国家则由于科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才引发了对于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讨论,通过科学共同体制定准则来规范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注重通过专门机构培训科学家道德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比较也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伦理道德仍基本属于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2.
马佰莲 《科学学研究》2007,25(5):891-896
 自由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目标下的科学家个人自由是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统一,是一种责任自由。但是,我国目前科研体制中存在着不利于责任自由实现的限制因素,根源在于它仅仅把科学作为促生产的手段,而没有同时把科学求真本身当作目的;以拟成果购买制改造现有的政府立项拨款制,同样遮蔽了科学的精神价值,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体制的弊端,实现对责任自由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科学事业需要后继有人,更需要一大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科学家,他们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开拓者,同时也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使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但做为一名航天领域的科学家,"以国为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应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对科研工作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则是一名负责任的科学家承担的首要责任,而这些责任的构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6,(12):15-15
农业害虫粘虫为躲避天敌而选择在夜间活动,但它们是如何辨别昼夜的呢?日本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作出了解释:粘虫依靠玉米昼夜发出的不同气味来判断时间。  相似文献   

5.
刘国华  张幸 《科学学研究》2000,18(1):104-109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家肩负着极其重大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必须为提高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而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他必须具有为人类社会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这些方面,竺可桢先生可以说是我国科学家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竺先生早在1953年就已注意到我国的水土保持问题,此后他反复强调这一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观今天的科学界,在我们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上,往往存在着一股浮躁情绪。追逐个人名利而不惜弄虚做假,急功近利而浮于表面文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此之际,大力宣传和介绍竺可桢先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质朴的科学思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科学家(或曰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把鲜花、掌声和荣誉献给了科学家。这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科学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一种社会职业。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对于科学家这种社角色的社会期望。科学家不违反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有理由希望科学家的言行符合人们对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期望。有些科学家的言行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但也有一些科家的言行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我们不认为政治权力都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政治权力有时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当…  相似文献   

7.
王站杰  买生 《科研管理》2006,40(11):266-275
将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企业社会战略为价值创造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但其作用机理探讨尚不明确。文章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及资源基础理论探究了中国情境下企业社会战略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揭示了企业社会计划与社会定位对价值创造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以有机组织文化为切入点,探索活力文化与宗族文化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具体功效。通过对433家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计划与社会定位均对价值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活力文化在社会计划、社会定位与价值创造之间均呈积极调节作用;而宗族文化仅在社会定位与价值创造之间呈积极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战略及企业差异性文化在价值创造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唤醒公众的科学理性意识,促进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价值体系,是当今科普的主要社会责任。然而,在现实的科普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科普社会责任实现的状况,鉴于此,本文认为,应该在价值判断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科技内容和传播方法进行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因此,科普工作者应该具有一种评估思维,以促进科普社会责任的实现,使各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构建和谐共荣的科学图景。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不是什么与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指导科学家实施其正当科研行为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关乎人类未来生死存亡的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应该说既不是无关痛痒的“无病呻吟”、不是单纯的科技创新,同时也并非科学家个体或群体的单一责任。实际上,它是一种长效责任和全局责任、一种内在责任和显在责任,同时更是一种对于人类命运与发展前途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研究存在着“科学味”与“人情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不对称问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实证主义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活动应是以科学家为主体活生生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主观价值判断,更是科学家理性和非理性交织的创造性思想活动。科学史研究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