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方政府教育投资行为动机及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滨 《教育探索》2001,(4):74-75
政府教育投资行为是政府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机构共同参与作出的。具体指在一定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趋势以及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确立教育投资额占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以及财政支出的教育投资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政府教育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一、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动机(一)职能决定动机传统体制下的政府投资行为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全面参与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需要。在传统计划管理体制下,政府之所以对教育进行全面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教育投资的增加,既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未能发挥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作用;教育投资的三级分配不合理,未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公共需要”;教育投资的地区差距拉大,未能确保国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为矫正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行为上的偏差,我们必须增强教育投资立法力度,认真落实教育投资指标,完善教育投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社会对政府投资行为的监督,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相似文献   

3.
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教育投资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阶段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公共产品性质,区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为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力也决定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因此,在教育投资主体上划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元投资教育的局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韩宏 《江苏高教》2001,(4):65-66
在我国传统的政府财政支出体系中,政府投资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办学的经费可以由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承担,对教育的投资可以取得相当于市场平均利率的回报。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短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范式主导下的个人化决策是导致公共教育投资短缺的直接原因,利益集团的分利竞争是其组织原因。规范教育投资行为、组建竞争性利益集团、扶持弱势群体、改变政府投资导向来增加政府公共教育投资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超级中学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不同主体的教育投资行为上对超级中学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分析了超级中学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要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教育供求矛盾;调整政府投入的思想偏好和行为倾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学校的规范化发展;合理引导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等建议,以消除超级中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到来客现上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学。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育的“公共物品”功能逐渐被掩盖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趋经济化。为了避免教育过度的经济化。政府必须尽其责任加强对教育宏观调控乃至直接干预,在社会公共性质和非社会公共性质的教育事业中承担起不同等的责任。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首先要增加基础教育投资,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快非基础教育投入制度改革。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再次要从法律上保证、规范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9.
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考察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城乡与区域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投资决策的变化。结果表明,教育的溢出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产生抑制效果,一方面是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又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弱势家庭与弱势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需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家庭子女教育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庭参与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随着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个性化发展,在投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非理性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宏观政策变动后家庭投资自主权增加;社会、学校教育目标的定位偏差与误导;教育筛选功能的负面影响;教育市场的特殊性等。为减少非理性行为,社会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规范教育市场、完善教育投资服务体系和贷款制度、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学校除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应采用多层次的办学评价指标;家庭也应不断提高自我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因,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资金支持。但现阶段的事实是不仅农业投资主体单一,而且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投资为主体、信贷投入为支撑、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位一体的、结构优化的农业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产业化社会是围绕着知识经济发展起来的,教育产业作为知识经济中的一个基础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产业的现代化,是现代产业化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此,要增加投入,加快教育产业的发展;转变观念,把教育作为产业来管理和经营;面向现代化,实施教育创新;合理配置资源,使教育产业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阶段,确立农民素质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性的战略抉择;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无论是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角度考察,农民素质都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性的因素。要继续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发展教育,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该是民主自治的、政府应该是有限的、社会应该是开放的。临沂师范学院的超常规发展关键在于理顺了大学、政府、社会的关系,构建起了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和谐发展局面,实现了大学和地方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它涉及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解决。统筹城乡教育的大背景下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综合因素有很多,包括政府、社会、学校、父母和孩子本身,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但在整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政府是中坚力量,是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政府的作用主要通过制定政策、全面规划、兴办学校、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多种补助并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多渠道投入方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主渠道,高校在依赖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筹措外资、民资和社会资金,依法吸收广大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实现多渠道教育投入,并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新疆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即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给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和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多元经济,尤其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加大教育教学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由于经济、政策、地理及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云南高等教育在布局、规模、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应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强化区域协作、增强经费投入及推行区域化战略四方面推进云南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柬埔寨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教育支出、家庭教育支出、社会团体和宗教人士捐助、政治家的捐赠、学校自筹资金以及国际援助等。目前,柬埔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以政府教育投入为主的多渠道集资格局逐步形成,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开支逐年增加。但是,柬埔寨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不足,政府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  相似文献   

20.
PPP项目因收益多样化和资金流入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分担而使得决策方案呈现多样性,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能获取社会与经济最大效益的方案是研究的焦点。本文建立一个PPP项目决策0-1整数规划数学模型,针对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的投入收益对比性分析,对其赋予客观性权重,并通过PPP项目实例,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