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五四"这个特殊的时期周作人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凌厉浮躁。"凌厉浮躁"和他后期风格截然不同,这和"五四"时期这个大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导致其散文作品中表现着一种"凌厉浮躁"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都属于语言的范畴 ,都是对经验世界的书面表述 ,因而它们都具有书面语言的一般特性。这使得二者在“真实”美和“简约”美上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但是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毕竟承担着不同的传达功能 ,是对不同层次的经验世界的书面呈现 ,这又使得二者“真实”和“简约”的审美指向有着鲜明的异质性。在充分把握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的同一性和异质性上 ,适当地借鉴和引入文学语言“真实”和“简约”的审美蕴涵 ,对于写作更加完美的新闻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运用语言学、文体学的方法,从文学风格、语言风格两个层面和"文言化"、"西文化"、"融会"三个角度,描述分析"冰心体"的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转型过程中对建设现代白话文学文体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贯云石是元代保存散曲作品较多,与马致远、张可久同时代且可比肩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家。其"颂"、"咏"类散曲在其作品中为数不多,但深深带有"贯氏"风格。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中的"奇"对读者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也是使作品得以流传的力量之一。周口本土作家张新安的短篇小说有着"奇"的特质。在这种"奇"中渗透着本土地域文化,有着生活的真实性,而且其中还有一种趣的存在。这些因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作者特有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伯恩哈德与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奥地利当代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因犀利的语言风格及对祖国奥地利的嘲讽,被冠以“巢穴污染者”的称号。文章以伯恩哈德与耶利内克作品中的语言暴力书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及背后的文化反思,发现这种语言作风格指向的是一种对自我精神的救赎。以语言暴力为视角,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是检验我国新闻工作年度成绩的有效手段,它对于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促进新闻作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新闻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1991年第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并逐渐形成了特色。而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新闻奖也在社会的剧烈变革中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讨吃调",是民歌小调中的一种,也是一种最为朴素、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讨吃调"也形成了在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集中地反应了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日常生活、逗趣与启智、传说故事、人物新闻等等内容。察哈尔地区"讨吃调",在形成、发展、流传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横向的流传方式等原因,也使之具有了新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学地理学中的“自然气候”范式,强调了自然气候在文学风格形塑中的核心作用。斯达尔夫人之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者对自然气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鲜有关注。在当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中,以自然气候为视野考察国内文学地理现象仍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的语言风格彰显,正是自然气候深刻影响文学风格的典型。从语言风格对这一作家群体的地域化身份界定,本质上是通过“空间隐喻”方式所达成。“空间隐喻”是指这一作家群体将四川多雾气候的地理特性,以“空间隐喻”的方式“映射”到其作品语言中,形成一种语言风格的地理学暗指。正是这种地理暗指,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才具有一个能被界定的同一身份。  相似文献   

10.
陈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47+49-47,49
穆青在他6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采写出大量的新闻作品,报道了很多典型人物。在阅读和学习穆青的新闻作品时,无论是通讯、特写、游记甚至消息,都可以感受到他融文学手法于新闻写作的风格,与这种新闻写作风格相对应,穆青提出了著名的"新闻三论"。"新闻三论"即散文式新闻、视觉性新闻和实录性新闻,是穆青对我国新闻业务的重要贡献之一。穆青把文学手法贯穿在其一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荧屏上出现的一个新的新闻现象,它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因此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主持人要在节目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就要确立自己的平民化风格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定位:个人形象平易近人,主持风格贴近百姓,评论语言朴实通俗,叙述方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常见体裁,它引领媒介的主流舆论,分析复杂的社会新闻事件,影响和设置着大众的议论话题。但从其现状看,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文章中往往包含了太多的说教因素,缺乏以情感人、以理悦人的从容和气魄,缺少幽默、调侃等豁达的因素,往往不易被大众接受。如何让新闻评论更易于被人接受,本文围绕新闻工作应保持贴近群众的要求,结合李长春同志提出的“三贴近”原则,从新闻评论语言的五方面创新着手,谈谈新闻评论语言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播音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效果。播音员主持人播音时把握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非常重要。“播”新闻与“说”新闻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主要语言样式,两种语言样式各有优劣势。采取哪种表达样式应根据新闻节目的内容和栏目定位来确定。但都不能违背一个基本原则,即语言规范,表述清楚,并符合受众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人们对语言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思维方式。隐喻涉及源域和目标域,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标域上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的过程。新闻作为一种独立的语体,旨在传播最新的信息,隐喻思维在新闻中,尤其是新闻标题中的大量运用使表达效果更为显著:隐喻具有认知力和概括性,使抽象变具体,还能不断丰富新闻语言,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相似文献   

15.
以词类活用和变异搭配为例,对艺术语言的语法偏离性在随意谈话体、专题谈话体、通报体、法规体、条据体、函电体、论著体、报告体、辞书体、科普体、科技新闻体、报道体、时评体、散言体、韵文体、对白体、演讲体和广告体等18种语体中的不同表现作了比较研究,认为除了通报体、法规体、条据体、论著体、报告体、辞书体、科技新闻体7种语体只有科学语言外,其他11种语体中都是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并存,纠正了我们认为艺术语言只存在于诗歌和散文的偏见。  相似文献   

16.
新闻通讯语言风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通讯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在新闻媒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来揭示现实生活。新闻通讯的语言应当准确、鲜明、生动,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独特性体现在:新闻通讯的语言应该形象、简炼、和谐、朴素、口语化。  相似文献   

17.
水均益是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曾主持过《东方时空》《高端访问》等重要栏目,在国内媒体界享有盛誉,也得到观众追捧。他主持的栏目具有新闻性、时效性、知识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由于勤奋读书、努力进取以及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外语专业毕业等原因,造就了水均益机敏、稳健、从容,有思想、有内涵以及善于驾驭语言的主持特点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时效性的强弱和语言风格差异,新闻大致可被分为:硬新闻,中间新闻及软新闻三类。为了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实现原文及译文的功能及效果对等,软新闻翻译应该摆脱基于结构语言学的传统对等翻译理论的桎梏,取而代之以建立在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目的论”为其翻译的理论依据,并通过适当的增添、删除和重组等“编译”手段,实现功能对等,使软新闻翻译达到更佳的翻译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如今体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大众了解体育的重要信息来源,体育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英语体育新闻是新闻中的一种特殊文体,除具有一般新闻共有的特点外,也呈现出其独有的语言特色,如文风活泼幽默,专业术语多等。文章旨在通过对一些常见的误译现象进行分析,来探讨实践中关于英语体育新闻翻译的一些可行的方法,以期就如何做好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及赏析引发更多有价值的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语言交谈是公关活动中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新闻采访中运用公关语言艺术,将大大弥补采访不足的遗憾,可以使我们的新闻采访达到预期的目标,达到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