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世论象山,多注重其哲学和教育思想,而对他的诗歌、散创作关注较少。其实,象山精通学。象山主张诗从心里流出,作须领会本心,提倡自由创作:象山的诗歌工于用典,多绘景精细之作。象山的散析理精微,善于从细微处提炼出哲理,在宋乾道、淳熙年间坛足具代表性。象山先生诗自具风格,足成一家,颇值得我们重视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1937年初版的陈柱所著《中国散文史》,被誉为古代散文史的开山之作。该著从散文发展的实际出发,涵盖面广泛,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强调散文的学术内涵和学术价值,文学理念独特;以骈散分合为主线,按照时代顺序结构全书,章节设置眉目清晰,论次井然;注重梳理散文发展的源流;征引文献资料宏富,例证选取具有代表性;持论客观、公允,时见真知灼见。限于其时学术风气与历史条件,陈著还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其开拓之功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声律学为清代诗学的专门之学,尤以探讨古诗声调学说为核心,涌现专书数十种。本文叙录作者寓目的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二十种,概述其作者生平、全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并略评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杨如何发掘中国传统诗教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力图对古代诗歌引入历史教学的几个全局性问题作一阐释和探讨。一、古典诗歌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一)古典诗歌的历史资料性“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接邹立志君长途电话,说她的博士论《诗歌语体论》经过修改、补充,即将问世了,希望我为之写一篇序言。高兴之余,二年半之前她的论顺利通过答辩的情景,又一次在面前映现。记得当时评委会的专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决议书”写道:“这是一篇功夫扎实,富有创见,学术价值较高的论。它不仅对于诗歌语体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修辞学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我认为上述评价是比较恰切的,该书的问世不仅对诗歌语体研究是一次较大的开拓,对整个语体学、修辞学甚至对语言学和学,也都“具有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校园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要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经学的"复盛"作为清代文论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不同层面影响了其发展;而这种影响表现在文论语言的表述上,即以"作论之体"的方式来品评诗文,使得该时期的文论具有传统文论少见的体系性和理论特色。本文以《原诗》为例,从诗歌的"正变"发展观、创作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其以"论"为主的学术倾向,并进一步分析经学对清代文论体系性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我们需要从古典诗歌的长河中,采之珍品,润泽心田;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诗、读诗,传承诗歌文化基因。因此,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的篇目增多了不少。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中,鉴赏古代诗歌也成了必考题。我们在读古典诗词时,通过抓住诗歌中的人物,分析其形象,联系其遭际,还原其生活,可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对竞陵派诗歌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作一鸟瞰,以其发现其合理性之一面。对真精神、清、厚、活物等诗学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作一阐述,以界定其具体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马国俊先生历时四年撰写的《书法散论》一书,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业界人称该书的出版是马国俊先生为拓展中国书法新的研究思路所做的认真而切实的努力。全书20万字。著者独辟蹊径,站在教育培养新型的书法理论人才高度来统观书法,分别从书法认识论、书法语言论、书法史论、书法美学论、书法教育论、书法研究论等十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书法体系的构成。通过对这些不同面、不同点的深入浅出的疏理和归纳,总结出适应时代形势发展的中国书法的新途径和新趋势。全书史论…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推进高校社科联建设,有利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社科理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可以说,高校社科联是一个具备学术性和群众性的社会团体,是学校和全校社科工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校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为应对新形势下高校社科联建设面临的挑战,文章对高校社科联建设的内涵进行梳理,进而根据高校社科联建设面临的学术、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学术能力、加强咨政服务和积极推动科普宣传等对策建议,以提升高校社科联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何伟  陈辉 《辽宁高职学报》2002,4(5):105-107
学术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体,它是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术论的选题尤为重要,它影响着整个论的方向,作应选择那些自己比较熟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科或领域的问题。依据学术论的结构和要素要求,通过丰富、充分、正确的论据,以严谨的逻辑揄,证明出论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和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30周年,其目的就是要总结30年的基本经验,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持经济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方向,把经济学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曾明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生。从80年代初即从事语课程与教学论、学解读学与鍪赏理论、散评论与鉴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语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散学会副会长等职。从90年代以来,出版学术专6部,主编2套学术丛书和3部全省高师统用教材,发表论6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社会科学“十五”课题1项、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题1项,以及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多项。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近年来主要研究语课程与教师发展理论、语丈教育化擎与语教育化过程理论,以及阅读拳体理论、阅读接受理论、阅读对话与体验理论等学解读学和语阅读理论,在全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其学术专《学解读学导论》、《语阅读活动论》与主编的《新世纪语教师发展丛书》,被学术界视为“别有创意之作”。其中,《学解读学导论》,在《光明日报》、《读书》、《艺报》、《中国图书课论》发的评论中,被称之为“第一部学解读理论的开创之作”。其次,他的散评论和鉴赏理论研究也有广泛的影响,有的章被全国嵌新课程语教材教学用书》(人教版)采用。[编按]  相似文献   

16.
正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历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和精华。苏教版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文本,《唐诗宋词选读》全书都是诗词鉴赏。书中每一首诗词都十分经典。当我初捧此书时,犹如拿着一本浓缩版本的诗词鉴赏词典,每每品味起来,犹口含甘饴,回味无穷。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的授课已经完成,在获得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看起来有点遗憾 1.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认识。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重视法制建设,培养法律意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大散《飘逝的绝唱》结合古蒲州自然地理环境、人环境的实地考察,对《西厢记》作了全面的美学诠释,其思想内涵是对美的礼赞,是捍卫美的宣言,表现了李存葆发现美、捕捉美、鉴赏美的健康而高尚的审美观,全篇字里行间包含着对亵渎美的严正批判。这篇大散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散笔调写的一篇优美的评《西厢记》的长篇论,是“散似论”的破体名作,其语言风格雍容华贵、丰腴典雅,语句长短奇偶错落交递,骈散结合,修辞手法多样,意蕴而畅,佳句迭出,是一篇风格独异的大散。  相似文献   

19.
郭晋稀先生致力于《文心雕龙》研究40余年,在以下三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第一,作普及性译介,首开其风。第二,厘正其卷数,并对《事类》、《附会》、《养气》、《通变》、《定势》、《情采》、《熔裁》、《声律》、《练字》、《章句》、《物色》等篇次重新调整,首开其端。第三,梳理其理论体系,前5篇是“全书纲领”;末5篇为“全书总结”;上卷后20篇是文体论,下卷前20篇为创作论  相似文献   

20.
“诗教”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是以诗歌为内容和手段的教育,具有感人心志,移人性情的作用,是融德、智、美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国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教”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弘扬“诗教”传统对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