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炜的写作带有精神思考性,这突出体现在他擅长的长篇小说的写作中.在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代表作中,张炜探索了人对本真生存状态地追求,以及在历史境遇中人应发出的源自良知召唤的声音,从而使整个写作呈现出内在统一的而外化出的沉静与忧愤的不同风貌.这对转型期的思想文化(文学)建设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炜小说中的道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对张炜的影响是潜隐然而又是深刻的,张炜对道家的价值观表现了明显的接受与认同:他突出地关注自然,要求平等地对待自然,反对以损害自然为代价发展经济;他赞美质朴自然的人性,强烈抨击那些巧言善辩、虚伪奸诈的恶人。在《古船》等作品中,他肯定了柔弱不争的处世哲学,而对财富的积聚、权利的争夺表现了本能的恐惧。道家精神在张炜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张炜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纯美的注视、文化批判到文化坚守等三个富有逻辑意义的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专注于发现和表达自然乡土的自在之美;在第二个时期,他的视点转移到了文化批判,揭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人性的矛盾和痛苦;在第三个时期,他又一转现代文化立场,而开始了对颇具保守色彩的农业文化的歌颂。在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张炜小说内容、主题、人物等方面的变化之路,也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为文学评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论范式。在生态批评的视域中,沈从文和张炜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阐释对象。作为具有典型生态意识的代表作家,沈从文和张炜在乡村风光的描写和人事、人性的叙述上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述展示中呈现了相同的文化趋向和不同的特色。分析评述沈从文和张炜作品的异同,展示其以极具审美性和创造性的方式致力于文化退守这一文化生态的建构的努力,应当对当下生态文学的和谐发展及生态批评理论的构建有一定的参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直是张炜崇敬的作家,张炜在小说创作方面深受鲁迅影响。从二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文化精神气质的构造两方面入手,寻根究底张炜受鲁迅影响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6.
张炜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作家。他的文字是纯粹的、诗意的,他的做人也是纯粹的、真诚的。他的作品,每一部每一时期好像都可以看到他在某些地方的特别之处,他的每一段落都可以拿来诵读。这就是纯粹的文学。张炜用自己的文学营造了特殊的精神领域。在当代文坛,张炜无疑是既具复杂性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他始终带着明显的个人特点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从《古船》到《九月寓言》,从《外省书》到《丑行或浪漫》,他的创作道路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初春时节,我再次采访了张炜,与过去的访谈不同的是,这次我们谈到了他中学时期的写作之苦,他对于中…  相似文献   

7.
张炜在自己的创作中,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近乎疼痛的理性思考为基础,建构了厚重而高远的精神和思想大厦。回归自然作为张炜思想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反复传达着作家返回生存以及生命本真状态的努力方向。在发展主义至上的时代,他追问的是关于生命的本原和精神性存在,以及人类可能抵达的精神高度。在失落中寻找,在寻找中追问,不仅向旷野大地寻找生命的现世家园,还向历史文化和自然哲学寻找生命的终极家园。张炜饱含忧患意识,以超越世俗的洞见,为我们营造了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生命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9.
对理想主义的执着、时民间立场的坚守以及对人文精神重建的渴望,是张炜创作的典型特征.1990年代开始,张炜创作了以<九月寓言>为代表的一系列长篇小说,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本文试图从奔跑的意象、融入野地的理想两个方面来解读他的<九月寓言>的创作思想与特色以及张炜的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在当代文坛上的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八十年代登上文坛至今,张炜以一以贯之的理想主义情怀、执著坚定的精神信仰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为当代文坛奉献了多部激荡着人文主义的小说。本文将张炜小说中展现出的人文主义情怀、人本主义精神和对人的热切关注,称之为"张炜式人文主义"。借用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其数十年的小说创作,关注人文主义在其不同创作阶段所呈现出的一些共同的或新意的精神视点,由此关照中国几十年来社会文化变迁、世俗化形态的形成以及消费性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文坛,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有着沉重的道德意识和知识分子的救世理想,“道德”是张炜小说的基本价值立场。面对着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当代中国,张炜强烈呼唤知识分子的救世责任。但是,张炜创作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高蹈的理想者、不流于俗的漂泊者逐渐回归到生活中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2.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执著于简朴生活的作家。从最初的《古船》《九月寓言》《家族》,到晚近的《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张炜的文字中始终透射出对故土深深的眷爱和依恋之情。从情怀上看,张炜是真正的"大地守夜者",他拒绝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渴望在传统中找到心灵小憩的净土,这是一种绿色精神之旅。在这条没有尽头的小路上,"融入野地"渐渐成为张炜的选择和向往。因此,读张炜的散文,比如《融入野地》《夜思》《羞涩和温柔》,我们能触摸到他的山水情结,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恋和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期我们选用了他的《它们--万松浦的动物们》。这篇散文用朴素的文字,呈现了万松浦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让我们在欣赏那些小动物的鲜活与灵性的同时,也尽情享受作家带给我们的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和温馨。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考证,中日韩三国都拥有丰富的徐福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特别是转化为旅游文化产业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对徐福文化资源特征的再认识是共同开发的必要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就开发徐福旅游文化资源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文学中,张炜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作家。从《声音》到《刺猬歌》,张炜始终以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己任,倾心致力于人类苦难和精神家园的探索。《刺猬歌》是一部具有浓厚寓言色彩的心灵史诗,文本针对当下文化语境,从精神家园、知识分子使命和美学法则建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炜小说《外省书》和《古船》中塑造了有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老人形象。张炜小说深切地阐释和深情地关注着老人的暮年情怀及其生命精神载体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张炜小说所展示出的畏天与崇尚自然的倾向、和合的文化精神和当代的生态意识就是得自于“天人合一”的启示和领悟。  相似文献   

17.
张炜的小说创作中,存在浓重的胶东故土情结。它基于齐鲁儒道互补的文化,使得胶东新时期以来的发展与变化、乡村与城市、现状与未来,成为张炜目光的焦点,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根意识。这种意识从张炜对方言写作的青睐、对胶东文化的热情中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张炜小说所展示出的畏天与崇尚自然的倾向、和合的文化精神和当代的生态意识就是得自于"天人合一"的启示和领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立足于山东半岛辛勤耕耘的作家,张炜始终用饱满的笔触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进行忘情书写,其创作不仅带有鲜明的民间倾向,而且作品中渗透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因子。对张炜本人来说,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齐鲁文化,主张"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浪漫恣肆、哀乐无极的屈楚文化等,构成了其民间文化世界的主要精神形态,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期"道德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张炜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同时,作为具有民间情怀的知识分子叙述者,他以知识分子身份俯视民间,主动与民间接近、与民间融合、在民间寻找文学创作的资源、在民间获取文学创作的灵感。深入解读张炜的作品,对理解其精神立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