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等方法,研究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扣人才市场,阐述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指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市场还属“准人才市场”。为此,需明晰人才资本产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市场中介的管理和培训;开发建设网上市场;强化市场环境的建设;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竞技体育人才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焦洁 《精武》2012,(12):95-96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寐访谈、调查访问等方法,以我国沙滩排球优秀运动员的流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沙滩排球项目竞技体育人才流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国网球竞技人才流动的基本机制和发展趋势,探讨竞技体育人才流动机制的理论依据。用文献调研、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结论: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优秀网球竞技人才的流动性存在着典型的不同特征,网球优秀竞技人才的流动性是推动网球运动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网球优秀竞技人才在垂直流动、水平流动、职业转换和国际流动几种形式当中存在着不同的前景和需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主要结论:国际竞技体育人才流动更加频繁,流动的方向性日趋清晰;国际体育资本的规模逐渐增大,流动性增强;世界整体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实力向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新技术成为推动赛事传播向纵深发展的催化剂;竞技体育全球化推动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政府干预竞技体育的程度日渐增强。建议:我国重塑竞技体育价值观,实现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均衡发展;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训练理论,加强体育科研;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世界竞技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人才流动现状与对策卜晓风(武汉体育学院管理系本科九0级)体育人才是体育最活跃的因素。体育人才的流动巳成为制约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体育人才流动主要存在四种现象:1.流动机制缺乏活力,2.流动渠道不畅;3.流动方向缺乏调节,4.流...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人口的界定。体育人口是指以增强体质为宗旨而又经常、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的总称。具体是指参与身体锻炼,从事运动训练以及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亲身运动的人。其核心是参与运动。目前量化标准暂为每周锻炼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二)体育人口的社会分层。运用社会学分层的理论与方法对体育人口进行社会分层,有助于了解体育人口的阶级构成及其开展体育活动的状况,调剂体育人员各阶层的关系,促进体育人口的流动,推动体育人口的体育活动。根据抽样调查,试图从性别、收入、文化、产业等方面对体育人口进行社会分层。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体育人口男性多于女性,高收入者多于低收入者,中文化者多于高、低文化者,第二产业者多于第一产业者。(三)体育人口的社会流动。体育人才的流动是体育人口中精英部分的流动,其有无流动和合理与否对发展体育事业有重要影响。开放改革后,我国体育人才流动出现“外流多,内流少”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体育人才收入低,体育管理体制有弊端,政治思想工作失误。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是:树立正确的体育人才流动意识,强化体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体育人才的经济待遇,加强对体育人才流动的管理,试行竞技体育俱乐部制。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当前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途径、形式和特点,分析竞技体育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认为,建立人才流动与退出评估机制、完善利益表达与决策机制、制定方案,对人才的流动实施引导与有限限制及完善政策法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是解决人才流动难题的重要措施.此外,应采取多种措施,避免人才资本产权纠纷.在人才流动过程中兼顾多方主体利益均衡,妥善处理人才流动与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鲲  蔡恩伦  姚婧  李刚 《体育学刊》2008,15(2):32-35
分析了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流动的形式和特征.认为合理流动是实现竞技体育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流动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在地域、项目等的分布存在极大的不均衡.只有促进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才能改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整合.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应建立"三位一体"的竞技体育流动模式,应建立健全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流动的保障体系和法制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中国后奥运时代的到来.本研究对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结构调整、培养方式、人才流动调控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行政计划型向计划与市场综合配置型转变;人力资源结构由竞赛参与型向体育保障和体育支持型扩散;人才培养方式由单一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转变;人才流动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后奥运时代对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有效调控是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将继续向城市流动,而且呈增长趋势;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由原来的"自上而下"政府管制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市场经济主导模式,市场经济继续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的继续流动和迁移将对输入地、输出地和流动迁移人群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鉴于对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和未来迁移趋势考虑,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应将重点放在城市中农民工、农村留守人群、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12.
从沉浸的角度探讨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沉浸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行为意向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组织规范、注重过程目标、注重形式、内容充实、意义丰富、建立内在动机、综合发展等因素促进沉浸行为意向的形成.同时,沉浸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影响沉浸的各因素之间也存在交互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国外优秀职业体育联赛中竞争性平衡战略的运用进行研究,探讨了国外优秀职业体育联赛中竞争性平衡战略应用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职业体育联赛中俱乐部球员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是影响体育职业联盟竞争性平衡的关键因素。收入分享制度、选秀制度、转会制度及"工资帽"制度等构成国外职业体育联赛竞争性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及中国职业体育联赛发展的现实,从竞争性平衡战略的2个核心要素为基础,提出缩小俱乐部收支差距、有效推进选秀活动、合理限制过高收入、全面推动球员转会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冰雪项目优秀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的分析,阐述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个时期,冰雪项目人力资源的分布不同、流动形式不同,指出在市场经济时期人力资源是在垂直流动的基础上的水平流动,国际流动频繁,职业变动多样,并提出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流动等方面的建议,旨在为我国冰雪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竞赛表演服务生产与消费过程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了解我国竞赛表演行业服务营销的现状。结合服务营销管理理论,理解竞赛表演服务生产与消费过程整合的内涵,提出了竞赛表演服务流程,以及竞赛表演服务在质量和数量方面进行整合的营销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判,认为北京奥运会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举国体制的完善、科技体育的进步、体育人才的流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建军 《体育学刊》2001,8(6):40-44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处理方式和融资工具,在我国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对于正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中国体育来说,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推进体育资本市场的发展,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增强银行资产的活动性,椎进体育市场的发展,优化体育产业的资本结构。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的一级市场,提供投资的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期我国为了御国保种开始对体育进行改革,传统体育遭到冲击,近代体育登上历时舞台。在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国时期再到军阀混战到抗体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代体育在战争中艰难的发展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现代化体育发展才开始步入正轨,到现在经历了60余年我国由体育发展成了体育强国。随着历史的进步,我国人民的健康需求也不断地变化着,人们对健康观念认识的改变也影响着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