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笔者对几所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质量保障等.这些现象极大地牵制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就"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及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与今后培养的策略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形势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要进一步提高外语学院应用技术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具体措施和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通过培养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来推动该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经历了被动适应期、探索发展期,已进入了规范建设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总量已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专业教师总数的80%"。但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迅速壮大的同时,我系乃至兄弟院校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群体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以下简称商英专业),从公司引进的教师较多,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这一现象极大地牵制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人就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要发展兼职教师,加大支持力度培养专职教师,提高外贸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学校和外贸企业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等促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应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培养目标需求与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双师素质"师资方面、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建设应该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来优化。  相似文献   

6.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论在概念体系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都存在混乱之处.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阐释了"双师型"教师的正确内涵,指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构建高职教师的职前培养体系和职后培训体系,以促进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商务英语专业在进行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作为一门复合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新兴学科,商务英语专业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全面的商务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文章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对商务英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A2):1-2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医学独立实验室合作,共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校通过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培训基地、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措施,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决策、制度和平台保障,"双师型"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为企业和医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人生职业发展路径,使教师在发展自身教育素质的同时发展企业技能;根据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的特点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生涯路径,并提供相应的素质培养平台,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法制,有效地培养和管理"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社会上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摇篮,高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本土人才国际化的发展。首先分析高校改革商务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高校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地方高校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助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孙佩石 《成人教育》2007,(10):29-31
该文指出,要充分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探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要面向企业引进高技术专门人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拓宽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激励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已经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河南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众多对外贸易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通过对河南本省应用型本科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状况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存在若干问题.文章从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等角度入手,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这就需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在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几种内涵为出发点,通过剖析当前高职“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高职“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几条途径:提升“双师型”理论认识,丰富知识和能力结构;亲历商务工作场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校企联动,提升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参与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袁群  李慧懿 《海外英语》2012,(11):92-9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英语商务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高校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摇篮,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有利于推进本土人才的国际化。文章在分析高校外语应用型人才特征基础上,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实践教学几个方面探讨地方性高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文通过分析地方经济下商务英语人才创新培养的定位和商务英语人才创新培养的实施,提出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对高校构建培养国际化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师资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却存在着诸多难题,"职前培养"先天不足、培养政策体系不健全、行业企业未能充分参与、职业院校缺乏长远培养规划、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薄弱,致使"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效甚微。为此,我国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亟需构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职业院校与教师"五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方能解决培养中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7.
汪琪 《教师》2014,(16):113-114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商务日语专业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样对老师的技能要求就要宽、深、新、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辅助条件。如何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的重要作用?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有哪些要求?如何培养商务日语专业"双师型"教师?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教师在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地方院校都缺乏"双师型"的商务英语教师。本人先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提出了六种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提高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专业从属英语语言学科,“语言 专业”的“2 2”培养模式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复合性,而“双师型”、“双证型”师资队伍的打造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组织编选则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复合面的支撑和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践教学体系滞后和流于形式。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经济学性质。以广交会等大型交易会为平台,单项模拟训练———综合技能模拟训练———顶岗实习这一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商务英语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等经济学特征,对克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形式主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