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两个有很多相似点的国家,两国都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成为独立联邦国家的历史较短,居民多为英国移民的后裔,有着相同的文化历史渊源。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在短暂历史中,迅猛发展且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的教育发展都经历过从单纯模仿英国模式到独具特色的蜕变过程。本文拟从两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入手,探讨两国教育,并对照我国的情况,以期得到对我国师资培训方面有益的启示。一、职前培养阶段培养机构及方式职前培养制度一般包括定向型和非定向型,定向型是指由独立师范系统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它国经验,提出了师资培养应以定向型为主、非定向型为补充;教师学历层次由三级向二级发展以及实行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范围来看 ,各国师范教育体制主要有定向师范教育 (封闭式师范教育 )和非定向师范教育 (开放式师范教育 )两种类型。定向型是指在从事教师工作方向的指导下同时进行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培训的师资培养模式 ;非定向型则是指完成学科专业学习后再确定从事教师工作方向并进行教育专业培训的师资培养模式。二者所要解决的是师资培养过程中学术专业培训和教育专业培训的相互关系———顺序安排和结合方式的问题。事实上 ,不论定向型培训 ,还是非定向型培训 ,都在逐步加强教育专业培训 ,因为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乃是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创立的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由早期的师范学校改制为师范专科学校,进而演变成现在的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同时由部分综合大学参与培养师资,已经基本建立起自成体系的师范教育系统。师范教育以培养师资为根本任务,具有专业的扎实性与教学技能的师范性、培养结构的层次性与类型的多样性、培养目标的多元性与培养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呈现出师范教育制度由定向型向非定向型转变、培养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变;课程建设由单一基础课程向教育类课程、综合课程参与的多元化转变;师范教育的重点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教师培训由职前培养向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转变;教师队伍由无法可依向法制化、制度化转变;教师学历、素质等由低向高转变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师范教育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非定向型师资培养模式为主导的、专业设置完备的、体系完整的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美国的师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设置了大量的学位与证书教育计划,以满足中小学校对教师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我国当前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以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本科特殊师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职前培养模式和以短期非学历培训、长期函授学历培训为主要形式的职后培训模式,并对其特征及弱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主张从封闭式、定向型师资培养向开放式、非定向型师资培养模式转变,从单一的师资培养模式向多样化的师资培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学习共同体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婧  冯锐 《中国教师》2008,(3):39-41
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主要是由职前培养、任职培训和在职进修构成的三级体系,是一种封闭的、定向式和以终结型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由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来培养,同时,为了加强教师在职进修,在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培养体系外,形成了以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以及各级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2001年,我国师范教育的理念开始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的"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发展,开始从单一的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向"专业教育、入职辅导、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体系转变。[1]"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项针对农村学校师资脱岗培训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培训计划,是教师教育"一举两得"的好办法。2010年海南省琼州学院参与"国培计划"顶岗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逐步改变由师范院校定向培养新师资的固有模式,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师资来源多元化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教师的在职培训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职接受教育成了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在教师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互独立,互不关照.教师的职前培养由师范院校实施,教师的职后培训由教育行政部门策划组织,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段分离的模式,严重地影响了教师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
张灵  宫君美 《教育探索》2011,(9):153-155
韩国教师教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完成了转型,实行了教师培养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一体化,即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提供多样化的师资培训项目、严格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和教师录用制度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学习和借鉴韩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经验,对于提升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两个有很多相似点的国家,两国都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成为独立联邦国家的历史较短,居民多为英国移民的后裔。有着相同的文化历史渊源。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在短暂历史中,迅猛发展且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的教育发展都经历过从单纯模仿英国模式到独具特色的蜕变过程。本文拟从两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入手。探讨两国教育,并对照我国的情况。以期得到对我国师资培训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表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趋向于在综合大学培养师资;二是加强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和重视教育实习;三是重视教师教育的连贯性,系统统合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与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师范教...  相似文献   

13.
对普通教育教师进行职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澳大利亚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在教师职前全纳技能培养体系中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要求,提供了针对性的学习机会,确保了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全纳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国教师培养模式呈现出由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向非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定向型与非定向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师培养模式过渡的发展趋势的今天,我国教师培养模式也必须在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师范精神的演变、本质的特征。“师范精神”回归校园是现代教育工作的业务之急。在师范教育方面,详细分析了师范教育目前流行的定向型、非定向型、混合型三种办学模式的利弊。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一旦条件成熟,必然从定向型、非定向型转向混合型建制。从师范教育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互相分割的视角出发,提出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幼儿师范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改革呈现出由封闭、定向型向开放、非定向型转化和培养层级不断提升的两种基本趋势,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培养层次的盲目提升、不合格培养机构大量增加、生源质量急剧下滑、课程设置严重滞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互隔离等。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以推动幼儿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教育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大量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线教师。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对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职前培养和职中培训两种途径实现。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基地,《现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育一体化有两层含意: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制约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的因素有:政策制度、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要以教师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使培养模式具备接触小学教育实践的职前培养特色和接触大学教育的职后培训特色。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师教育存在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分离的格局,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为实现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有效的整合,需要强化政府在教师培养与培训整合中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采取高校内部实施面向终身教育的管理模式,推行“三位一体”的师资培养培训模式,积极吸收中小学优秀教师来优化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辽宁教育》2013,(4X):92-94
<正>美国的师范教育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非定向型师资培养模式为主导的、专业设置完备的、体系完整的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美国的师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设置了大量的学位与证书教育计划以及非证书、非学位学习计划,以满足中小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一、非证书、非学位学习计划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在职进修,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中可以选择这种非证书、非学位的学习计划,这些计划主要是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位与证书而在目前又不想更改其学位与证书的在职教师提供的。从事这种学习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州往往根据本州的特点,要求地方学区因地制宜开展这类学习计划。从事这类学习计划的形式主要有:(一)师资培训日各州一般要求地方学区定期开展在职教师进修活动,有些州规定由学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