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统计”是大学统计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适合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文章以“生物统计”教学实践为基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引导其动手实践每个教学模块所涉及的算法,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从而提升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肖正清 《考试周刊》2023,(11):145-148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深化知识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具有必要性。现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刷题”为主的巩固方式以及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薄弱,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强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或“问题串”贯穿教学始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二是立足教材,开展多元化的生物实验或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三是引入STSE试题教学策略,严格按照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设计生物试题,改变漫无目的的“刷题”现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中职数学教学而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对中职数学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究,收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积极构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施统计实验教学、指导社会调查、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和指导生物学科野外实践,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学习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例,基于“问题解决”对推理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展开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6.
马金凤  汤骅 《数学教学研究》2010,29(4):57-58,6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培养学生对概率统计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我们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以数学发展史介绍贯穿授课始末;课堂教学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检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把问题解决看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而这正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那么,如何将“问题解决”运用于生物教学之中呢?  相似文献   

8.
李大乾 《考试周刊》2024,(15):88-92
为了提高学生在数学统计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数学统计活动为媒介、以数据意识为统计活动的“动力系统”,探索在问题导向下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路径。在小学数学统计活动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必须激活统计活动的“动力系统”,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内在含义并建立数据意识。学生在数据意识的驱动下解决各类问题后,就能形成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完成数学统计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促进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首要目的。然而,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刻不容缓。一、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迫切性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种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生物学问题的探究、假设的验证、结论的归纳几乎都离不开实验。同时,生物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实践,从而了解生物知识本质,掌握其学科特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生活中运用生物原理解决日常遇到有关问题的能力。因而高中生物教师应利用问题教学法有效开展生物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59):146-147
生物统计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不可缺少的工具。该课程教学多强调公式记忆和推导,而忽略生物统计的应用特点,且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偏低。本研究通过以案例教学和专题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统计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大创"及我校"太阳鸟"等项目中,较熟练地应用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问题,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靖  邹吉祥  同丽嘎 《考试周刊》2016,(15):160-161
统计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针对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存在的"理论讲述占用学时长、强调数学属性、忽视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低等"问题,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以统计思维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主导,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是指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科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反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的。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把“培养实践意识,创设实践情境,开展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以“电功率”教学设计为例,基于“ARCS”模型,以问题解决为基础、以概念建立为中心、以问题情境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与节能为升华,立足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 ,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 ,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 ,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 ,领悟科学观念 ,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研究性生物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生物教学不同 ,它更强调生物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 ,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生物教学的特点。1 “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问题解决模式”的程序可分为 :创设问题情境→提供 (收集 )科学事实…  相似文献   

16.
谭灿娇 《考试周刊》2009,(5):166-167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重点研究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考核方案设计,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现实性与挑战性问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检验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要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出发,体现综合性与现实性,要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前沿问题,“能力导向”也已深入到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各个环节。生物新教材中含有很多的图表,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图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生物图教学就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以图文信息转换为中心而开展的一种教学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当前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提出基于开源和群智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方法。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课程实践框架,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开发上规模、有创意、高质量的软件系统;通过学习、重用和改造开源软件开展软件工程课程实践;借助开源社区中的群智知识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此外,介绍了支撑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软件工程及教学案例资源。5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践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等得到了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两课”实践环节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与成才有关的实践,锻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但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践环节存在教师对实践环节有认识误区、实践效果欠佳、缺乏有效的实施模式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观念、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拓“两课”教学实践环节的新思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合理规划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