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岳学渊 《新闻战线》2023,(13):27-30
四川观察持续构建品牌型新媒体,将移动客户端建设作为传统广电媒体平台化转型的战略要道。通过品牌赋能,突出内容、用户、服务、品牌等4大特色,拓展“广电+政务服务商务”全链路服务,提高平台价值和用户活跃度,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4,(20)
正@栾春晖:自媒体的核心本质应该是个体维护自我品牌的工具,自媒体产品也是每个个体的即时更新的个人电子简历,其必然是辅助于个体树立品牌形象,维护品牌形象,确立专业性的基本工具,其最终的价值实现更应该表现在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的变现过程,这种变现过程不仅仅是所谓服务商业的文章,或者是流量带来的广告,当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候,商业文章已经成为一种海量信息,而分散后的互  相似文献   

3.
郑杰 《中国记者》2015,(3):125-126
面对全球性"报业危机"困境,新闻资源整合、媒体互动、融合、交流、合作是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对地方纸媒而言,借助与省级以上媒体合作的机会,将其特有的新闻服务优势最大化发挥,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正确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沈春宁 《传媒》2021,(8):77-79
2020年是中国电商产业直播带货元年.不同于商业类直播带货,主流媒体直播不仅是带货,更是品牌和公信力.主流媒体的直播带货有其天然优势,需要将媒体责任、社会影响、公益助力、商业变现等多元诉求合一,打开内容与服务的边界,打造社交新零售,进入媒体融合转型、经营转型、布局内容领域的新赛道.  相似文献   

5.
李登清  李佺  许玲 《中国广播》2014,(9):103-103
对任何媒体来说,除了发行和广告这两项盈利的硬指标,还有一项软实力,就是媒体的“品牌”。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相关的合作对象,服务特定的受众人群,这一方面可以继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一方面也推动了媒体的专业化和分众化。一些媒体在“品牌运营”上走了歪路,演化为以牺牲品牌价值换取短期利益。比如:热衷于制造各种“排行榜”,企业花钱就能上,谁给钱多谁就排第一;或者搞“黑名单”,谁不给钱就曝光谁。  相似文献   

6.
孙鑫 《东南传播》2014,(3):114-116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在精确性、互动性、及时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单一、传统的内容生产和提供服务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客户量身订做的跨媒体、跨行业、跨领域的活动组合方案正在成为客户选择合作媒体的主要衡量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整合报社资源优势创建一系列的品牌活动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既满足广告客户的要求,又拓展报纸的盈利空间和市场影响力。品牌创建能大幅提升报业的影响力、行动力、创造力,从而持续提振报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当下,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语境下,业界谈论得较多的是如何做好加法,内容生产搭上技术赋能,在市场的流量竞争中突围、变现.但是,一些突出的问题逐渐展露,比如,有的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互不相容,有的一味地追逐流量,新媒体与母体分离,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品牌影响力等.基于此,媒体深度融合语境下,也需做好相应的减法,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8.
品牌是提供者和社会的一种无形资产,气象传媒品牌对提升气象工作与气象服务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天气频道、德国天气在线以及中国的气象报道,都在气象品牌的塑造中提升了气象服务的影响力和效益.塑造有较强影响力的气象传媒品牌,加强媒体合作是扩大气象传媒品牌知晓度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参与社会化竞争,注重现有资源的利用,并且将气象传媒品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持之以恒地打造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晨 《传媒》2021,(22):67-69
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传播形态表现出独特结构,比如,以移动为场景的内容建构、以数据为架构的精准推送、以人际为纽带的交互推广、以情感为内核的受众融合.然而,主流媒体也面临题材内容受限、传播语态转变、商业变现困难、同质化程度高等传播壁垒.对此本文认为,主流媒体要扬长避短发挥专业优势,加速品牌年轻化转型,积极开辟垂直领域,拓宽跨界合作模式,通过提高价值引导力推进媒体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新闻报道内容产品的延伸和发展,媒体社会活动因其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越来越明显,日益受到各新闻单位的重视,许多媒体把它视作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中心视频化是倒逼变革、脱胎换骨求新生,由文字报道、传统电视报道为主转为视频内容生产为主。视频化是融媒体中心将内容和渠道整合一体,多元传播于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扩大影响力和变现能力。融媒体中心视频化与人才选用、流程再造、体制机制创新相互磨合,交叉激励,同频共振,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12.
张晶 《东南传播》2020,(8):17-19
在短视频MCN行业发展浪潮的市场驱动下,广电媒体发挥资源和内容优势,纷纷布局MCN。广电MCN以自主建立或与头部平台、市场公司合作的构建形态,用互联网思维,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探索出以"内容版权+流量分成"、"广告营销+内容电商"和"直播带货"为主的商业变现模式。本文通过对广电媒体MCN的发展机遇、构建形态、变现模式及运营思路探析,为处于媒体融合深改期的广电媒体找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黄娴  陈超 《当代传播》2021,(5):87-89
当媒体融合走入深水区,一个正在形成的共识是:主流媒体理想的"变现"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宣传中心工作不走偏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通过检视主流媒体"新闻编辑室"的内容生产,认为由融合进而变现要着眼于传播对象从受众向消费者的转变,瞄准当下融合传播流程、体制机制和传播生态等领域的难点与堵点,以创新性的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电视媒体广告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互联网媒体与移动客户端广告增长迅速.新时代下,电视媒体有别于传统的广告合作模式,朝着多样化、精准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在节目上做出相应调整,配合广告主精准营销,为品牌赋能,并打通销售渠道,促进产品变现,取得了不俗的合作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钟剑茜 《当代传播》2008,(3):114-116
媒介竞争的激烈化,使媒体品牌建设的任务目标日趋急迫。如何确立媒体品牌培育原则,如何提高、强化媒体品牌经营的质效,已成为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探讨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培育原则和品牌经营方法,为广播媒介的品牌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在经历来自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后,报纸的时效优势和话语垄断优势减弱,而核心优势逐渐集中到品牌影响力和人才优势.《扬子晚报》创刊31年以来,在江苏省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品牌价值变现存在非常大的空间;而报纸多年培养和储备的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也成为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孔乂国  何钐  刘青昊 《传媒》2007,(2):56-57
目前,腾讯、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为了提高自身影响力及商业价值,借助其他媒体传播自身品牌及观点,与传统媒体,特别是财经类媒体的活动合作日益频繁,同时在与传统媒体合作当中的先发优势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形成新的品牌影响力,是党刊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前线》杂志通过精确的品牌定位、精心的内容建设、精细的品牌服务、精到的品牌经营,成功培育了党刊新媒体品牌——《前线学习手机报》,为党刊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19.
在打造品牌栏目的过程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媒体双行线》注重渠道拓展、内容建设创新、栏目定位包装和栏目规划。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利用对象国主流媒体播出平台的"杠杆效应",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在俄罗斯、中东欧地区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媒介竞争的激烈化,使媒体品牌建设的任务目标日趋急迫.如何确立媒体品牌培育原则,如何提高、强化媒体品牌经营的质效,已成为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探讨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培育原则和品牌经营方法,为广播媒介的品牌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