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盲盒文化是近年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热门现象,青少年通过购买不可视的商品,寻求刺激感、满足感与成就感。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青少年研究,探索在不确定性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中盲盒文化现象的成因、特征和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市三所中学的26名青少年进行了深入的个人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展现了青少年眼中的盲盒文化。青少年通过盲盒消费,不仅创造了独属于“Z世代”的代际文化,建立了群体身份认同,更展现了盲盒文化是中国当代青少年认识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未来做积极准备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青年群体在对偶像崇拜中形成固有圈层并衍生出的一种青年亚文化,是当今流行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青年群体的追星行为从零散化往组织化发展,经历了"追星族""粉丝文化""饭圈"形成、"粉丝经济"四个阶段,是时代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偶像崇拜方式和媒介的变化.粉丝经济的形成,是以商业资本运作为主导,通过网络技术赋能,实现粉丝与偶像的良性互动,吸引青年群体自发参与.随着偶像、明星的影响力扩大,也凸显其存在的瑕疵与不足,并衍生如拜金主义、过度消费、盲目崇拜等不良价值观念,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需要从价值观、消费观、是非观三方面加强,在保持多元文化的同时,引导青年亚文化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盲盒,多指在包装匿名的情况下,以消费者在特定范围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来销售的玩偶手办。由于商家不对款式做特别标识,消费者只能凭借运气购得。作为一种与幸运值博弈的商品,盲盒迅速走进年轻群体,成为近年来爆火的潮流玩具。“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则成为当下年轻人对盲盒消费的调侃与感慨。追溯盲盒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群体是班级中一种常见的群体。新时代背景下的班级非正式群体经过"变异"升级,衍生出许多新的"圈子",形成了所谓的"圈子文化"。班主任要通过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重新建构,借助社会与家庭、学校三方的力量,让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圈子"。  相似文献   

5.
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当今校园的追星热潮便是"名人效应"的一种表现。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盲目追"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其实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何止万千,教师完全可以因势利导,从历史人物中去帮助学生寻找人生榜样,在教学中也创设一番"名人效应",即运用历史名人资源对青少年有的放矢地进行感染熏陶,引导他们以杰出的历史名人为榜样,感受名人魅力,吸取精神力量,提升人文素质。一、多角度开发运用名人资源,多方位影响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玩商"是一个从传统中走来的时代新命题,它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入大众视野。在一些传统学科关于"玩商"的讨论中,我们发现这一概念已逐渐摆脱传统的偏见,被不断赋值。时代的快速发展向"玩商"提出了许多新议题,这需要我们以更加多元、人本的姿态去理解"玩商",为青少年的成长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城市青少年中上网的比例达到72.1%,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众文化的普及促使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向一种"全新的文化共生状态"迈进,而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也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犹如一道通关密语,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是粉丝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  相似文献   

9.
多文本阅读     
<正>[文本一]中小学生“入坑”文具盲盒盲盒,是不能提前得知产品具体款式,只能盲选购买的玩具盒子。因具有随意性、惊喜性,备受年轻人追捧。盲盒也逐渐从一种产品变成了一种概念,“万物皆可盲盒”。最近,印上“惊喜盒”“神秘盒”“好运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俘获了一批中小学生的心不少笔、本子、橡皮等文具纷纷套上高颜值的盒子,隐藏自身的款式:消费者只有在付完钱拆开包装后,才能知道买到的是不是自己心仪的款式。  相似文献   

10.
"盲盒"这个词,以早些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便是"扭蛋"。随着物质生活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所追求的不再是指尖般大小而又简陋的玩具,审美与眼界上升促使"盲盒"逐渐占据着市场。驱使顾客购买"盲盒"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是激将法激出的极力渴求。"盲盒"包装上的商品样式多则几十种,消费者看到心仪的款式便抱着尝试的心态买下,若是不满意就会认为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当碰巧买到了想要的,便会萌发出庆幸自己好运的自我满足感。  相似文献   

11.
正向榜样学习,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天性。心理学揭示,青少年大部分行为都是在模仿中形成的。母亲在鼓励幼儿品尝一种新食物时,自己往往会先吃,并做出津津有味的表情,反之亦然。同样的道理,处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青少年只有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鼓励或被惩罚后,才会在后来做出类似行为,或者抑止该行为。这里的"他人",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如此的大,以至于卢梭用他急切的语调喊出了:"榜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产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青少年群体生活环境的改变。近年来,很多青少年因过度使用网络,产生网络依赖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对青少年网络依赖的现状分析,探讨当前青少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危害,提出应对策略。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依赖,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企业和青少年自身形成合力,创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初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诗歌作品,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也是被认为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需要语文教师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传授学生有关诗歌的知识,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话、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民族自强意识是辅助青少年全面成长的关键性精神组件。在"一带一路"构想濡染之下,民族自强意识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对青少年群体的培养要求与途径也因此而得到适时调整。考虑到青少年群体精神成长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汲取"一带一路"构想的养分,更新民族自强意识的形式与内容,创造更为科学的培养模式,无疑能够协调实现新型发展观念纵深拓展与青少年群体长效化精神成长的交互同步。  相似文献   

15.
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看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人类"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个新起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从青少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服饰装扮到流行歌曲、从对明星的追逐到体闲生活、从职业岗位到社会地位的影响力,青少年文化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青少年经济","一个青少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新新人类"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具有了时代性和现代性.本文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试图对"新新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传统青年群体的特征,从而对这一群体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非正式群全,一般是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交往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群体组织,有时称小团体,国外也称"隐形组织"。处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越来越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控制,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又迫切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友谊和经验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小群体,以满足安全、归属的需要。同时,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较大发展,但他们的自我认识仍然是借助于他人或小群体的评价来实现的。再则,青少年学生正值青春期,面对着许多新事物、新困惑,而他们又不愿意或不可能同家长或老师交流,因…  相似文献   

17.
群体盲思对企业决策的负面影响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分析了我国企业群体盲思的形成原因,并对企业管理中任何防范群体盲思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的改革"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不能让掌声和赞扬只成为优等生的"专利",不能忽视后进生——这个更需要得到关爱的群体。后进生由于在智力、学业、思想纪律等方面的培养和获得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或障碍,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被教师往往视为"另类"而遭受"特殊"的待遇,比如愤怒的语言指责、武断的否定、变相的体罚等,这些都会使后进生的心灵受到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现代网络语如何"养成"90后青少年们的价值取向。作者讨论了语言语境顺应的特点,指出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源于社会语境,使用群体的语境并在这些语境中更加被强化;作者还分析了90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指出青少年们的追求个性等心理容易于网络语的标新立异相结合,从而形成新型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有负面,消极的,也有正面,积极的,但作者希望网络用语能够在充分自由的成长和发展中得到相应较规范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帮助90后的青少年们形成健康的,对个人成长,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90"后的大学生被形象的比喻为"草莓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有针对性的新思路。本文从"草莓族"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入手,探讨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