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自清以家事为题材的散文大多平淡朴素、含蓄哀婉,绝无写景散文中的那种摇曳多姿。《背影》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它抒写人伦之常,表现父子深情,语言素洁无华,叙事如话家常。那么它何以能在众多讴歌父爱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之作,以致“背影”一词也成为父爱的代名词呢?  相似文献   

2.
茅盾,陆蠡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散文作品,比较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两人各自的心灵历程,热爱祖国,追求自由的精神,反映劳动人民苦难,运用象征手法等方面,有相同或相似处,在散文的题材,表现技巧,方法和语言风格方面又有许多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对散文艺术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影》是朱自清脸炙人口的代表作,在散文中表现了父子深情、人间真爱,三毛和林非也写出了同一主题的散文。本文以这三位散文家的三篇作品为例,运用陌生化理论和莱辛《拉奥孔》中的有关现点,对散文艺术构思作了一点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昭通青年作家杨恩智的第一部散文作品集《被风吹净的村路》的文本细读,从作品集中的主要题材,表现风格挖掘作家内在的创作心理机制,分析童年经验在作家创作中的作用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并进而评价杨恩智的散文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笔法灵活,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纵观古往今来的散文名篇,在题何内容、构思立意及表现技巧方面,天不借助写实和寓意来突出并增强散文的表现力,从而体现散文作品的美学价值。以往传统散文分类,一般分为叙事和抒情两类。这种分类,主要是从语言表达角度划分的,它略涉及散文题材,却不涉及散文的主题,更不涉及散文的表现主题和技巧方法。散文的写实和寓意,恰好是从题材、主题、表现技巧和语言特色诸方面综合归纳确立的。这种从表现力度上的划分,不但有助于正确理解一篇散文,而且有助于散文的练笔。所谓…  相似文献   

6.
刘晓娟 《文教资料》2008,(31):10-11
人类社会对于情感道德的培育和认识,最先形成于家庭组织之中,家庭是一切人伦的起点,因此,元代杂剧创作中涉及家庭伦理题材的悲剧作品很多,在描写家庭生活题材的剧作中,总是以父子、夫妇、兄弟关系为核心,在剧情中积极表现父子、母子、婆媳、夫妻、兄弟、妯娌、妻妾等伦理关系.本文就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中"谋财背义"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这些作品所暴露的置身其间的人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与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张中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记叙性和哲理性散文。其记叙性散文形态新异、独树一帜,凭独特的题材和个性化的语言享誉文坛。在散文中张中行着力表现文人的意趣和文人独有的价值观;在题材关注和主题表达上与官方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而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非体制化”和布衣本色。其记人散文以“史家笔法”为主,力图还原人物的历史面貌;同时借助小说的白描手法,成功勾勒人物形象。但其部分作品也存在疏于选材和叙述交待过于细碎、内容芜杂琐屑等毛病。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张中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记叙性和哲理性散文。其记叙性散文形态新异、独树一帜,凭独特的题材和个性化的语言享誉文坛。在散文中张中行着力表现文人的意趣和文人独有的价值观;在题材关注和主题表达上与官方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而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非体制化”和布衣本色。其记人散文以“史家笔法”为主,力图还原人物的历史面貌;同时借助小说的白描手法,成功勾勒人物形象。但其部分作品也存在疏于选材和叙述交待过于细碎、内容芜杂琐屑等毛病。  相似文献   

9.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工小令,大量写闺情,询风委婉。大晏是北宋初期的“太平宰相”,词中多反映上层士大夫的生活情调和思想;小晏是落拓公子,词中多表现下层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抑郁之情,特别是以歌妓为题材的作品,使小晏词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令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遍地巫风》因题材的平凡、抒写的从容与语言的质朴三者和谐统一,形成了叶梦一种有别于往日散文的新的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或充满人生韵味,或表现殷殷乡情,或饱含文化意蕴,多数作品都能给人以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散文题材的写实美具有多重属性:内容的求真意识与质地的表现性质是散文文体的本体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自身的审美要求;视野的广角摄取与构成的精严选择是散文文体的创作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作者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历来被奉为经典,文中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挚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朱自清与他的父亲朱小坡之间却长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张昕丽现行中学语文教学课本,选收了大量古今中外各类题材的优秀篇目,其中散文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在散文的教学中,应从散文的特点出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得到在字、词、句等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散文中,乡土散文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有共同的内在品格,也有不断生成变化的不同的因素。首先,在写作乡村题材的作品时,他们都已离开乡村,出走造成了压力和精神张力。现代乡土散文作家是在承认“乡下人”立场的前提下时时进行精神回望的:其次,就作家笔下的乡村图景而言,现代作家的描写是丰富而复杂的,但都抱有一种悲剧情怀,当代乡村散文经历了从诗意赞美到多种情调共存的过程;再次,现当代都有一些作家有意在乡村描写中寄寓自己的生命理想,表现了具有形上意义的家园之感。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期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卞毓方的散文十分精妙地调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或穿插点拨,或化简为丰,或虚实互化,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风采,洋溢着催人奋进的时代激情。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诗《再别康桥》,既记录了他思想发展的轨迹,又展现了他文学创作的成就,从中不但可以看出徐志摩作品中的意境美、动态美、韵律美和语言美,也可以感受到散文和诗所表现的现实与想象、客观与主观、渐入与投入的不同,用不同体裁表现同一题材,且美伦美奂,又各具特色,正见徐志摩左右逢源、才力富厚的大家风采。  相似文献   

19.
叶宏 《现代语文》2006,(7):88-89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的文学体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抒情性散文如冰心的《谈生命》,叙事性散文朱自清的《背影》,议论性散文如鲁迅的《灯下漫笔(节选)》等等。散文最大特点是接近生活,抒写作家的真实感受和生活境遇,阅读散文最重要的就是体验作者精神感受和领悟生活的人生百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散文的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俪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王飞 《学语文》2007,(5):26-26,44
《背影》是来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也足叙事散文中的经典。读者之所以喜读这篇作品,最主要的是该作品描述了人世间至真至纯的父子亲情:读者之所以感伤这篇作品.最主要的是该作品逼真还原冉当时当世的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浓浓的落寞与悲凉。然而朱自清的创作本意中似乎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