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诗经》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可谓卓越不凡.《诗经》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女性.《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其塑造的思妇的形象深入人心、动人心弦.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比《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诗经时代到东汉末年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富于表现力的叠音词的大量使用也是《诗经》的显著特点。叠音词作为先秦复音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先秦汉语双音化的方式,也对理解《诗经》文意颇有益处。本文以《诗经》叠音词为研究对象,谨就叠音词产生的原因、叠音词的分类及叠音词的语法功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特征,必须研究《周易》。历代学者都为《周易》作注释、解读,五四后特别是近年注译和硏究著作形成热潮。除算卦和应用、演绎之类以外,这些著作都属注译类,力求还原《周易》原貌,讲出其真思想、真精神。但要进一步推进《周易》的研究,需要对注译类的范型做一剖析、检讨,评论其得失,并提出新的研究和注译方法。《周易》许多卦是有主旨或中心的,必须把握卦的主旨和义理,才能对卦、爻辞有恰当的了解;而在揭示卦的主旨和精神方面,《大象》是最值得重视的。研究和注释《周易》,应以《大象》为启示,将卦、爻辞的义理意象注解出来,既扬弃王弼的方法,也扬弃高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文学大师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在大师笔下,白雪公主成为普通女性,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作家用碎片式的语言表达出对社会的一种玩世不恭的讥诮,反映当代人滑稽无奈的众生相。《大话西游》被称为是表现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影片,电影中通过不断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道德和行为,让女性主义的体现在影片中也逐渐转向后现代,这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与《白雪公主》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在塑造女性时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中,分析其特征,以期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诗经》集中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和礼乐文化精神。自周代以来,《诗经》一直被作为教材使用;一直到现在,《诗经》中的一些经典诗篇仍然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因此,在大学开设“《诗经》研究”课程并且建设成为思政示范课就非常有必要。《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体现了周人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思想。我们应当大力挖掘《诗经》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并且有机融入到“《诗经》研究”思政示范课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在《荀子》一书中,引用《诗经》有83处。除大量引《诗》外,还有一些论《诗》的内容,这都明确地反映了荀子的一些诗学观念。荀子既谈其内容和旨意,又将其统摄在圣人之道之下,视之为道的载体,指导人们修身、从政,很大程度地将《诗》道德伦理化和政治化了,为汉兴以来《诗》的经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诗经》中的饮食描写,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各个阶层的物质生活水平,为我们认识两周时期的农作物、动植物,了解当时的烹调技艺、农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等提供了窗口。透过饮食表象窥探到其中蕴含着的五味调和、和而不同等哲理智慧;贫富悬殊、尊卑有别等阶层分化;及万物有灵、草木含情等文化风情之美。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由我国上古先民的迷信占卜巫术逐步演变形成的,至夏代为《连山易》,到商代为《归藏易》。之所以称为《易》,是由于源于易水,易水流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周易》的许多《卦爻辞》与易水流域的社会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是易水人文物像的综合反映,是夏商及以前时期易水先民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0.
对《周易》中“道”的意义的测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 ,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道”是《周易》中的一个极富哲理的字眼 ,把《周易》经传分治 ,对“道”字作了穷形尽相式的测查和疏理 ,说明断代的定量定性分析是探讨《周易》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也是编纂较为理想的《周易辞典》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2.
《诗经》的英译本种类繁多,研究角度多种多样,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对《诗经》的英译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了详尽的梳理,对重要的相关研究做了评析,以期清晰总结《诗经》英译研究的大致情况,发现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重新认识《诗经》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如何评价先秦诗歌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某些篇章展现出我国上古时期春节、上巳节等岁时节日的民俗习惯。节日民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节日民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种族繁衍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浪漫的上古遗风和天人合一的浑融思想。保护并发扬这些节日民俗,对于我国的非遗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有十多首以男性口吻唱出的恋歌,这些诗歌在表达男性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慕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的男性视角中作为对象的女性情人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情人形象的分类研究,探索周代男子在恋爱中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6.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爱情生活。在这些爱情诗篇中,女性作者记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历史,抒内心的体验,表达了一种对真诚的爱的渴望与追求。从诗歌所表现的她们在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可以看出她们是一群敢爱、敢怨、敢恨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韩诗外传》的编排体例非常独特:几乎每章皆引《诗经》语句作为主题句,并围绕所引《诗》句中的关键词或《诗》句比喻引申意义来组织前人论说、故事、佳言懿行等阐释材料,构成一章的内容;在大多数卷次内,章次的编排按所引《诗》句在《诗经》完整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考索揭示这种编排体例,对正确认识此书的释《诗》性质,追寻其卷次增改的踪迹,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如何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究竟在讲些什么?可以说.这两个问题最少困扰了人们两千余年.因为至少从汉代起人们对这两个问题就已不甚了了。汉代易学家尽管坚持了以象解《易》的思路,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仍然非常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典型代表,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很多于此相关的论文都对男主人公和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但是笔者认为悲剧的产生有其内在和外在之分,造成悲剧的原因也并非单一,因此,本文试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女子自身的性格因素,一方面是男子的品德和外在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涉及礼物往来的共有31篇,其礼物可划分为赠答之礼、贡赐之礼、祭祀之礼.《诗经》礼物书写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植物书写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神人同构的观念,动物书写呈现了对权力和力量的尊崇以及对受祭者的重视,而玉器则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和对美的追求.《诗经》礼物书写及遗赠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