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商榷了《荀子》杨倞注中的"绝""暴""振""挈""伐""安""锋""称""道""属""墐""辨"十二个词的意义,以期更深入推进《荀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诗经》有三篇《扬之水》,分别属于《王风》、《郑风》和《唐风》。上博简《诗论》提到的《汤(扬)之水》究属何篇,是一个比较费解的问题。从诗旨上看,简文所指者当属《郑风》。由诸篇《扬之水》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较为深入地认识《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兴”与“比”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母经》农学预言是预测农业生产的农学预言体系,是我国农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地母经》农学预言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又以乙未年预言诗为例,解析了《地母经》的预言思想和预测功能,认为《地母经》农学预言结合中华传统哲学理念,通过对农业生产规律以及气象学、物候学等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预言诗的形式预测未来的气候和物候特点、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韩诗外传》的编排体例非常独特:几乎每章皆引《诗经》语句作为主题句,并围绕所引《诗》句中的关键词或《诗》句比喻引申意义来组织前人论说、故事、佳言懿行等阐释材料,构成一章的内容;在大多数卷次内,章次的编排按所引《诗》句在《诗经》完整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考索揭示这种编排体例,对正确认识此书的释《诗》性质,追寻其卷次增改的踪迹,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天辞职携眷西行,到了秦州。在秦州他写下了五律组诗名鸽《秦州杂诗二十首》、《天河》等诗,其中多称说“天河”、“河汉”、“牵牛”等,同天水得名之义完全相合.而且从大体的地域方位上说.也是正确的.可见杜公对牛郎织女传说中“天河”在现实社会中所对应之水.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都有所认识。他后来在夔州时作了五古《牵牛织女》,在“托意君子进身之道.故感牛女故事而赋之”之外.诗中也反映了杜甫在青年男女关系问题上的一些看法。由此,我们也可略窥牛郎织女传说在唐代以后小说、戏曲中沉寂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被更具教化意义的董永的故事所覆代。  相似文献   

7.
从《离骚》和《凤凰涅檠》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比较中,看郭沫若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存在着矛盾和一些其它的问题,《诗经》不仅是"诗"而且是"经",是"诗"与"经"的辩证统一,"诗"与"经"二者缺一不可,"诗"与"经"二者共同构成《诗经》的内在矛盾(内因)。由此可见,《诗经》的性质包涵"诗"与"经"两方面的内容,即《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辑,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0.
陈静 《职大学报》2014,(6):28-32
《文子》是道家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对《老子》思想有着继承和发展。“道”这个概念在《文子》和《老子》中都极为重要,对二书中的此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探求《文子》的思想内容和其与《老子》的关系,以及其在道家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解诗主要着眼于语义分析。文化方面,内容涉及到的由注释说明,但不深谈。通过专意于《诗经》的文化内涵探析,总括出由内容直接述说的民俗文化、由形式刻录的咒祝文化和由隐语暗示的意识文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于 2 0 0 1年出版《墨子间诂》新点校本 ,与 1 986版点校本相比 ,点校质量有明显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标点方面存在着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标点不确、不明引文起讫而误、体例不一等不足 ;文字方面亦有诸多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以金人瑞、贺贻孙、王夫之等为代表,上承中晚明戴君恩、钟惺等以"臆"说《诗》的余绪,挣脱"经"的束缚,充分张扬诠释主体的主动性,潜入《诗经》的艺术世界,展开想象,实现了艺术再创造。这种诠释符合文学规律,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为《诗经》学尤其是为文学诠释《诗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声音在《诗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传承久远的《鹿鸣》一诗,不仅有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与宾主之间的和乐之音,更有尊贤敬老,亲亲睦友的和谐之乐以及治国平天下的周行之音。文章试图以声音为线索,去发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诗经》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有关《诗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开了五届,可谓盛况空前。从《诗经》文献研究、社会历史研究、文艺研究、传播研究、学术史研究这五个方面,对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134篇论文作一述评,以便使学术界对当前《诗经》研究的进展有一定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理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构成文论的因素却在先秦、秦汉的文献中陆续产生。诗经中孕育了"美刺"和"兴寄"的文论母题,两千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历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重新认识《诗经》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如何评价先秦诗歌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马志林 《职大学报》2012,(1):105-109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作为中国早期诗歌的杰作,都是文人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的乐歌,从根本上讲都有着早期民间文学的原质。二者虽有鲜明的不同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其母题都具有重要的原型意义,又有着相同的抒情模式,还有着共同的演唱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