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强化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不仅需要允许监督、支持监督的开明、宽松的外部环境,媒介自身是否敢于监督、愿意监督、善于监督,同样至关重要.媒介进行舆论监督的主要目的是要唤起社会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发表意见和引导舆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多半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舆论监督报道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被批评者不在乎,甚至用反批评手段打击批评者.这就影响了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平时,一提起舆论监督,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想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但是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揭露性、问题性、启示性。揭露性的监督报道作用大,但舆论面较窄。启示性的监督报道是对重大的、经验性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谨防"媒体暴力"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尤其汶川地震和奥运前后信息透明化的加强,媒体报道公共事件的领域更广、程度更深,信息传播渠道更通畅,在保障公众知情权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为媒体监督提供了更充足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之际,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滥用行政权力,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限制与打击。如何进一步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是呈现在新闻媒体和国家有关部门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要想还新闻舆论监督一片纯净的天空,我们应当从问题的源头出发,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开展舆论监督经常要面对很多“难”,举其要者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监督的“度”不易把握,典型选择要沙里淘金;第二,说情腐蚀之风日甚一日,各种阻力往往接踵而至,打击报复也屡见不鲜。这极大地妨碍了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还缺乏一套支持和保护机制。 首先,有必要澄清一个概念,即新闻事业是一项弱质产业,这表现为监督主体的权益经常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什么人都可以施加干扰,干扰了也不承担什么责任。对那些阻挠、破坏、甚至打击正常开展舆论监督的人缺乏追究和惩治。再看媒体的经济实力,除去电视作为新兴产业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6.
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舆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指新闻传媒对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众、代表老百姓、代表人民对相关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新 《新闻前哨》2001,(10):19-21
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多半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舆论监督报道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批评报道没有下文);二是被批评者不在乎,甚至用反批评手段打击批评者,这就影响了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新闻策划和操作中没有注意到社会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没有与有关部门取得共识,没有与受众的舆论保持同步。 针对上述问题,新时期的舆论监督,要加强策划,操作时要坚持帮忙不添乱、加温不点火、客观不评判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采写的报道和…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6,(12):26-26
《新闻潮》2006年第7期发表谌怡秋的文章《平视,让舆论监督走向大众》。 文章说,一提起舆论监督,就想到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但是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离群众现实生活较远。近几年来,不少媒体积极从内容、形式上拓展舆论监督报道的范围,其中相当多的方面是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这些报道主要从百姓生活的实际入手,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9.
任远 《传媒》2000,(5):11-12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很多社会问题,群众深恶痛绝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等问题,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舆论监督的威力得到社会的公认.媒体舆论监督环境的极大改善,是同党和政府的重视分不开的.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并且上升到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新高度.同时,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也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要进行批评和揭露,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旨在"打造高质量生活"的《每周质量报告》成立伊始就密切关注食品安全这一话题,作为舆论监督节目,其发展路径值得研究。本文回顾《每周质量报告》的发展历程,梳理发展现状,分析舆论监督节目的表现手段、相关技巧,并进一步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舆论监督节目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起舆论监督,人们常常会想到批评性报道,曝光性新闻.似乎舆论监督就是不说“好话”.这样理解舆论监督,定义过于狭窄,内涵过于单一,不利于舆论监督的正常进行.也影响舆论监督的质量.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必须正确理解舆论监督的定义,本文提出一点不成熟见解,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舆论监督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抑制社会丑恶现象,不正确的舆论监督则会造成思想混乱,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舆论监督.我个人认为.要改进并加强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好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论监督的强弱,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从因果联系的角度分析了舆论监督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内在联系,并从新中国成立之后舆论监督的状况入手,将61年间的舆论监督划分为六个时期,进而对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指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走势及要注意的问题,试图引发方方面面对这一现象的关注,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强化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舆论监督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和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实质上就是希望新闻舆论界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提供良好的、优质高效的、和谐的新闻舆论监督环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建设作用.从这样的角度来考查省市地方传媒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发现有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搞舆论监督不能不考虑到“度”的问题。“度”有态度、力度、密度、速度与准确度之分。 首先是态度问题。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要本着扶正祛邪、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注意社会影响与效果,力争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党政部门对批评报道要“开、好、管”.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积极支持舆论监督,并学会运用舆论监督指导和推动工作。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检查、推动工作,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纪检、监察等部门同新闻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有利于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取得广大干部和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强化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总体上看,对舆论监督报道把握有度、报道有方,才能监督有力、引导有效,产生良好反响和社会效果。新安晚报打击传销系列报道深刻有力、声势强劲,营造出"传销活动人人喊打"的强大舆论氛围,为有关部门采取打击措施及时提供了信息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陈都  赵士林 《今传媒》2010,(5):76-78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2001年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以来,我国媒体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能够起到风险传递、舆论监督等作用,但不恰当的报道方式往往引发消费者的恐慌,给无辜企业和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在食品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党报舆论监督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新闻知识》2001,(10):34-35
舆论监督对于反腐败、对于打击邪恶,弘扬正气,无疑是最有力的有效形式。特别是党报的舆论监督更具有十分强大的威慑力。然而至今,我们的舆论监督,尤其是党报的舆论监督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宽松的监督环境。特别是党报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带有共性的现象,可以说集中反映了监督环境与社会民主进程内在要求之间的深层次的矛盾。因此,尽快改善舆论监督的环境是当前我们舆论监督工作的一个紧迫话题。那么,我们舆论监督的现状怎样我们应怎样努力为舆论监督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党报舆论监督的外部环境及影响勿庸置疑,我们党的历…  相似文献   

19.
王珏  王芙蓉 《新闻传播》2009,(10):116-116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加强,有利于优化舆论监督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对引导新兴媒体舆论监督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原因、途径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冯露 《记者摇篮》2004,(1):26-26
新闻舆论监督是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党纪监督等硬控制手段的增效剂, 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随着新闻改革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监督意识空前强化,它有力地保障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打击了歪风邪气,匡扶了社会正气。其中,晚报受众群体庞大,新闻舆论监督覆盖面广、影响力大, 因此具有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