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新闻中,伊朗似乎总是处于紧张态势之中。实际上,这个裹着面纱的国度也有着另一面。中国读者希望从一本本伊朗小说中一窥伊朗社会的真相是的,伊朗也有文学。虽然关于这个国家的新闻总是充斥着阿亚图拉们的肖像和总统内贾德的演讲,或者就是流血抗议、核武器疑云、战争威胁和不再与世界互联的互联网。但伊朗仍然还有文学的存在。它和久负盛名的伊朗电影一起,构成了新闻之外的两个窗口,让人们一窥普通伊朗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十七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十七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最后以小说《祝福》的改编为例,通过对《祝福》的改动,做到了由小说至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十七年"期间文学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的热播,在出版界也引发了新一轮的韩剧热,各种与“长今”有关图书争相出现。小说类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推出是由译林版和人民文学版的同名小说《大长今》。两者虽书名体裁相同,译者相同,主要人物相同, 然而著者不同,内容也大相径庭。译林版是引进韩国作家金相宪创作的历史小说《医女大长今》。而人民文学版的《大长今》是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生活》于1931年3月1日在上海创刊,由文学生活社编辑出版,联合书店发行,仅出版一期即被查禁,该刊既是创刊号,也是停刊号。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文学生活》创刊号以小说为主,在整个17篇文章中,小说有8篇,其中创作小说5篇,分别是张天翼的长篇小说《二十一个》、沈起予的长篇小说《碑》、白薇的中篇小说《天地之死》、魏金枝的短篇小说《自由在垃圾桶里》和欧  相似文献   

5.
常静  秦明超 《今传媒》2016,(4):96-97
文学与电影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关系.文学(尤其是小说)为电影提供充实的素材.电影必须从间接的"祖宗",从具有数千年悠久传统的文学、戏剧和造型艺术那里寻找资源,来构成电影表现形式.第五代导演霍建起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往昔.在霍建起的影像下经过导演的改编,一切的残酷似乎变得柔和温情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还没老就开始回忆了。都梁那年出版了他的第四本书,也正拍摄他的第三部戏。第四本书有两个版本:小说版叫《荣宝斋》,文学剧本版叫《百年往事》。因为气脉流畅,都梁的"文学剧本"可以当小说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做《百年往事》时图书  相似文献   

7.
日本电影《望乡》在我国上映,曾引起很大反响,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望乡》是根据小说《山大根8号妓院》改编的。小说的作者山崎朋子在这本小说中充分地显露了她丰厚的生活积累,对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心理细腻而深刻的体验,对本民族的浓郁而执着的情感以及突出的文学才华。1985年,山崎朋子又完成一部力作《爱与血》,由日本东京光文社推出。  相似文献   

8.
柳鸣九先生鉴评的漓江版《世界最佳情态小说》和广西民族版《世界最佳性态小说》,不同于一般的鉴赏词典,在选材、品评上均有鲜明的专业性,一部以“情”为专题,一部以“性”(格)为专题,开辟了一条新路,而且达到了人性人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作者凭借他对文学与生活的深厚素养和敏锐观察,在作品的选取以及文学、人性两方面的评析上均有新的角度、新的见解、新的表述。在评出新意的同时讲究文章的写法和语调风格,于透辟分析中流露幽默调侃的情趣。从这些被誉为“美文评论”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见出作者唯陈言之务去的良苦用心和非一日之功的精深造诣。这里选载《世界最佳性态小说》中的4篇鉴评文字供大家欣赏。限于篇幅,原译从略。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结束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美国电影《逃离德黑兰》斩获了最佳影片的佳绩。不过此消息传出后,就引起伊朗各界强烈的抨击。同样,《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和《斯巴达300勇士》也都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愤慨。为什么作为媒介产品的电影引起伊朗方面的高度关注?这与美伊之间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伊朗人民通过在自己国家疆域内建立和发展起的文化纽带,集结起巨大的内在凝聚力,由此培养出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王青先生都对西域文化以及西域文学与中原内地的种种关联的论题保持着敏锐的视角和不懈的努力,其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他2001年出版的著作《佛教信仰与神话》以及他近年来在《民族文学研究》、《西域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系列论文里,我们不难看出端倪。此次《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的出版,即其多年研究工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但意义远不止此。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学的影响,历来是中国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王青《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不仅具备了“填补空白”…  相似文献   

11.
张宇 《今传媒》2016,(3):76-78
《推拿》是毕飞宇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原著小说承载了深厚的人性价值和情感诉求,由康洪雷执导的电视剧版已于2013年播出,而娄烨导演的电影版也于2014年12月28日上映.从影视双版呈现出的效果看,电视剧处理得细腻又浪漫,而电影刻画出了血性与残酷的一面.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净的盲人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虽然很艰难,但每个人都保留有最柔软最善良的那部分.而电影版则呈现给观众一场隐藏在黑暗中惊心动魄的欲望纠葛,残酷的隐忍背后是压抑的情感体验.笔者着重从叙事视角和人物群像两方面入手,探讨影视双版《推拿》呈现出的不同主题色彩.  相似文献   

12.
高跃丽 《新闻爱好者》2011,(14):140-141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社于2000年年底推出了电影小说《刮痧》,而电影《刮痧》2000年底同期公映则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强光亮点。这一种借力造势的出版运作方式及电影编剧之一的旅美作家王小平女士在电影素材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的成功,使这部既源于电影又区别于电影的“电影小说”带着新异的特色出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 在近十年的留美生活中,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孽缘》、《白色圣诞》、《曝光》等作品的王小平对种种发生在身边的华人遭遇深有感触,时时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声所震憾,于是,她和她的丈夫,我国著名影视导演郑晓龙在美国经…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通过欣赏阅读韩国电影与文学原本来切身感悟韩国文化的日本观众读者日渐增加。在出版与影视的互动中,被搬上银幕的韩国文学日译本长销不衰。 《春香传》(著者不详/岩波书店版)是一部韩国古典小说,描述了一个出身贵族的青年与妓生少女的恋爱故事,刻划了韩国李朝时代传统艺术名角演唱影像。《春香传》对于韩国人而言,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韩国名导林权沁将其搬上银幕,于2000年在日本公演。  相似文献   

16.
禾刀 《声屏世界》2013,(2):72-72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作品,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经为中国电影奉献过优秀的文学剧本……这段时间的几个重大文化事件。似乎都在阐明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性。文学真就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吗?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优秀的小说文本也在与电影不断进行着跨界改编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叙事的篇章。在时代的发展下,以严歌苓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文学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性话题的作品出现,其从自身出发的身体体悟而凸显的自由的人性价值与极具电影化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翻拍。然而,尽管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在时代的探索中发展出了相对适宜的合作道路,但它们在叙事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为例,探讨在时代视阈下小说与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视角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在《宇宙之谜》走出去2周年时,它的作者苏苏也走出去了——苏苏被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宇宙之谜》是一本关于电脑游戏生活、国际性的科幻题材图书,由英文小说、中文小说、英文剧本和DV电影组成。  相似文献   

19.
由小说《陆犯焉识》改编而成的电影《归来》,通过转变文学作品中的叙述结构、叙述方式,重塑主要人物形象,实现了影像对文学文本的置换和再造,媒介的转换使电影文本具有了不同于文学文本的意义世界.电影淡化了文学文本中政治与人生碰撞下知识分子苦难命运的主题,凸显了影视作品所擅长的恒久而温情的爱情话题.本文试图通过解读《陆犯焉识》的电影改编,厘清电影媒介与文字的区别,分析媒介转换所带来的文化意义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朱茹 《传媒》2017,(1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中,新时期小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文学在经历"文革"之后的真正复兴,便是从新时期小说开始的.实际上,当今学术界对于新时期小说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果将视野从文学界推向影视界,便能获得另一种新发现,即新时期小说很多被成功改编为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有仍活跃于荧屏的力作.这便牵涉到新时期小说和同题电影的关系,即文学与影视的交集.李红秀先生独著的《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传媒》一书便专门梳理并解析了二者的关系.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作者以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科学的分类,探讨了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