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蒂芬·金是美国最畅销的作家,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独占7本。创作恐怖小说使他由一个工资微薄的高中教师一跃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30年中,他写出40本小说和200个中短篇小说,发行3亿本,每部小说的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说过,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可能是斯蒂芬·金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正还没老就开始回忆了。都梁那年出版了他的第四本书,也正拍摄他的第三部戏。第四本书有两个版本:小说版叫《荣宝斋》,文学剧本版叫《百年往事》。因为气脉流畅,都梁的"文学剧本"可以当小说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做《百年往事》时图书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金始终焦虑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蒂芬·金是美国最畅销的作家,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独占7本.创作恐怖小说使他由一个工资微薄的高中教师一跃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30年中,他写出40本小说和200个中短篇小说,发行3亿本,每部小说的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说过,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可能是斯蒂芬·金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斯蒂芬·金是美国最畅销的作家,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独占7本.创作恐怖小说使他由一个工资微薄的高中教师一跃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30年中,他写出40本小说和200个中短篇小说,发行3亿本,每部小说的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说过,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可能是斯蒂芬·金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客:据说,读过李修文第一部长篇小说《滴泪痣》的人没有不哭的,作家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数度哽咽”,你呢? 主:小说出来前,修文跟我说过这话,后来上了几家报纸的访谈录。我当时就笑着说我不相信——对他,尤其不相信,因为编完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心都碎了》,压根没有发现任何“催泪”的成分,反而在他的对经典、对世俗生活的解构圈套中有些晕头转向。仔细看报道,有名有姓边读边哭都是小说的第一批女性读者,包括责任编辑。我对女性没有偏见,也不怀疑她们作为作家的好朋友在表达阅读的原初感受时的真诚度;也从不认为我就比别人高明,或者是不是比别人更冷静,更克制,更知道小说的游戏规则。我对自己的哭没有信心,是不相信现在的小说还能有这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让人不能自已,又在自已之后骂一骂自己。我最后一次面对小说流泪是在什么时候?哪一部?那太遥远了。不过,出于各种原因,我能肯定《滴泪  相似文献   

6.
"我有个感觉,读小说其实比读人更容易些。读小说是看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作家虚构人物的音容笑貌之下的心理性格,但观人的难处却在于如何通过片断的观察,从人物的表面突入他的内心世界——这并不容易。"温源宁有一部《不够知己》,以极短的篇幅抒写他熟悉的现代中国人物,几笔就勾出人物的灵魂和特点。我觉得徐虹《废墟之欢》和《不够知己》极像。《废墟之欢》是徐虹对中国自现代史以来的诸多学家文人的印象结晶。其中既有早已成为历史人物的中国现代文化巨匠,也有当下活跃的风头人物。书中人物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却都是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我自愿阅读长篇小说的历史,应该截止到《废都》《白鹿原》;后来在作家出版社编书,读小说成了工作,成了被迫,甚至成了生意的一个环节,就更不会自愿读小说了。不再自愿读小说的主要原因,一是活得心浮气躁、实惠平庸,很难静下心来与书中的人物同生死、共悲喜;二是没有碰到令我手不释卷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8.
漂泊北京     
我觉得《垃圾人》是一本自传,至少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这本小说,我的一个朋友也看了,他对我说,你不能因为小说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认为这些原型真的就生活在她身边,并和她构成一种暧昧的关系,也不能因为这里面流露了那么多情感,就以为作者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备忘     
因为这几年写随笔都快入迷了,越来越欢喜,都把小说放到一边了。我觉得小说只可能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写的好,因为小说需要很强壮的体魄,更需要意志和耐力。  相似文献   

10.
动态集锦     
电子书《UR》畅销美国美国大名鼎鼎的作家斯蒂芬·金最新一部关于电子世界历险的中篇小说再度荣登畅销书榜,尽管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绝非新鲜事。  相似文献   

11.
正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2.
阿来的小说基本上以藏区作为描述对象,不管是在《尘埃落定》还是在《空山》系列中。这不仅因为他是藏族作家,更为重要的是他有一种母系情结。基于这个缘故,我更乐意将他称为民族作家,而不仅仅是个小说家。也因如此,他的小说与同类的作品相比,多了一重质感。  相似文献   

13.
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4.
一当代小说读得很少,二十年来没有读上十部,小说现象真是陌生之至。这回读了赵玫的《高阳公主》,因为久已不接触小说而有新鲜感。这之前赵玫已写了小说《武则天》,我没有读过,但自然会让我得结论:一、她喜欢从历史里去找话题;二、她喜欢选女性作主角。  相似文献   

15.
1日本在1997年10月初出版了一部1100页、重达2.5千克的大型工具书《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录16 046个款目.它是日本学者樽本照雄自1988年始,花9年苦功独立完成的.它称"新编",缘由在此之前还有初版《清末民初小说目录》.那是1985年开始由樽本和中村忠行、中岛利郎、山内一惠,并由松田郁子帮助,花了3年多时间完成的.《新编》是在此基础上的增补(包括部分修订)本."初编本"收录9 851种我国清末至1918年翻译和创作的小说,包括这些作品后来的不同版本(不包括"印次").这是个相当大的数字.他们几位开始时估计至多能收集到3 000种.而《新编》增补到16 046种,为"初编"的164.5%(是我的统计).我们知道,历史性目录收集到80%是很难的,而在此基础上每再增加1个百分点都要花极大力气.去年我曾请樽本教授将他的一篇文章给我一个中文本,以便在国内发表.每位作者大概都愿意自己文字被译载,提供需要的文本,而这次他说因为《新编》而抽不出时间,可见这个9年他是全力于此,才能获得增加64.5%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读了《出版工作》1983年第12期中的《老糊涂遭遇的小事情》一文,不禁使我忆起去年4月发生在我们门市部的一件事情: 有天上午,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同志来到我们柜,拣了一本人卫版《实用内科学》上册翻看着,接着又看看下册,满意地买下了。他一边付款一边对我说:“这部书我想买多时了,还常托人从外地带,可一直没能如愿,今天真是凑巧,终于在你们这里买到了!”说完,老人道谢走了可是,三天后,这位老人又来了。他一见着我就连声致歉。原来,老人的大儿子出差到外地刚回,也给他带回了这套书,因此想退掉三天前在我们这里买的那套书。  相似文献   

17.
出版     
如果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摘下那副特务味儿十足的墨镜,看起来就活脱是一个小镇上的保险推销员——他最早也的确是干这个的。不过,此君现在已是美国书市上最炙手可热的畅销作家之一,与斯蒂芬·金、约翰·格里沙姆和迈克尔·克莱顿等人齐名。与后者们的鬼魅、法庭或科幻不同,克兰西以军事题材见长。 克兰西厚达620页的间谍小说新作《红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以小说名世,喜读其小说者,多半熟悉他的《坚硬如水》《日光流年》和《受活》等作品。不过,当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写出《我的现实我的主义》和《发现小说》等理论著作时,我看到了一个小说家之外的阎连科。对阎连科而言,发现小说,其实就是发现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我又一次拿起了《当代》2003年第6期。此书中的其他作品我都看了,就因为不喜欢农村题材的作品,我一直没兴趣去看占了很大篇幅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但那一个夜晚,因为无书可读,我硬着头皮开始读《中国农民调查》。没有想到,我读它几近读到了清晨。我的心海  相似文献   

20.
何满子先生的书上海的何满子先生,我没有见过。但我喜欢读他的书。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给我不少启发。我敬重他的为人。我有何满子先生的三本书:《狗一年猪一季》、《中国酒文化》、《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也不知为什么,我看何满子先生的照片,再看书,就觉得清洁、清醒、清爽。现在,混浊、混乱、混沌的人和书,都太多了,就更看重何满子先生的书。而且,不仅自己常翻出来读,也时常向朋友们推荐。我知道年轻人大多有躁气的一面。而真正喜欢读书、沉下心来写作的年轻人,尤其少了。还没有写出几篇像样的东西,就开始自我膨胀;还没有学会建设,就已经在着手破坏了。信息资源多,诱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