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教科书是他们获得历史知识的最重要来源。如何运用好教学方法,最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直认为"教科书就是知识",教科书的内容一般是定论、共识、公理,是教学中的一种"标准",教科书与"权威性"几乎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3.
阅读材料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科书内容,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物理相关知识,也延伸出了很多的知识。因此应用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对其素质教育进行有效的提升。对于阅读材料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心中科学家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史实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由阅读     
教科书不是书,是老师用成人化的语言,强逼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所以,有些学生学习教科书毫无乐趣,一种强迫的心情始终萦绕在小学生的心头,在学习教科书中毫无乐趣可言。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识别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自己认知的范围,拓宽自己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策略单元给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但其教学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策略学习过程被动、学生主体缺失等。教学时,可以通过唤醒阅读策认知的"主体需求",凸显阅读策略学习的"主体在线",提升阅读策略运用的"主体自觉",实现阅读策略单元学习中的主体觉醒,使学生从"有意运用"阅读策略逐步走向"自觉运用"阅读策略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不等于"学材" 首先,教科书被誉为教材群之"母港",是教材系统中最为主要的"教材",是学生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不过,教科书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的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该环节也正是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的产物,它的产生召示了教师不再是把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形态模本复制和剪贴到学生头脑中去,而是将教科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素材,使他们在对数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在我门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首先,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物理教科书的作用。物理教科书是物理教材编写组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阅读教科书,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继承前人的知识,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能力。  相似文献   

9.
向敏  李定文 《四川教育》2007,(11):34-34
在有的人看来,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专有名词",其实,很多数学问题用语文的方法就会迎刃而解。数学题应与语文知识整合如果把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完全割裂开来,不能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便是失败的教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书呆子。  相似文献   

10.
"别出心裁"读课文并不是脱离文本重点玩花样,而是紧扣文本重点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通过"亲自发现",成为"知识的主宰者"时,学习才有了持久的兴趣源泉。由此看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作为传递科学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而存在,科学性、真实性是其内容呈现的应然状态。然而一直以来,教科书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却饱受人们的关注和质疑:教科书内容是否真实,有多少"不真实"的知识内容存在,为什么存在"不真实",究竟该如何编写教科书等。将教科书知识作为特殊的社会知识形式,以知识社会学为理论支撑,试图解读教科书的"真实内容"。教科书知识作为特定语境下的知识,其真实性体现为一种社会共享性、"非中立性"的知识,由教科书产生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化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的高考中明显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察。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实行"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有的放矢的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缓解教学内容过多、课时偏紧的压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度概括性和准确性,物理阅读还是写、练的过程。通过"阅读",能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科书,其内容编写突出了科学性、直观性、灵活性、实用性、趣味性及生活性,特别是教材设立"科学窗""阅读材料"两个"阅读类"栏目,呈现了一些延伸与拓宽的知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功能,进一步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何尤文 《教师》2014,(19):64-65
正现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想阅读、不会阅读历史教材的现象相当突出,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现状,笔者粗谈浅识,供同行商榷。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紧迫性⒈学生不会阅读教材内容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智慧之星"。"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度概括性和准确性,物理阅读还是写、练的过程.通过"阅读",能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源泉,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教科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需要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确定适宜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考虑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形式和数量,选用一定的阅读方式,尽力做到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生物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能力自然成为"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教科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中对"阅读"的目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执教心理机制,促进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使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进行,是每个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