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夜书怀》一诗,以愁情选悲景,以悲景写悲情。从诗歌所涉的时空层面来看,“悲”的内核在于“独”。“独”既是诗人思考的背景,也是诗人当时生命状态的总结。在这一富有情感浓度的环境中,诗人思绪万千,感眼前之无望,念人生之坎坷,由“独”而陷入了对人生困境的沉思。诗人因万事潦倒、信念崩塌而痛苦愁闷,又因“破”而难以接受、无法释怀、矛盾挣扎。尾联中沙鸥意象的运用,是诗人试图为摆脱困境探寻出路,但心有重负又何谈自由洒脱。沙鸥孤独却自由,诗人孤身却迷茫无措,踟蹰不前。这一意象的观照,赋予了“独”更为深刻的内涵:不仅是人生状态,也是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向往长安,留恋长安,从很大程度上是由唐初的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的。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人志士谋取功名的最终战场,这里汇聚了唐王朝最优秀的文人学士,他们在这块热土上抒写着大喜大悲的人生。长安是唐代诗人心中永远放不下、解不开的"心结"。本文从政治、科举取士的角度分析、阐释了唐代诗人的"长安情结"。  相似文献   

3.
席慕蓉所抒写的感情,是千百年来众多诗人反复歌唱过的感情,但她笔下的爱惰、人生、乡愁等却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相似文献   

4.
对生存状态和理想人生胶着地关注和抒写,构成了桑恒昌抒情诗的主旋律。桑诗突出的艺术风格是奇崛。奇崛的艺术风格首先来自诗人的内在气质和诗的内涵的沉实与力度,还在于独特的语言风格、抒情方式和意象蕴含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诗歌抒写了时代的艰难苦恨和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和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悲剧精神成就了诗人人格的伟岸与崇高,也成就了他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代表作<一剪梅>和<声声慢>,抒写了古代知识女性情感世界中婉美多情和凄冷悲情的两面.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游仙诗将神仙境界与人间现实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充分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自身的生活成长经历,让他从小就在思想里萦绕着一种浓浓的恋母情结。随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结更加浓烈,以致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诗人笔下对母爱的直接抒写和赞颂,都是这一情结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他笔下妇女、儿童的题材,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则是他恋母情结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西文学中“水”、“月”、“海”的象征意义李鹏斌一自从孔子面对滔滔流去的江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中国历代诗人总爱把人生忧愁与悲情寄寓于流水之中,于是日夜不息悠悠远去的流水,成了表达伤逝之情,感叹人生易逝的一种感情的象征物。如唐朝张若...  相似文献   

10.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以抒写温婉端丽,柔美鲜亮的爱情诗在新诗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本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铸就的爱的特征的分析试图把握徐志摩爱情诗的独特意义,论证了作家爱的观念源于他以爱为泉源的生命诗学观。  相似文献   

11.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画家和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成就非凡的诗人。他一生写作了三百多首抒情诗和十四行体诗,他的诗歌不仅动人,而且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奥的思想,他的诗歌是他一生心灵的写照。本文将通过分析他的爱情、友谊和有关人生探索的诗歌,试图去理解艺术家对这些问题的独特见解,同时展现米翁在诗歌领域的高超造诣。  相似文献   

12.
苏格兰天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他改写的苏格兰民歌。然而一经诗人之手,这首民歌即大放异彩,成为千古绝唱。读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曹禺曾在《王昭君》剧本中引用过的汉乐府诗《上邪》,二者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彭斯的诗又不似《上邪》是单纯抒写对爱情的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作为一个深受儒道精神影响的知识分子,他在人生道路上积极承担着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并因此对历史和人生的悲剧性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本文以陶渊明的悲剧意识为切入点,围绕悲剧意识所包含的三个心理层面展开讨论,证明陶渊明是一位一生之中都在悲剧性人生中对抗悲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当代诗坛上少有的童话诗人。他一直在追寻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童话王国。自然、幻想、童年的记忆和拒绝长大、追求纯粹是顾城固守童真的重要要素。将童话世界作为人生唯一追寻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退出。在追寻的过程中现实与童话不断碰撞,诗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己亲手构筑的童话迷途。  相似文献   

15.
苏曼殊是中日混血儿兼私生子,《绛纱记》是苏曼殊第一次尝试写作的短篇小说。从文本中"糖"的意象以及他对于女性、对于爱的独特抒写中,可看出《绛纱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言情小说,还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投影。苏曼殊赋予这些爱情悲剧以本体上的意义,具有明显的自叙性,它揭示出作者的痛苦与挣扎,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切领悟。  相似文献   

16.
自负其才的李白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努力进取 ,但理想难以实现 ,潜能无法发挥 ,使他产生了对人生、对生命的缺失性心理体验。从他的酒诗入手 ,可展示诗人不为人知的那份孤独、愁苦和无奈 ,获得一个对诗人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鲍照是南朝时期创作军旅诗的代表诗人,他的军旅诗饱含爱国主义热情,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兵民疾苦、人生命运的深沉忧虑,带有浓郁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曹科是一位军旅作家,他长期在西部生活,他的散文满怀对西部的热爱之情,寄情山水,思考人生,将磅礴的军人的豪气与深沉的诗人的情感相结合,给读者奉献了一批优秀的散文精品。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是新乐府诗人的代表,他的感伤类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代表了他的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从《长恨歌》的主题和《琵琶行》的艺术上来阐述白居易对人的生存境况、人的生命世界的关注以及对人存在的感知。如果说《长恨歌》是作者从主题上感叹人生的悲欢,那么《琵琶行》则从艺术上进入到了更深的人生情感体验之中。但二者皆是作者对历史人生盛衰无常的惶惑,对生命本体存在的矛盾和痛苦。  相似文献   

20.
“如果生活是一座森林,我则愿做一棵小草。虽寻常而寂寞,却为这座森林添加着一片新绿。”——摘自刘友松教学日记刘友松同志的人生历程,是同许多民办教师一样,伴着共和国的时代节拍走过来的。 1954年,他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里。十年动乱又使他被迫辍学多年。纵是如此,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还是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村民办教师,从此走上了与三尺讲台为伴、用粉笔抒写人生的从教之路。从普通教师到民办教师小教一级,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