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自由个性”为理想的“人文主义”哲学观,反对“唯物唯心”二元对立,反对将“物质”视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是把“人”和“人的本质力量”视为哲学的出发点,把“人的意识”和“人的精神”及“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视为哲学的基础。主张“以人为本”,“精神文明第一,精神文明决定并创造物质文明”,使人类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充分显扬、无限丰富。  相似文献   

2.
《阅读》2011,(4):23-23
在汉语中,以“同”字组成词,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很多,而且十分有趣。同父母的孩子称为“同胞”,如“同胞兄弟”“同胞姐妹”等。广义的“同胞”,指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3.
从大众、竞技和校园等维度,梳理中国“三人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发展问题,探析其发展路径。结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三人篮球”运动经历了从“大众”到“竞技”的发展过程, 呈现出大众三人篮球先行发展,竞技三人篮球后续跟进,校园三人篮球融入发展的态势。我国三人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大众”方面存在大众“赛事体系”不完善;在“竞技”方面存在“职业化”不健全;在“校园”方面存在“体教融合”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在“大众”维度,加强赛事等级体系建设,推动大众赛事有序发展,融入全民健身,扩大基层三人篮球运动开展;在“竞技”维度,完善职业化制度,推动三人篮球职业化发展,建立三人篮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园”维度,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三人篮球融入学校体育,构建校园三人篮球赛事体系。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X客”族词主体是类后缀式指人的词,其中的“客”指“……的人”.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影响.“客”的高频使用最终使其意义抽象化,而形成“……的人”的认知模型,进而构建出一个“X客”的词语模,这一词语模具有较强的类推构词能力,只要符合“……的人”这一认知模型的表达,都可以构成“X客”族词.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变通运用了儒家“治世—治人—治人心—灭人欲”的治世思想,但又人为地背叛了儒家关于“仁”、“德”、“天命”和“中庸”的正统观念.这种背叛是儒家思想历史局限性和现实中被反动势力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体育的人本使命——一个被忽视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什么是体育”这一体育学的元问题,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全新解读。文章提出:体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身体运动”,而人的身体运动是人作为动物存在的一种生物本能,其作用体现在人的“生存满足”、“生存改善”、“生存延续”、“生存表现”及“生存竞争”五个方面。忽略体育的人本属性,任意夸大体育的社会属性和功能,甚至将体育意识形态化是当代中国体育的一大误区。针对当今社会“身体运动不足”这一突出的问题,指出中国体育应当正本清源,回归人本属性,并将其彻底地纳人民生范畴,使其在应对现代性与人和自然的尖锐矛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塑造人的活动 ,然而在“以物为中心”思想的影响下 ,教育在“人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偏差 ,并没有造就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 ,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主义“人的生产”的本质进行思考 ,并重新审视教育在“人的生产”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访谈法对四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毕业之际的就业选择进行深入调查。在“推拉理论”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就业抉择面临认同与适应、不甘与趋离、无奈与妥协、犹豫与选择的现实问题,受到“去”的推力与拉力、“留”的推力与拉力四重力量影响,其实质是“专业人”身份属性与“社会人”身份诉求兼顾的“推拉”博弈。打破现有博弈现状,留“拉”去“推”,增赋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作为“专业人”的资本,尊重其“社会人”的诉求是男生留任幼儿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识人”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历代小说对其均有程度不同的表现。诞生干晚唐的豪侠小说《虬髯客传》,可称一篇演绎“识人”意识的典范文本。从情节敷陈看,“识人”意识贯穿情节始终。“识人”场景成为情节的血肉和主体;“识人”意识成为情节进程中的主导因素和叙事的内在驱动力。作者借情节演绎其“识人”意识的倾向十分鲜明。研究《虬髯客传》的情节艺术及“识人”意识,可为经典重读提供新视角。开拓新视域。  相似文献   

10.
我们想用一个较文雅的词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一定会想到“同仁”这个词。如果有人用“同人”,大家可能感觉有些用词不当。其实,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同人”和“同仁”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现在倾向于用“同仁”来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而不大使用“同人”呢?这大概和这两个词的文化色彩有关系。“同人”最早出现在《易.同人》:“同人于野亨。”孔颖达疏:“同人谓和同于人。”作为一个卦名,“同人”意为与人和协。后来引申为归向之民。南朝陈徐陵《梁禅陈玺书》:“殷牖斯空,夏台虚设。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又引申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唐…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教师管理制度过度强调“驭人”、“维序”,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个性,使教师管理偏离了“以人为本”的重心。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重新审视我国教师管理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制度,即以“服务”为宗旨,为教师搭建平台;回归“专业”自主,促进教师自我管理;营造“民主”氛围,让教师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审视体育在其中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纵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内涵,人的发展不是片面、畸形与单一的,而是体力与智力、能力与需要、个性与自由的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人对人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奴役的反抗;在“人对物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异化的拯救;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体育是与生命和谐统一的重要元素,使人获得“完整的人”的人性品格。生命的内驱引发人类本性的体育需要;生命赋予寻求自由个性的体育能力;生命的呈现倡导社会关系的体育实践;生命的彰显实现完整品格的体育价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发挥人所特有的存在本质,体育是实现“完整的人”的生命创建与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做到“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目标 ,“以人为本”不等于“以人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实现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之路 ,这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汪浩  龚海平 《阅读》2010,(11):38-39
我们汉语中的姓名.往往并不单纯地代表姓氏.还具有表意的特点。如:一个叫“张勇”的人.给其起名的人一定希望其长大后“勇敢”:一个叫“王康”的人.给其起名的人肯定盼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推进素质教育,艺术教育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还能启迪人的智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我校以“保传统、创特色”为基本构思,做到“以乐促教,以美育人”。认真抓了“四落实”,“两结合”。  相似文献   

16.
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表明了古希腊对“人”的深刻思考,显示了人对自我的寻找。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最高的善是自我实现,运用人的本性能真实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因此,人的观念的发展导致西方文学强调人的理智,人的尊严以及自由意志,要求人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吕氏春秋》认为 ,管理者必须重视人欲并根据人欲来用人。掌握“令人得欲之道”关键在于“知人”。“八观”、“六验”法是知人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贺亮明 《职大学报》2006,14(3):59-60
《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的觉醒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将人类理性发展的历程分为“附魅”“祛魅”和“返魅”三阶段。“返魅”也称“复魅”,在这一阶段,文学作品表现为神魅性的皈依与魔幻性的穿越,通过文学艺术审美的诗意栖居来重建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复魅主要体现为反叛现代性、还原神魅性、寓意隐喻性。  相似文献   

20.
“气”论是庄子解释生死的契机,庄子认为:死为“物化”,对人而言,生之忧苦,死生,“命”也,死生同状是人的本真存在。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用旷达的态度来安顿“命”,最终达到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