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在体育公园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进行了梳理,也探析了现如今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最终提出了体育公园建设的实施路径。价值意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现实审视:传统体育文化普及程度较低,公园建设缺乏社会支持;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条件受限,体育公园项目融入受阻;传统与现代体育价值相背离,体育公园精神建设困难。实施路径:凝结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丰富公园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中华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助推公园精神文化发展;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助力园区合理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打造。  相似文献   

2.
中华射艺的当代传承面临概念纷争、文化缺失、定位局限等困境。为深入挖掘中华射艺的文化价值,明确未来发展定位,以德国哲学家奥根·赫里格尔关于日本弓道的著作《学箭悟禅录》为经验借鉴,在文化碰撞中以“它山之石”反思中华射艺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射之术在中国哲学“身心一统”认识论的影响下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其“无艺之艺”的炼心价值追求将射引入“道”的精神层面。术与道的兼容并重使得中华射艺成为人悟道的生活实践。“术道并进”的发展定位将使人们在中华射艺中发现价值理性,从而为中华传统体育超越工具理性的认知提供一种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阐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厘清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代发展的桎梏,并提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纾困策略。结论:发展桎梏在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缺失、传承的断裂与文化时代创生缓慢、体育活动与价值剥离。建议:建设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共同体,强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和价值观的认同;构建传承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新时代的融合发展;加强活动与价值的凝聚,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鼓舞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民族的传统鼓舞各具特色,在国家民族体育政策的影响下,不断被挖掘和保护,并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本研究阐释了二十四节令鼓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分析二十四节令鼓在海外的传播经验,并总结出其对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启示。研究认为,二十四节令鼓的传播得益于以传统体育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传承没有间断、坚实和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多文化品类协同发展的互动与互补。建议在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用鲜明的文化具象为载体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以独特的“以赛兴艺”的传播形式迅速扩大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让学校教育成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活化剂。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提炼中华优秀武术文化精髓,融通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时间生物学,对传统武术四时观展开深入剖析。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四时观在战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其不断发展受习武者对四时的生活感知和文化承袭、对康养之法与技击之道的孜孜追求、对天地之理乃至生命本源的终极追问所影响,展现出人性与天道贯通的哲学本质,以及顺天应时的生命和谐观、以时统空的生命时空观、无往不复的生命变易观、契之以节的生命节律观等内涵。时间生物学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较好论证传统武术四时观的合理性,提出精准化、层次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弘扬传统武术四时观,可从知识重建的维度发掘深层文化内涵,助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从伦理教育的角度彰显其内在精神追求,塑造习武者新的生命秩序;从置身世界的方式体验其安身安心之道,助力现代人找回内心安宁;从天人和谐的视野激活其文化认同价值,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生命关怀的立场承续其生命文化观念,促进现代人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和最佳载体。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武术、舞龙舞狮、苗族鼓舞、龙舟竞渡等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为载体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并对其推进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推进路径,即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体育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对中西体育文化精神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西体育文化是异质文化,中国大陆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西方海洋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相异”的竞争精神。研究中西体育文化精神的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西体育文化内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体育文化得以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立体的文化现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价值取向是决定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民运会价值观的构建,应当基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整体的文化传统之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整体健康观、泛道德色彩、与农耕文化紧密结合和多元化个性的文化传统。原生态因素的保留和弘扬是民运会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民运会与西方竞技运动格格不入的特质,决定了其在价值观上应当弱化现代体育的竞技特性,对于休闲娱乐的推崇则顺应了时代要求,因而具有潜在的普适价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民运会应当追求一种具有民族文化个性的竞技精神。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和维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学、体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层出不穷,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和完善。本研究基于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专题,主要围绕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并从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播与交流、传承与路径、融合与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等专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新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各族人民在西藏文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采用体育学和民族学相结合的视角,围绕交往、交流、交融三个方面,阐析以藏族传统体育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铸就的实践途径。研究认为:夯实历史根基、促进文明融合和基于地域核心,助于加强藏族传统体育在西藏文化建设的动态交往;构建文化桥梁、深化民族情怀和增强文化自信形成的文明交流互鉴新发展格局,利于推进藏族传统体育在西藏文化建设的拓展交流;通过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嵌入主动健康三个维度,可以促进藏族传统体育在西藏文化建设的多维交融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推动中国特色体育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需要,在历史学与社会学交叉的学科视野下,将历史与当下竞渡中形成“特殊型龙舟”的经验问题,放置到“权力与权利”的解释框架内,运用“考古文物-古籍文献-田野图景”的三重证据法,从文物、文献与文化遗存维度展开论证。研究认为,中华竞渡文化谱系呈现出一种“差序共竞”的格局,龙舟渐进性地被官方及民间精英的权力所影响,逐步具备了凸显官方、演绎习俗、隐喻伦理的功能,逐渐走向中华竞渡的中心位置,而其他兽首舟和无造型舟或伊始或日趋处在了边缘位置;进而研究从“宏观权力建构与宏观权利调适”“中观权力建构与中观权利调适”“微观权力建构与微观权利调适”等相互作用的层面,探讨了中华竞渡文化谱系中“差序共竞”格局生成的主要原因;最后研究以历史经验观照现实问题,进一步从中华竞渡文化动态消长的“权力建构-权利调适”讨论中,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基层治理与地方性文化协同发展的可能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根植于地域文化、社会与生态之中的苗疆传统体育,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和独特价值。采用体育学和民族学相结合的视角,从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到深度交融依次递进和不断深化的三重路径,分析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研究认为,交往记忆、交往机制和交往空间有助于加强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泛交往路径;技艺交流、文化交流所形成的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有利推进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交流路径;通过学校教育、非遗传承、赛事活动、乡村建设和全民健身5个维度,可以促进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交融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生态观追求的是文化多样性,是一种文化多元的价值取向.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社会转型的演进,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价值领域、文化领域甚至生存领域等诸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进一步使其传承根基受到严重的威胁.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科学性、实施与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战略和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生态性是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首要之举.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来看,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价值理性成为其得以传承的内在逻辑。近代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引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工具理性逻辑导向逐渐凸显,价值理性逻辑导向衰退。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工具理性逻辑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已经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价值理性逻辑的回归已成必然。新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理性诉求,必然是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普遍性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体育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究以西方现代体闲体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现代瑜伽等体育形式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文化精神,来考察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现代价值,发现它既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同时又蕴含着具有普遍意叉的现代价值.因此,中国传统养生体育之走向现代有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不仅如此,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现代发展本身亦将为西方身体文化走出异化的困境、重塑现代身体文化价值提供了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课程论视域审视了新时代中小学体育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教材、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举措包括抬高和主动增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目标地位与学习目标,提高和编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材的比重、内容与校本教材,构建和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专门课型与深...  相似文献   

17.
提升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有利于维护中国文化安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国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和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下,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的提升面临4个方面的现实困境:西方体育文化霸权不断强化,挤占中华体育文化发展空间;中外体育文化差异制造认知鸿沟,形成文化折扣;中华体育文化“自塑”言不达意,产生理解偏差;国际传播方式创新不足,缺乏持续影响。本文从共情传播的视角厘清共情传播的作用机理,进而创新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打造中华体育文化的共情场景,优化中华体育文化的“自塑”效果,强化中华体育文化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丰富多彩,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甚至不为多数体育工作者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汉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而不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当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而不同”,独具中华人文特色的体育文化与全球体育文化的“和而不同”,这是文化生态链的层层递进,体现当代体育的文化多样性价值。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来以汉族为中心的主体部分的日渐萎缩,尤其是多年来武术的发展已陷入不土不洋的窘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使中华传统体育重新焕发多样化生机,为世界体育的文化多元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各国民族复兴和繁荣的重要源泉,成为各国之间展开竞争的引擎.堪称为“国粹”的中华武术,一度被国外媒体评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影响力形象符号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洗礼和冲击,武术文化价值愈显重要.为此本研究试图在深刻认识软实力的含义和特征基础上,阐述中华武术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剖析中华武术在发挥其自身软实力价值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中华武术软实力提升的发展可能路径进行前瞻分析.以期使武术文化价值更加凸显其影响力和认同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9,(1):28-38
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以身体实践表达国族记忆、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文化形式在新时代承载着走向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包含"根""魂""力""本"四个维度,具体表现为文化源点"乡愁"的社会记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的交往记忆,民俗文化所营造的"记忆之场"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之根;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风格,表征的中华民族精神,隐喻的哲学价值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之魂;能为生活所需并为生活所用,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加强国家制度上顶层设计和有效治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复兴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