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字 《大观周刊》2012,(11):49-50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意识日益增强。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定的革命性,但是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很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一向重视。农民问题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2.
公文传播与农民政治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民大国。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全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8%。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问题是中国最令人瞩目的问题之一。连续多年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足见政府对当前我国农民问题的重视。解决农民问题,农民素质是重中之重。农民素质是农民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卫  相似文献   

3.
张帆 《新闻三昧》2005,(12):25-2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而与人口比例成反比的,农民的声音在电视上却是最弱的一个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捉民的声音很少在电视上听到,正在被媒介及其他话语权所湮没,这种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21世纪普及农民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教育,关系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战略发展全局。必须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下,长期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农民,坚定地维护农民教育的科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必须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调整农民科技教育的内容,注意把这种教育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重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理论教育,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经济理论素养。为了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21世纪农业产业化中农民教育,必须注意采用灵活多样、复盖面广、方便及时,能够为农民乐于接受和欢迎的教育方法;必须有计划地加大农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必须全力营造中国农民教育迫切需要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有正确的舆论方向,要从法制建设上强化农民教育工作,要在金融、财政、税务方面支持农民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考察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的建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文化的建构,电视节目文化的作用力不可低估.电视节目在现代性感知、法制观念、民主意识等多个层面塑造了中国的农民文化,推进了中国农民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通常意义上的传统中国被认为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构成社会主体的农民阶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小农社会的主要特征尤其体现在社会的经济生活方面,农业成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根基,受到统治者和整个社会的极度重视,以农为本、耕读并重、重农抑商,等等相应的观念和政策,成为几千年来人们的普遍选择.  相似文献   

7.
《东南传播》2011,(9):I0001-I0001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在农民问题的探索中,毛泽东(1893--1976)和梁漱溟(1893--1988)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9.
毕耕  马岚 《中国出版》2015,(3):60-62
《中国农民》是19世纪20年代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理论性刊物,主要用于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和交流工作信息,被称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指路灯"。该刊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农民问题和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历史的重要文献,至今仍然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鑫 《兰台世界》2012,(7):63-64
瞿秋白是建党初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也是较早地认识到了农民问题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与探索,为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对农民问题的客观分析瞿秋白是党内较早关注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国民革命时期农民的现实处境,以及农民现实处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客观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一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关心。多年来,我们绥化电视台对“三农”问题倾注了极大热情,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基调上形成了以服务农民为主线,着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声势。  相似文献   

12.
《告中国的农民》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文章。1921年,国内能看到农民革命性,并提出农民革命运动的人,只有毛泽东、彭湃、瞿秋白等少数几个先进知识分子;文章写作笔法、表达方式与行文语句存在大量海丰方言土话,以及方言思维与表达手法,证明作者不是湖南人或江苏人。彭湃留学日本时与施存统关系密切,施存统与《共产党》主编李达经常书信往来,彭湃有在月刊发表文章的条件。彭湃在党内第一个领导农民革命运动是《告中国的农民》所提出理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对中共农民革命问题的研究成为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期望看到的是透过底层农民的视角来解读革命与农民的关系,这一点正是作者张宏卿所致力的研究方向,也是张著的可贵之处,溢美之词不再多言。农民的研究绕不开对农民性格的刻画,中国农民性格的复杂性使得对此问题的阐述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没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非常关注中国农民问题,是公认的我党早期从事农民运动的杰出代表。对于农民问题理论的研究,是他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对旧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思索。  相似文献   

15.
刘程程 《东南传播》2011,(9):101-102
《激流中国》和《中国崛起》都是奥运会前期,国外媒体拍摄的反应中国社会现状的纪录片,其中多处内容涉及到了中国农民。本文通过对两部纪录片的内容解析来分析两者构建不同的中国农民形象及其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顾艳芬 《大观周刊》2013,(2):233-233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者,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到民间去”、“和农民一道”,对农民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在实践中得出了中国革命即农民革命的客观规律,是我党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农民观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为追寻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土地变革、改善民生的伟大创举,2010年底,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就开始联手全国六省党史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刘丽 《图书馆界》2009,(1):26-28
虽然有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还是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责任归之于政府的重视不够、政策不力,而忽略了农民本身的问题。农民图书馆意识的淡漠对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不容忽视。本文从我国农民图书馆意识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的原则、策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邢梦华 《大观周刊》2011,(49):15-15
农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就指出:“谁赢的了农民,舍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而作为旧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其土地问题一向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长盛不衰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